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政治的人生 ——王滬寧《政治的人生》評介
王滬寧原籍山東萊州,一九五五年出生於上海,小時候似乎身體不大好,多病,性格還內向,但學習很用功,一九七四年被推薦至華東師範大學西語係學習法語,四年後成為複旦大學國際政治係研究生,導師是研究《資本論》的學術權威陳其人。研究生畢業後,王滬寧留校任教,一九八九年任複旦大學國際政治係主任,到了一九九四年六月,改任複旦大學法學院院長,在這個崗位不到一年時間,一九九五年四月,又進京擔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組組長了。
王滬寧的學術著作較多,比較出名的有《比較政治分析》、《行政生態分析》等,但反映他私人生活的書也有一本,就是他個人的日記《政治的人生》。這本書一九九五年一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一九九四年的部分日記,最後一則時間為十二月一日。該書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名人日記”叢書中的一本,其他名人作者還有趙麗宏、沙葉新、劉吉、潘虹等。十年前客居深圳時,在一個小鎮窄小昏暗的書店裏,書架最底層的一堆書中,偶然遇見了作者二十年前出版的書,記得那家書店,在一架立交橋下,周邊的環境並不好。王滬寧為人低調,雖地位顯赫而不事張揚,以現在的情狀,個人的私生活大致亦不情願讓人知道的太多,所以不大可能能出這樣一本書,而這本書出版較早,那時他也許還沒有什麽顧慮,就匆匆麵世了。不過時日已久,現在還是極少有機會能在市麵上看到這本書的。
他在序中說,“多年來養成一種習慣,或者說不得不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地思考一天來的經曆。白天,大部分時間均在異常的忙亂中度過,沒有功夫思考。有功夫思考的時候,大多用於作嚴肅而枯燥的學術思維,專業得厲害。而對於人生,卻沒有時間去思考。夜色下來,一切歸於寧靜,望著窗外閃爍的路燈,可以靜靜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學術研究中排不上號的事情。從中找出有意義的東西,做一點小小的思想享受。”因而在這本書中,我們也才看到了作者日常瑣碎的生活細節,上課、開會之外,在辦公室加班,出差,在街上溜達,大年夜也會沉浸在電腦遊戲中等等,實在也像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但他總是在思考,帶給讀者的,亦同樣是思想的享受。
他喜歡在夜裏看書,消遣類的如《廢都》、《射雕英雄傳》等;政治八卦類的如《聖壇下的林彪》、《走下聖壇的周恩來》、《毛的秘書們》、《鄧小平在一九七六》等;學術類的如《舊製度與大革命》、《停滯的帝國》等;還有法國《自然科學》、《研究》等雜誌。他對書籍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文字或多或少,都視覺開闊,如閱讀《射雕英雄傳》,就認為金庸的小說“給人啟發的是它巧妙的構思和大膽的想象力。盡管是虛構,但是這種想象力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有價值。如何突發異想,把本來的平平淡淡,看得異軍突起,這樣才能有創造性。據說,有的大科學家,在訓練學生時,首先要他們看武俠小說。”
他也喜歡在夜裏看電影,因為當時條件所限,就在家裏用錄像機看,日記中提及到的有《辛德勒的名單》、《最後的**》、《浴室血案》、《輪回》、《十天的困惑》等,較多的是國外的片子,每部看完,也會就影片的主題、敘事藝術等方麵做一些點評,很有趣味。
書中還有關於政治理論方麵的論述,如推行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國現階段條件,“一定的政治體製必須適應一定的曆史——社會——文化條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長”,要“以發展生產力為中軸來發展民主政治,也隻有這樣,發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推行政治體製改革和推進民主政治,必須有統一和穩定的政治領導”,“以黨內民主帶動和推進全社會的民主”等。他曾參與了十三大以來黨的重要文獻的起草工作,書中的有些術語,在十四大、十五大的決議中,亦能看到一些影子。
關於書名,作者在序中說,“之所以起名為《政治的人生》,並非指一種政治的經曆。而是說,作為一名政治學的學者,我的大部分時間均用來作為我的專業學問了,以至這一學問占據了我絕大部分的生命。我的大部分都用來研究政治學的問題,盡管這個領域是那樣的廣闊,但所有的課題都置於政治的角度下透視。不過,每一個生活在當代世界和當今中國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他有太多的頭銜,但最為珍重的卻是“讀書人”這個稱謂,當有人介紹他是學者時,他會更正說,不,隻是個讀書人。在十月八日的日記中,作者記述,友人來信詢問他是否還是在“撞鍾”?“撞鍾”即是讀書,這是兩位朋友之間隻可意會的調侃之詞。因為幾年前,這位友人曾經問過他:“你每天讀書,有意義嗎?”王滬寧回答道:“你知道和尚為什麽要念經嗎?”他寫到,和平養無限天機;幸福之事,可遇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執;修煉了這麽多年,有足夠的空間在心中,無所謂幸福。
這本書是他在進京前夕出版的,至於出版的意義,作者說,“之所以願意把這些思想‘沉澱’積累起來,不是因為它們有特別的價值,而是因為它們是在寧靜的外界和寧靜的內心狀態下形成的。寧靜致遠,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境界。”現在再去體會這句話,真會讓人浮想聯翩,不能自已。是的,寧靜致遠,這實在是一個讀書人終生追求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