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韜奮,原名鄒恩潤,乳名蔭書。“韜奮”本來是他的一個筆名,最早用於1927年9月25日《生活》周刊第2卷第47期的“小言論”《大失所望》,以後,因為經常使用,逐漸為人們所熟悉,原名反而不大為人所知了。韜奮早期曾用過十幾個筆名,為什麽特別喜歡“韜奮”這個名字呢?他曾對人說過:“韜”是韜光養晦的韜,“奮”是奮鬥不懈的奮,他就是要以此自勉。

韜奮1895年11月5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生於一個已經破落的“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名子律,號春穀,曾中過拔貢。祖父名曉村,號舒宇,小時候跟母親討過飯,靠苦讀考得七品小官,在福建永安、長樂做了幾年知縣,因官聲好,升為延平知府。1900年告老還鄉,回到老家江西餘江縣東鄉沙塘村,後因病去世。韜奮的父親名國珍,號庸倩,在祖父退職以後,帶著妻子兒女,由延平遷居福州,在鹽務局裏做事。大約在1915年,舉家遷往北京,在北洋軍閥政府的財政部印花稅處當科長,薪水不多還往往要打折扣,時常窮得身無半文。但他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影響,向往“實業救國”的道路,不自量力地與幾個朋友一起想籌辦一個大型紗廠,結果廠未辦成,反而落下一身巨債,以致潦倒終身。但他這種“實業救國”的思想對少年韜奮頗有影響。韜奮的母親查氏,是浙江海寧人,15歲出嫁,29歲不幸病逝,生了3男3女,韜奮是長子。她是一個聰明、賢慧、勤勞的婦女,知書識禮,並且喜歡看小說,還能有聲有色地講給別人聽。韜奮說,她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循循善誘的良師”。她對孩子非常慈愛,善於勤儉持家,為了支撐家用,她總是“節衣縮食”,不僅孩子的衣服都自己動手做,而且還從外麵攬一些針線活來做,常常忙到深夜。她的勤勞和慈愛,在韜奮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很深的印象,對韜奮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1937年,韜奮在監獄裏曾經寫下了“推母愛以愛我民族和人群”的著名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