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齊廢帝時童謠①
齊廢帝時童謠①
羊,羊,吃野草,②
不吃野草遠我道,
不遠打爾腦。
——《北齊書·楊愔傳》
【注釋】
①齊廢帝——高殷,北齊文宣王的長子,公元560年16歲時當皇帝,一年即被廢。
②羊——諧音,暗指北齊的大臣楊愔。
【賞析】
北齊時,有一個大臣叫楊愔,在文宣帝高洋手下很受重用。高洋代魏自立時,害死了魏孝靜帝,把魏的皇後、他的妹妹太原長公主許給了楊愔,並累封他至開封王。高洋臨終的時候,他的兒子高殷還隻有16歲,且個性軟弱,他對後事頗為憂慮,尤其怕他的兄弟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等依仗地位和權勢奪取皇位,便遺詔讓楊愔與平秦王高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子默等人輔助他兒子治理國家。但是,高洋在位時,很不得人心,在他死的時候,“百官莫有下淚”,隻有楊愔“悲不自勝”。所以,他一死,一場激烈的權利爭奪戰便開始了。楊愔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企圖削弱常山王和長廣王的權勢,先是整理濫官,“以身作則”,要求解除他開封王的稱號,並黜免那些濫官汙吏。誰知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削弱二王的勢力,反而促使一大批“嬖寵失職之徒盡歸心二叔”,連原來與楊愔同受遺詔的高歸彥也當了內奸,倒向了二王,經常把他們之間內部商議的事向二王告密。一次,可朱渾天和、宋欽道等議及要除去二王,但小皇帝不肯,楊愔等又議要將二王派到外麵去做刺史。二王得到密報,決定先下手為強,在拜職會上布下打手,先將楊愔等人痛打一頓,打得他們頭破血流,楊愔的一隻眼球也被打出來了。接著,二王又將楊愔等人帶到皇帝那兒,要他下令殺害。小皇帝說:“叔父隻要饒我性命,這些人隨你們處置吧。”於是,楊愔、鄭子默、燕子獻、可朱渾天和等人均被殺害。太皇太後婁氏用金子放在楊愔被打掉的眼眶內,算是表示了一點“心意”。
這首童謠反映的就是這樣一段史實。但作者不是正麵反映,而是用的象征的手法。它巧妙地利用了“楊”和“羊”同音的特點,以兒童易於接受的“放羊”的寓言形式,非常形象而又恰切地表現了在封建帝王統治下官吏們的三條出路:一是“吃野草”,即乖乖地聽話,在權勢者麵前服服帖帖,安份守己;二是“不吃野草遠我道”,就是丟掉你現在的飯碗,離開主子要你走的“道”,下台滾蛋;三是“不遠打爾腦”,這句比照上句應為“不遠我道打爾腦”,可能是有意的省略,也可能是無意的遺漏。它的意思是,如果既不願乖乖地聽話,又不想離開現在的位子,就隻有被打破腦袋這一條死路了。童謠的可貴不僅特指楊愔的故事十分貼切,而且具有較普遍的典型意義。因此,它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比較高的。至於它所體現的政治性與文學性的完美統一,在我國古代童謠中也是不大多見的。
【今譯】
羊啊羊,乖乖地吃野草;不好好吃草就早點離開我的道,不然的話,你的腦袋就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