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始 皇 時 童 謠①
始 皇 時 童 謠①
阿房阿房亡始皇。②—
——《述異記》
【注釋】
①始皇——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建立秦王朝。
②阿房——阿房(讀ē páng)宮。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到秦來亡時尚未完全建成。因為宮殿建在阿房這個地方而得名。司馬貞《史記索隱》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也是一說。據記載,它規模極大,窮極奢麗。秦末,項羽攻入鹹陽時,放火燒阿房宮,大火一直燒了三個月之久。遺址在今天的西安市西郊15公裏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賞析】
秦始皇結束戰國時諸侯混戰的局麵,統一全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主義國家,並在統一後采取了一係列對後世影響較深遠的政治、經濟措施。所有這些,奠定了他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基礎,是應該給以充分肯定的。但是,他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大興土木,擾民不止,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也終於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阿房宮從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動用了七十萬人,但到秦始皇死時,隻建成了一座前殿。秦二世上台後,又接著建,尚未完成就身死名滅。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為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鹹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但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展現的情景要壯觀宏麗得多:“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當然,從時代來看,漢代的司馬遷所記可能更近於史實,但也不排斥杜牧所寫有自己的根據。試想,七十萬人造了幾十年的宮殿,僅僅“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豈不是太不相稱了嗎 阿房宮在秦末被項羽攻入鹹陽時,放火燒毀。因此,它幾乎是與秦王朝共始終的。照杜牧的意思,“族秦者,秦也”,他與本童謠作者的觀點一致,也認為造阿房宮是秦始皇滅亡的原因之一。
從上述事實可知,這首童謠雖然隻有一句話,卻有著一定的典型性。它既點明了阿房宮的被焚毀是秦王朝滅亡的一個標誌,也指出了建造阿房宮是秦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這裏,“阿房”可以說正是秦始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大搞各種工程的代名詞。當時,反映這一主題的歌謠大約不少,僅流傳下來的就有好幾首,如《秦始皇造陵時民歌》:“運石苦泉口,渭水為不流;千人唱,萬人鉤。”據說,建造秦始皇的陵墓動用了70萬勞力,可見其規模之大,而這首民歌則從一個側麵對此作了生動的描述,也是一種強烈的譴責。《長城民歌》則更加明確地對秦始皇這一舉動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發出了憤怒的控訴:“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還有一首借孔子之口詛咒秦始皇的歌謠唱道:“秦始皇,何疆梁。開吾戶,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飧吾飯,以為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邱當滅亡!”如果排除其中的神怪色彩,可以說,它實際上是一份全麵控訴秦始皇暴政的白皮書。從這些歌謠可以看出,作者選擇建造阿房作為秦亡原因的一個“代表”,是有一定典型意義的。但是曆代帝王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者比比皆是,何以當時會產生這麽多不利於秦始皇的歌謠 這正如魯迅所說:秦始皇“他的吃虧在於二世而亡,一般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華德焚書異同論》)所以,我們今天對此事應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對秦始皇一筆抹殺。
【今譯】
阿房啊阿房,你的建造意味著始皇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