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齊神武時鄴中童謠①
齊神武時鄴中童謠①
可憐青雀子,②
飛入鄴城裏。
作窠猶未成,③
舉頭失鄉裏。
寄書與婦母,④
好看新婦子。⑤
——《隋書·五行誌》
【注釋】
①神武——高歡(496~547年)的諡號,字賀六渾,渤海(今河北景縣)人,公元531~547年,他挾持孝靜帝,在魏王朝以大丞相身份專權十六年。鄴——音yè(業),在今河南安陽縣境內,當時是東魏的國都。
②青雀子——字麵意思是黑色的燕雀,實際上暗指魏孝靜帝元善見。他是清河文宣王元的兒子,“清”與“青”同音,這裏是雙關語。
③作窠——借燕雀的作窠影射東魏在鄴城營造宮室。
④婦母——指孝靜帝皇後太原長公主的母親、高歡的夫人婁氏。 ⑤新婦子——指太原長公主,孝靜帝退位後被鴆死,她被迫下嫁楊,又作了“新婦”。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封建王朝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的童謠。
童謠可分兩大部分。“可憐青雀子”四句主要講魏孝靜帝從立到被廢的“短命”遭遇。中國曆史上的封建皇帝,說起來似乎是一個權大無邊的神物,但其實,在有的時候,它們往往隻是一些權臣的傀儡。像北魏後期,大丞相依仗軍權,玩小皇帝於股掌之上。普泰元年,他到洛陽,接連製造出兩個“廢帝”,先是扶持廣陵王元恭,沒多久就被他借故廢於“崇訓佛寺”,後來元恭又莫名其妙地“殂於門下外省”;接著又抬出安定王元朗,但不上一年,元朗也被廢,緊接著也是“以罪殂於門下外省”,當時不過20歲。後來的魏孝武帝元修也是沒做上兩年皇帝就死於非命。高歡主持百官會議,將清河王的兒子元善見立為皇帝,這就是魏孝靜帝。從此,北魏一分為二,變成東魏和西魏。孝靜帝主東魏,元寶炬主西魏,而高歡成了東魏實際上的主宰。
東魏建國後,高歡為了自己的安全起見,提出要把都城從洛陽遷到鄴城,因為洛陽靠梁國太近,同時還怕西魏打過來,所以要皇帝遷到鄴城而由他留守洛陽。天平元年(534年)“車駕北遷於鄴”,“居北城相州之廨”,同時,“發眾七萬六千人營新宮”,至興和元年(539年)又動用了十萬人突擊四十天,總算把新宮建成了。但是新宮建成沒幾年,高歡死去,他的兒子高洋於武定八年(550年)廢帝為中山王,自己稱帝,即北齊的文宣帝。所謂“作窠猶未成,舉頭失鄉裏”,就是指孝靜帝由洛遷鄴,營造宮室不多久,便成了被廢的喪“家”之人。
他28歲時便死去了,不但住不成新宮室,而且連原來的“鄉裏”也失去了。“舉頭”說明時間之短,變化之快。
這種“短命”皇帝的遭遇正是封建社會激烈的權力之爭的產物。處在鬥爭漩渦的皇帝知道自己處境的危險,有的也不免發一些悲觀的牢騷。如元恭被廢後就作了一首牢騷詩道:“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詩寫得不怎麽高明,但的確表達了一些真情實感,使讀者看到了這類政治鬥爭犧牲品內心的痛苦和不滿。
童謠的第二部分“寄書與婦母”二句,主要寫的是孝靜帝的皇後太原長公主。她是高歡的第二個女兒,高洋的同父異母姐妹,孝靜帝死後,高洋為了自己的利益,強迫太原長公主再嫁給當時的尚書左仆射楊,當時太原長公主的母親婁後還在,對此也毫無辦法。因為太原長公主是從鄴到洛,又是重新回到了齊國,中間有一段路程,所以要“寄書”。為什麽要寄婁後,並要她“好看新婦子”呢?有人認為這是諷刺太原長公主的再嫁。其實,唐以前對寡婦再嫁是比較開明的。這裏,恐怕還是體現了童謠作者對公主的關心和同情,無異是說:公主年輕喪夫,又再嫁人,心情之複雜,可想而知,你做母親的,應該好好照顧她呀。
童謠以寓言的形式,運用諧音、雙關等藝術手法,把史實表達得深入淺出,形象鮮明,富有層次,含而不露,也是比較成功的。《北齊書·神武紀》記有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裏;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反映的也是同一段史實的一部分。其中“鸚鵡”也是雙關語,指的是“神武”。意思是“清河王”的兒子在鄴城羽翼還未豐滿時,天下已經變成“神武”的兒子的了。兩首童謠文字上的差異也許是傳唱過程中被兒童們修改的,也許是別的原因造成,不過這類現象在童謠中是很常見的。
【今譯】
可憐那個黑色的小燕雀,興衝衝飛到鄴城裏,本想安安生生做個窩過日子,誰知窩未做成,眨眼之間連老家也失去了。寫封信告訴那女人的媽媽,你好好看待重作新婦的女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