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汝南鴻陂童謠①

汝南鴻陂童謠①

壞陂誰?翟子威。②

飯我豆食羹芋魁。③

“反乎覆,陂當複。”④

誰雲者?兩黃鵠。⑤

——《漢書·翟方進傳》

【注釋】

①汝南——漢高祖時設置的一個郡名,治所在上蔡,管轄地方相當於今河南穎河、淮河之間,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一帶地區。鴻陂——陂,音bei(碑),指堤岸;鴻陂即汝南郡內的鴻隙陂,又名鴻郤陂、洪池陂,為漢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引淮河水為陂灌田,漢武帝時開鑿。故跡在現在的河南淮河以北正陽、息縣之間。

②翟子威——即翟方進( ?—前7年),漢成帝時的宰相。後來,因為統治階級集團內部的鬥爭,被成帝以“災害並臻,民被饑餓”罪名賜死。

③飯——這裏作動詞用,意思是“以……為飯”。豆食——豆類食物。因工程被破壞,無水澆地,原來種水田作物的地隻好改種豆類等旱地作物了。芋魁——即芋根,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十:“芋之大根曰蕖。蕖者,巨也,或謂之芋魁。”《後漢書·許揚傳》此句也作:“飴我大豆,享我芋魁。”

④陂當複——東漢時,鄧晨為汝南太守時,起塘四百多裏,複陂田數千頃,使鴻陂有所恢複,但不久又廢棄了。

⑤黃鵠——鵠,音hú(胡),即天鵝。這裏借動物以神其說。

【賞析】

這是流行於河南汝南一帶的童謠。它反映了一位好心辦了壞事的官吏在水利工程問題上由於缺乏遠見而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故事。

據說,汝南郡的鴻隙陂,本來水源充足,既可灌溉農田,又有魚蝦蘆葦之利,所以一郡的人民靠它為生,日子倒也過得不錯。不料到了漢成帝時,因為關東一帶多次發生大水,致使鴻隙陂水溢為害。當時的宰相翟方進知道這事情後,就和禦史大夫孔光一起商量,並派人去實地視察。視察的人回來匯報,翟方進聽後竟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認為,索性挖掉堤防,放幹陂中積水,不但可以消除水害,還可以開出大塊肥美的田地,並省掉一筆堤防費。當即奏明皇帝,得到批準,付之實現。殊不知這種“決堤造田”的作法,短期內雖可獲利,但從長遠來看,卻因為破壞了生態平衡,不能不受到嚴厲的懲罰。果然,不久這塊地方便經常發生旱災,使人民吃足了苦頭。郡中的人們都埋怨翟方進,有人甚至乘機造謠中傷,說他是因為想霸占陂下的良田不成才要求決陂排水的。事實上,曆史上的翟方進還是一個較好的官吏,他幹的這件“決堤排水”的蠢事可以說是出於好心而幹的壞事。當然,從客觀效果來看,好心辦的壞事與存心幹的壞事給人民帶來的禍害並無什麽不同,但是,前者一旦認識錯誤之後,是可以改正的;而後者則是不會覺悟和回頭的。這首童謠可以說是最早記載了自然界生態平衡被破壞後的嚴重後果的歌謠,是很有價值的。隻可惜後來許多人並沒有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以至類似的悲劇一再重演。

童謠第一句以問答的形式,開門見山地點明了“壞陂”的“罪人”是翟子威(即翟方進),緊接著的一句“飯我豆食羹芋魁”,是從翟子威幹的壞事所造成的後果來列舉他的“罪狀”。這裏省略了“壞陂”之前人民生活的情況,也沒羅列人民生活變化的所有方麵,隻是抓住飯桌上的一個特寫鏡頭來加以說明。好像在訴說:你看,我們吃的就是這樣差的飯菜,這都是你翟宰相幹的“好事”啊。“反乎覆,陂當複。”很有點哲理味道,似乎在宣傳一種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思想。這裏說的是當時人民的理想,也是後來的事實。最後一句,仍然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說明前麵那句富有哲理的話竟是兩隻“黃鵠”的預言,很有點神秘色彩,也給人以餘味無窮的遐想天地。

【今譯】

破壞鴻隙陂的是誰? 是當今宰相翟子威。害得我們隻能用豆類當飯、作湯用芋魁。“物極必反,毀壞的要恢複!”是誰說的?兩隻黃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