第41章 高 昌 童 謠①
高 昌 童 謠①
高昌兵馬如霜雪,
漢家兵馬如日月;②
日月照霜雪,
回手自消滅。③
——《舊唐書·西戎傳》
【注釋】
①高昌——古城國名。原是古城,西漢時已置。公元442年,北涼首領沮渠無諱帶人趕走高昌太守闞爽,次年自稱涼王,為高昌地區建國的開端。北魏時,柔然滅沮渠氏,立闞伯周為高昌王。491年,闞氏為高車所滅,立張孟明為王,張不久被殺,改立馬儒,後又被國人所殺,遂立嘉為王。氏傳九世一百三十四年,於640年為唐朝所滅。其國轄有二十一城,物產豐富。在今新疆吐魯番一帶。
②漢家——指唐王朝,大約因唐統治者為漢族而來。唐人多如此用,如白居易《長恨歌》即以“漢皇”指唐明皇。
③回手——翻手,形容時間之快。
【賞析】
這是一首為唐王朝唱讚歌的童謠。高昌本是中國的一部分,南北朝大分裂時,才形成一個地方性的獨立王國。隋煬帝時,高昌國王伯雅入(書為人)朝稱臣,並受封為弁國公,還娶了宇文氏的女兒作妻子。唐高祖時,伯雅死,其子文泰繼立,開始關係還好,往來不絕,但後來,文泰自恃勢力強大,拒不稱臣,當唐太宗派人去責問時,他竟說什麽:“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活耶。”公開表示分裂之意,並且鼓動其他地方的王國也脫離唐王朝。唐太宗在這種情況下,才決定發兵,委派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數萬遠征高昌。這首童謠就是這次戰爭的反映。
整首童謠隻是以“日月”、“霜雪”的比喻貫徹始終,極言高昌軍隊之不堪一擊並反襯出唐朝兵馬的強大。“日月”是指“日”,這裏用的是雙起單承的修辭方法,兼用“月”字,一方麵是為了押韻的需要,另方麵也是為了與“霜雪”對舉。太陽一出,霜化雪消。這是極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很容易接受的道理。同時,在人們心目中,日月多是代表光明,代表溫暖,使人感到可親可愛,而霜雪又多是代表冷酷,代表黑暗,使人討厭和害怕。童謠把唐王朝與高昌兵馬之戰比之為“日月照霜雪”,既顯示了二者之間力量上的差異,又賦予了強烈的感情色彩,表達了正義之所在。據《舊唐書》記載,這場戰爭進行的情況正是如此。開始,文泰聽說唐朝派兵前來,頗不以為然,還向他的部下誇口說:“設今伐我,兵多則糧運不給;若發三萬以下,吾能製之。加以磧路艱險,自然疲頓,吾以逸待勞,坐收其弊,何足為憂也。”仿佛是個胸有成竹的英雄,但是,言猶未了,就聽到唐朝兵馬已臨近磧口,頓時便“惶駭,計無所出,發病而死”。他的兒子智盛即位,隻好乖乖投降。這次戰爭從貞觀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唐王朝派兵開始至次年八月平高昌,置為西州止,頭尾不過半年多時間,的確有點“回手自消滅”的味道。
有意思的是,這首童謠是在高昌國內首先傳唱的。因此,它的作者多半是本國人而不大可能是李世民派來的人造作的。這就證明,反對分裂,要求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無法阻擋的。據說,文泰聽到這首童謠後,又恨又怕,竟“使人捕其初唱者,不能得”。這種企圖以封口的辦法來挽救自己滅亡的人,除了說明其愚蠢之外,也更證明他們早已脫離人民而走上窮途末路了。
《新唐書·西域傳》引這首童謠為:“高昌兵如霜雪,唐家兵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幾何自殄滅。”文字略有不同而意思完全一樣。
【今譯】
高昌兵馬像霜雪,唐朝兵馬如日月;日月光芒照霜雪,翻手之間便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