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桓帝初天下童謠

小麥青青大麥枯,

誰當獲者?——婦與姑。①

丈夫何在?——西擊胡。②

吏買馬,君具車,

請為諸君鼓嚨胡。③

——《後漢書·五行誌》

【注釋】

①婦與姑——媳婦與婆婆。這裏泛指婦女。

②丈夫——原作“丈人”,此據《太平禦覽》卷838改,指已婚男子。這裏泛指青壯年男子。胡——當時對活動在我國西部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羌等的統稱。

③嚨胡——喉嚨口。

【賞析】

這是一首控訴戰爭帶給人民沉重災難的反戰的著名童謠。

漢桓帝是在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中當上傀儡皇帝的,國內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政治陰謀陰影重重,同時與邊境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烏桓、羌等不斷發生衝突和戰爭。自從永和年間,羌族與漢王朝開戰十幾年間,軍費用去八十多億,將軍們隻管中飽私囊,不愛護部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於野”(《後漢書·西羌傳》)。桓帝上台不久,白馬羌侵犯廣漢,西羌及湟中胡也重新叛亂,特別是元嘉中,涼州諸羌一起反叛漢朝,向南侵擾四川、湖廣,向東危及京城附近,並蔓延到並州、冀州,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政府軍又腐敗無能,每戰常敗,這就更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天下童謠》就是這種形勢下的產物。

童謠以人物訴說和自問自答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當時農村的凋敝圖景,沉重地傾訴了處於內憂外患中的勞動人民深重的苦難,細致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在殘暴的統治者的高壓下敢怒而不敢言的憤懣心情。“小麥青青大麥枯”兩句,以寫景起興,先展示了一幅冷落的“大田收割圖”:長得青一塊、黃一塊的麥田裏,隻有一些老老少少的婦女在收割,不禁使人想到米勒的名作《拾穗者》。小麥青,說明還不夠成熟,大麥枯,說明已經熟過頭了,這些都是缺乏勞動力管理的結果,暗示出這種全靠婦女們勞動的局麵已經有了一段時間。那麽,男人們哪兒去了呢 “丈夫何在 ——西擊胡。”這是順著讀者的思路提出和回答的問題。老老少少的男子都被征調到西邊與胡人作戰去了,而作戰的結果是凶多吉少,很多人不是戰死就是長期羈留在邊防陣地上,命運是很悲慘的。這種情況有沒有改善的希望呢?童謠沒有明確地回答,而是采用了曲筆。“吏買馬,君具車”二句,寫了兩層意思:一是說備戰還在繼續,官吏們正在征購馬匹作戰馬,準備戰車,看樣子戰爭還要長期打下去,說不定有擴大的危險。二是表達了作者痛苦而又憤懣的心情,好像有滿腹的心事卻無法排遣,想說,但話到嘴邊又咕咚一聲咽了回去。“鼓嚨胡”用得十分傳神,把作者複雜的心理表現得恰到好處,他有些什麽話想說呢 至少有三層意思要說:一、目前大田勞動已經沒有男勞力了,再打下去怎麽辦呢?由誰去上陣?這是第一層可憂慮的。二、農村由於嚴重缺乏勞力,今年秋收所獲甚差,說不定生計都成問題,還有明年的春耕春播,怎麽完成呢?如果弄不好,這些婦女們也是前途未卜的。三、官吏們積極備戰,不管老百姓死活,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心情壓抑、痛苦,也夾雜著憤怒。這就間接回答了前途問題。

整首童謠敘述層次清楚,過渡自然而合乎邏輯,形象鮮明具體,語言明白流暢,句式富於變化,特別是每句押韻所形成的短促的節奏感,把控訴者憤怒、沉痛、急切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失為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比較完美的作品之一。所以曆來為人民所傳誦,各種《中國文學史》也幾乎都要提到它,並給以很高的評價。它是當之無愧的。

【今譯】

小麥半熟大麥早已枯,由中誰收割?隻剩婆婆與媳婦。男人何處去?正在西邊打蠻胡。官吏買馬又造車,戰事看來要繼續。想向諸位訴訴苦,話未出口吞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