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年一套書——讀豐子愷《護生畫集》
“仁者愛人”,孔先生的這個教導流傳了幾千年,其效果究竟如何,似乎並沒有人認真去統計過。但以魯迅先生稱“廿四史”為一部“相斫書”的話來推斷,恐怕還是“不愛人”的時候多。其原因,當然是“仁者”太少。而“仁者”之所以少,或者是他們並未讀到孔先生及其弟子們的大作,或者是雖然讀了卻不以為然也未可知。大概那些喜歡征戰殺伐的大人物多半是不想或沒空去讀孔先生等人的書的。不是有人就作詩說過“劉項原來不讀書”嗎?
但是,世界上總還是有愛讀書並想“愛人”的仁人誌士。近讀海天出版社的《護生畫集》6冊,雖然是佛門子弟的書,卻使人油然想起儒家祖師爺孔先生的名言來。這大概也是所謂“三教同源”思想所造成的結果吧。
《護生畫集》第一集出版於1929年,是佛門弟子豐子愷獻給他的師傅弘一法師50壽辰的生日禮物,由印光法師的徒弟李圓淨編輯、馬一浮先生作序,弘一法師親自配詩並題寫交由章錫琛的開明書店出版。據說豐子愷的畫原隻打算繪24幅就付梓的,後為了紀念師傅的壽辰,便增至50幅。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這一來竟引出了出版史上一段佳話。1939年,弘一法師60壽辰時,又收到豐子愷要求配詩文的護生畫60幅,法師欣喜之餘,抱病配文完畢並寫了一封信給豐子愷說:“朽人?o歲時,清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0幅;30歲時,作第四集,共80幅;90歲時,作第五集,共90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集功德於此圓滿。”時豐子愷為避戰亂,正流亡在外,自己雖難卜生死,但還是複信表示:“世壽所許,定當遵囑。”畫家的可貴在於一諾千金。此後雖然法師於64歲去世,但豐子愷仍堅持每10年畫一冊,每一冊增加10幅畫,竟以54年(第五、六冊是聽從友人勸告,提早繪成的)時間了卻弘一法師的遺願,創造了出版史上一個小小的奇跡。
這套書均是以詩文配漫畫,其內容“二言以蔽之”:一曰護生要護到極端。從家禽家畜到野禽野獸直至放大鏡下可見的小蟲還不算,還要護到草、木、花卉頭上,要求勿折勿傷,讓它們終其天年。二日人要推己及物,向動物們學習。為此,提供了許多靈貓、靈狗之類的“範例”。說實話,以今天的非佛門子弟的我輩來看這套書,可吹求之處委實不少。即如要求護生護到蒼蠅老鼠頭上。說什麽“若謂青蠅汙,揮扇可驅除;豈必矜殘殺,傷生而自娛。”漫畫將人打殺蒼蠅稱之為“暗殺”;把人晚上捕捉到老鼠,稱之為“惡業”,要人“宜速懺悔,痛自嗬責”,甚至主張“貓鼠相愛”、“寧願衣屨破,不願長殺業”,願以東西為老鼠咬壞而“護”之,實在令人難以苟同。另外,作者書中自相柢牾之處也不少。如表彰一為子複仇的猴子,捉到“仇人”鴟以後,“遽抉雙目,次除兩翅,……緩剖其腹,磔裂腸胃,……然後寸斷之,肉皆析為縷焉。”豈非過於“殘酷”?又如宣揚狗為報仇而殺人,豈非有悖作畫初衷?也許正因為如此,柔石才會著文批評它“荒謬和淺薄”,而曹聚仁竟因此與豐子愷意見分歧而鬧得最後絕交。
當然,書也要會讀,就是說,會其意,取其精神就可以了。畫家自己當時大概就聽到批評意見,所以在第三冊出版時寫了一個自序為自己辯護,說:“護生是護自己的心,並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於同類的人。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不是為動植物。普勸世間讀此書者,切勿拘泥字句。”他還幽默地自我解嘲說,若拘泥字句,就會連“開水和飯都是葷的”!因為“一滴水中有無數微生蟲和細菌”。
這套書的後3本,解放後都是在海外出版的,這次能夠一次在大陸出齊,至少說明時代的確是進步了。至於讀者見仁見智,由之可也。倘人人能擺脫拘泥,領會精神,少一點殘忍之心,多一點友善之意,豈不善哉!
(《博覽群書》199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