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記者3
(《全》#9,249頁,1939年10月)來信述及你有誌從事於新聞記者的工作,殊堪欽佩。在目前的中國,培養新聞記者的專門學校,確實是寥若晨星,除來信所說起的幾個學校以外,簡直沒有聽到還有其他較為完備的專修學校。這固然是對於培養新聞工作人才的忽略,應當從各方麵促起有關當局的注意,使他們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多多設立培養新聞工作人才的場所,同時,在沒有適當學校可進的時候,如有誌從事新聞事業,隻要能努力自學以及在實際工作中加緊學習與鍛煉,也未嚐不能獲得成果。目前在各地活躍地工作的優秀記者以及其他各部門幹練的新聞從業員,有很多是沒有受過新聞學專門學校的教育的。他們所以能獲得優秀的成績,就是因為他們有耐心,肯吃苦,不放鬆每一個學習機會,能夠在實際工作的鍛煉中逐漸壯大起來的緣故。你既有從事這工作的決心,對於寫作的技術又有相當的基礎,隻要有實際工作的機會,當不難從工作的實踐中得到進步。而在目前,你應當注意培養的——也正是一般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便是: 對於社會上一切事物的變化,要有正確的認識: 要有深刻的觀察力和分析力,這就除各種常識必須豐富以外,對於正確的理論,也須有相當的基礎。至於你所顧慮的那些技術上的困難,卻並不十分嚴重,正如上麵所說的,隻要有耐心,肯吃苦,積累許多工作經驗以後,一定能逐漸克服。你所說的“勤能補拙”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有某些缺點,實在不容易克服,那也不打緊,好在新聞工作,不僅限於外勤記者一部分工作,其他如內勤,編輯等工作,也需要幹練的人才充任,你可以根據你的特長,興趣,能力等,加以考慮決定。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地址在重慶,是青年記者朋友們組織的團體,在工作上如遇有需要商討的問題,可以直接和該會通信,在可能範圍內,他們當能給與工作上的幫助與便利。(答楊燕蓀)(《全民抗戰》第114號,《研究》#3,331頁,1940年3月16日)我們做新聞記者的對於各種消息都特別靈通……(《全》#10,244頁,1941年5月)能識一種外國文最好,在職務上可以給你許多便利,如在香港服務,當然以英文為便,但也不是說不識英文就絕對不能做新聞記者。……剪報分類,須根據你自己所要研究的部門分類研究。例如倘你有誌做外勤記者,注意新聞的寫作,那對於報上好的新聞通訊或新聞報導,便可特加注意。此外也可以根據問題分類,例如德蘇戰爭發生後,關於這方麵的發展,也可以另分一類研究。對國際問題要分析得正確,除注意豐富的材料外,還須把握得住正確的動向。
(《選》,67頁,1941年7月)其實新聞記者的技術問題,如采訪新聞編輯新聞的方法,寫的技術等等說起來,都比較地簡單,重在實際練習,最重要的還在豐富的常識及寫作能力的素養,這不是六個月的短時間所能速成的,必須有較長時間的修養或自我教育,接著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學習。如某先生是新聞界中人,也許可以和你談談關於采訪新聞,編輯新聞,及寫新聞的一般技術上的要點,此外恐怕還需要你自己多閱有益的書報雜誌,充實自己的知識。同時注意有無加入報館工作的機會。如有機會入新聞界練習,十九歲的年齡並沒有什麽不適宜。(答展萍)(《選》,70頁,1941年8月)關於“香港新聞學院”已為查過,據說該校畢業過三期,現在不擬再招生。你中學畢業後有誌入新聞界做事,想升學讀新聞學係,又怕家裏不許你讀上四年之久,雖然在經濟方麵很有能力。家裏在經濟上既然很有能力,為什麽不許你讀四年的大學新聞學係呢?我們想你不妨和他們切實商量商量。你恐怕此著希望甚少,要“退而思其次”,如能弄得入報館做助手的學習機會,一麵自修充實自己,也是一條可走的路。新聞界中有不少人才是由這樣磨煉出來的,不一定要經過四年的大學新聞學係。當然,如果有可能入大學求學,俾有充分時間打好專科知識及技能的基礎,是很值得的。(答古公秀)(《選》,70~71頁,1941年8月)你對新聞事業很感興趣,將來尤想為海外——南洋——的大眾服務,能入大學新聞學係肄業,當然很好,但是如果沒有入大學新聞學係的機會,倒也不必怎樣著急,因為有誌入新聞界的,不一定要畢業於大學新聞學係才可以,在實際上有許多在新聞界成績昭著的人士,並不是大學新聞學係畢業的。新聞界的人才大概不外二大類,一類是拿筆的,一類是打算盤主持管理的。前者要對於政治經濟國際種種部門的知識有比較充分的修養,後者偏重辦事經驗,不是一定要由新聞學係畢業。假如你有誌於管理方麵,最好能得到實際工作的練習機會,收效更切實而迅速。倘無意即行工作而想再在學校裏多求些知識,就入商科或工商管理一類的學係亦可,因為將來在應用上是有許多可以相通的。說到管理的實際經驗,都還要於畢業後尋得實際的工作,在工作中努力學習。假如你有意於編輯著述方麵,即不入新聞學係而入其他社會科學的學係,如政治,經濟等等,也未嚐不可,將來畢業以後,如尋得新聞界中相當的練習機會,也仍然可以勝任的。這不但是中國的實際情形,就是在歐美各國,也有這樣的情形。希望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誌願,及主觀客觀所允許的條件,努力做去。(答李安)(《選》,74~75頁,1941年9月)季鸞先生努力於新聞事業,三十年如一日,這種忠於自己崗位的精神,也足為後輩的楷模,引起我們的崇敬。
(《全》,492頁,194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