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且放梅花次第開

梁錦奎先生把最近兩三年所寫的有關花木“詩話”的文字六十篇左右結集成冊,書名《花影》,由北京三聯出版社新近出版,我有幸先睹為快。其實有些篇目是在網絡上先前看過的,先生在新浪上有一個博客,署名聽劍樓,我經常光顧,但這些文字,印在紙媒上,再重新閱讀,感覺又不一樣,我喜歡那種以手指劃過紙張的感覺。

讀這些文字,首先感覺到的是作者紮實的小學功底。章太炎說,通小學需要掌握三點,分別是通音韻,明訓詁和辨形體。通音韻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識同音(近音)通假字;明訓詁就是要懂古今詞義;辨形體就是要識形體通假字。這些內容,幾乎在書中大多篇文字中都有所體現,因題鋪排,不蔓不枝,詳略得當,足見水準,這是作者對自己國學本底的一次自信的展示。其次是先生藝術生活的情趣。他的詩詞鑒賞、攝影技藝,體現了雅致的藝術生活體態。書中的插圖,圖片均為自己的攝影作品;詩詞鑒賞,則以詩話的形式闡釋著自己對於古人有關花木詩詞的人文理解,這樣把藝術融入人生、文化、社會的思考,給予讀者的感受,分明是蘊含著智慧之光和學術之美的。他的花木情緣,是對生活、對社會的有情的凝目近視,亦有對往昔歲月的深情了望,秦嶺北麓的草莓,鹽店街的槐樹,都能引起他懷想歲月的一往深情。第三就是先生文字中透露出來的理趣。比如芭蕉題句這個古老的話題,古人多在詩中長歌短吟,他卻實踐了一回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就是他對漢語字詞、詩句的推敲,無不透出邏輯與哲理的思辨趣味。說理、敘事、狀物自然和諧、鮮明生動,有強烈的感染力,感發著讀者的審美情趣。客觀地說,這是一本有份量的花木文化筆記,是一本沉澱著諸多文化元素的花木詩話讀本,已脫離了小我的風花雪月,而承載著傳統的大文化理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我和先生在網絡上曾就“拔白”一詞進行過一次較為深入的探討,先生以他紮實的國學根底給我寫了一封長達三千字的網信,闡述自己的學術觀點,精神與學問都使我欽佩,可謂受益匪淺。這段時間,讀他的《花影》,收獲就更大了。先生案牘勞形之餘,寫下這麽多精美的文字,實是文化的福音。在先生的計劃中,還有幾本係列文化隨筆,將冠之以聽劍樓筆記待出,此中消息,以且放梅花次第開來形容,應該是最為妥帖了,畢竟,梅花映著風雪,帶來的,總還是暖春的訊息,是我們翹首以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