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裏辛甘
左思的《三都賦》是文學史上的名篇,但它成為名篇的劇情卻是比較曲折的,《世說新語》“文學門”中的一則故事記錄說,作品剛寫成的時候,當時的人交相譏諷詆毀,作者很不高興。後來把它拿給張華看,張華是當時政治和文學上很有影響力的人物,看了很為讚賞,說,這個文章可以和張衡的《二京賦》並列為三,相互媲美;然而你的文章還沒有被當世看重,應該讓高名人士推薦一下。左思於是到皇甫謐那裏征詢意見,皇甫謐看了也讚歎不已,就為《三都賦》寫了序文。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些原來交相非議的人,沒有不斂襟示敬、讚歎誇獎這篇文章的。
《三都賦》是左思為魏、蜀、吳三國都城所作的賦,委實也是下了工夫的,據說寫了十年之久,這十年,“門庭籓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是耗費了作者大量時間和心力的,但它並沒有得到時人的認可。經過張華和皇甫謐的推介,這篇文章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豪貴之家競相傳寫,那時生產力低下,紙張少,於是洛陽城裏的紙張也漲價了,這就是成語“洛陽紙貴”的來曆。
當然,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名人作序的範例。文章寫出來,傳情也好,載道也好,想為社會所認可,而作者的影響力又極其有限,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好辦法,請名人作序。序這種文體,在魏晉時,還不發達,至唐一代,似乎就頗為成熟了,尤其是其中的一種,贈序,功能是送別或者推介友人的,很有些皇甫謐為左思作序的影子,就非常常見了,有人統計說,韓愈的文集中,贈序性質的文字就有三十餘篇。這種由名人作序的方法,在以後的文學史中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學現象。
我的小書《獵書記》出版的時候,自己原本就不想寫序,亦不曾想著找名人來作序,等書要進廠印刷的時候,出版方也許考慮到經濟效益方麵的因素,說是他們可以給出版人朱曉劍說一說,快速寫一篇序文出來,曉劍正好是這本書的策劃人,爽然應諾,可謂倚馬而就,當天即寫了出來,我自然是高興的。一般來說,名人作序,作為作者,是應該“請”或“求”的,是傳統,亦為現實的情狀,效果上確是可以起到推薦作者、宣傳作品的作用,洛陽紙貴的情況亦會時有發生,但以當今信息社會的實際境況看,這種現象終究還是少而又少了。
亦有名人主動為別人作序的,如一生從不為別人作序的錢鍾書,卻主動為鍾叔河的《走向世界》一書作序,寫信與他說,“弟素不肯為人作序,世所共知,茲特為兄破例,聊示微意。兩周來人事蝟集,今急寫就呈上,請閱正。”連楊絳亦感慨著說,“他生平主動願為作序者,唯先生一人耳。”一生幾乎不求人作序的鍾叔河自然是感激的。當然亦有主動為別人作序卻把事情搞砸了的情況出現,如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中就記錄說,《散宜生詩》出版後,有位出名的作家問聶紺弩:“老聶,拜讀大作,佩服之至。不過我還想問問,你是怎麽找到喬木,請他作序的?”聶“倚案而立,怒氣衝口而出,厲聲切齒道:‘媽的個 B ,我的書本來是好好的,就叫那篇序搞壞了!’”聶紺弩是並不買胡喬木帳的。
實在是杯中乾坤大,序裏滋味多,但像左思《三都賦》這樣,文序並美,名實相稱,以至於出現洛陽紙貴的名人效應情狀,而又能讓人對文學與社會問題有所反思的現象,在文學史上亦應算是極為個別的事例。然而不管怎麽說,無論序作得如何,是否由名人來作,作品總還是第一位的要素,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總還須過曆史這個關口才是關鍵,大浪淘沙,隻有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原文
【文學4·68】左太衝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敘。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讚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