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隋末江東童謠①
隋末江東童謠①
江水何泠泠,②
楊柳何青青;
人今正好樂,
己複戍彭城。③
——《長短經》
【注釋】
①江東——隋唐時稱蕪湖、南京以東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也有認為是指江都(古揚州)以東地區的。
②泠泠——泠,音líng(零)。形容江水清涼。
③彭城——即徐州,隋大業時改。《長短經》認為是指江都西麵的彭城村,乃隋煬帝被捉之處。
【賞析】
據《長短經》注稱,這首童謠是義寧二年三月間流傳於江東的,似乎是指隋煬帝在彭城被捉的事,恐不免穿鑿。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一首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不義之戰的童謠,顯得更加合理些。 隋朝末年,在隋煬帝的昏聵統治下,中國大地上戰爭頻繁,災害迭出,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很不安定。正如《隋書·煬帝紀》所說:當時是:“政刑弛紊,賄貨公行,莫敢正言,道路以目,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人饑相食,邑落為墟。”童謠所要反映和表現的正是其中“六軍不息,百役繁興”這樣一個側麵。
“江水何泠泠,楊柳何青青。”是很優美的寫景,也是為後麵的轉折作鋪墊。從江水泠泠、楊柳青青的景色來看,正是陽春三月的大好時光。在這樣的大好春光裏,人們——尤其是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年人,本應該有權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賜予,沉浸在美的歡快之中。可是,童謠的用意並不在於歌頌大自然的美,而是以它來反襯人的痛苦,從而揭示出社會的醜。下麵“人今正好樂,己複戍彭城”兩句,有兩層意思:先以“人今正好樂”承上,進一步渲染大好春光帶給人們的歡樂和美好,突出了一部分“人”的優裕處境。接著拿自己來比:不但不能“樂”,還要去戍邊,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是“複”去。這樣,以大自然比人,再以別人比己,把童謠作者內心的痛苦揭示得越發深沉,給予人的感染力是極強的。
童謠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發動的不義戰爭,指責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以及對人民和平幸福生活的破壞,這些,都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如果脫離了具體環境,把它理解為反對一切戰爭,認為一切戰爭都破壞個人幸福,否定正義戰爭,那就不對了。
【今譯】
江水啊多麽清澈涼爽,楊柳啊多麽青翠輕颺;別人賞春行樂心歡暢,自己卻要再次走向彭城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