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順帝末京都童謠①

順帝末京都童謠①

直如弦,死道邊!②

曲如鉤,反封侯!③

——《後漢書·五行誌》

【注釋】

①順帝——名劉保,公元126~144年在位,死時30歲。

②弦——弓弦。

③鉤——鉤子。

【賞析】

這首童謠背後有一個真實的曆史故事:東漢順帝時,皇後的哥哥梁冀在他的父親梁商死後,就被封為大將軍之職。梁冀本是一個貌醜心惡的花花公子。《後漢書》本傳說他“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眄,口吟舌言,才能書計。少為貴戚,逸遊自恣。性嗜酒,能挽滿、彈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又好臂鷹走狗,騁馬鬥雞。”就是這樣一個浮**子弟、卻靠著世襲的特權青雲直上,大權在握,並且利用手中的權勢,無惡不作,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順帝死後,他先害死了年幼的傀儡皇帝衝帝劉炳,立劉纘當皇帝(即質帝)。劉纘雖然年紀不大,卻有點小聰明,看不慣梁冀的專橫,有一次上朝對大臣們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聽到之後,大為惱恨,當即派人在給皇帝吃的餅裏麵下了毒藥。劉纘臨死前,請來了太尉李固,透露了被毒害的消息。當時,梁冀也在場。他與李固本來就是對頭,因為這件事,更把李固當作心腹之患。質帝死後,在議立誰做皇帝的問題上,雙方發生了衝突。李固等人認為清河王劉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為為嗣”;而梁冀卻因為蠡吾侯劉誌是他未來的妹夫,人又在京城,要立他為嗣。開始,太尉胡廣、司徒趙戒都站在李固一邊,但是,梁冀一發火,他們趕忙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說:“大將軍要乍辦就乍辦。”結果,梁冀獲勝,劉誌被立為皇帝,就是恒帝。不久,梁冀就找借口先後逮捕和殺害了李固和大司農杜喬,並暴屍路邊十多天不準收殮,劉蒜被貶到桂陽後自殺身死。而曲意逢迎的變節者胡廣、趙戒和司空袁湯等人卻因此而分別被封為安鄉樂侯、廚亭侯和安國亭侯。

從上麵的介紹可以看出,童謠對這段史實的反映是真實而準確的。它略去了事件發生的經過,而隻是抓住兩種不同人因相反的原因而得到相反的結果這一關鍵,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表現形式上,它用弦與鉤這樣人所熟知的東西來比喻人的思想品質,把抽象的內容表達得具體而鮮明;再把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的截然相反的結果放在一起,對比尤其鮮明,感染力和形象感也就更強烈。可以說,它是我國古代童謠中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比較完美的篇章之一。

然而,它的意義和價值還不止此。要知道,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像童謠所反映的這種忠而見疑、奸而受寵,正直的遭殘害、諂媚的得高升的現象,可以說是俯拾即是。比它早的《離騷》反映闡述的就是這麽一個主題。比它晚的許多文藝作品也都表現了這個思想。所以,如果我們不把它局限於某件具體的曆史事實,而把它看作是揭露封建社會官場黑暗的尖銳檄文,也是完全可以的。從這個意義說,它的深刻的典型意義將永放光芒。

【今譯】

剛直不阿像弓弦一樣的人,結果隻落得慘遭殺害、暴屍路邊!曲意逢迎、在權勢麵前彎腰如鉤的人,反而升官發財,被封為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