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閑書話
相傳生意人最忌買書、看書,甚至叫小孩讀書不叫“去讀書”,而叫成“翻課本去”,何故?細究起來,書者,通“輸”也,試問輸本的生意,誰人想做?何人敢做?然翻遍了古文通假辭典也沒能找到“書通輸”的淵源,惜哉,惜哉。
可是,即便辭典上有“書通輸”的影子又如何呢?生活中碰書便意味著生意千瘡百孔、出血倒黴了?由此斷定,生意人在搞迷信無疑了,其甘當紅娘,自作多情地為“書”與“輸”牽線,生意場上盡可高談闊論,私底下對書籍卻敬而遠之,殊不知,當初不念書,後來如何識字、如何懂得商道、如何有高談闊論的資本?故謂之曰:過河拆書、翻臉不認書也。
當然,傳說畢竟是傳說,我們有理由相信精明強幹的當代商家是信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
作為思想、知識的載體,書一來到世上注定會影響個人、家庭、社會乃至國家——讚成書之內容的有之,反對書之內容的有之,既不讚成且不反對的也有之,其讚成或不讚成、反對或不反對的態度,都有可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力量!君不見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本《黑奴嘯天錄》(後譯《湯姆大伯的小屋》)批判農奴製度、喚醒國人民主平等意識、促進國家大一統乎?
多讀書吧,讀好書!
為人師者,對他講“多讀書讀好書”似乎多此一舉,蓋師者對書再熟悉不過了,其日常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焉逃得開書之“魔爪”?教師自己不讀書,怎去教學生讀書?書便是他們的武器,書便是他們的飯碗!然則教師可曾自問:我的專業知識是否夠深?除了“語文數學”我還懂其它的麽?我的精神視野寬闊麽、豐富麽?整日圍著“語文數學”打轉能保我不頭暈麽?業餘時間打撲克能比看書獲益更多麽?
嗟夫,專業書固須深研,“閑雜書”亦不可不究!
“閑雜書”不似專業書,它不直接同工作掛鉤、不直接指導工作,但它以其豐碩的知識儲備、寬厚的人文關懷,給專業工作予有效支援,彌補了“專而不博”、“莊而無趣”的缺陷。從這點意義上說,“閑雜書”雜而不閑!
那麽,何謂“閑雜書”?這恐要因人而異了——因人的興趣而異。君不見有人崇古,有人拜今,有人喜天文,有人愛地理,有人重文史,有人攻哲理,有人閱小說,有人讀散文,有人弄琴棋書畫,有人搞詩酒花茶……邱先生總結曰:能擴充知識、陶冶情操,直教人心情愉悅、怡然自得的即是“閑雜書”。
然則生命有限,書海無涯,人不可能也沒必要啥書都看,我們須在參差不齊、良莠不一的書海中取精棄粕。對此,鄙人堅持“兩不看”:沒真情的不看,沒幽默的不看!蓋作者不動真情便無從切實體驗生活、無從關心民間疾苦、無從由衷折射心聲,充其量隻能做些表麵文章、做些浮誇文章、做些拐彎抹角的軟骨頭的娘娘腔文章!而作者不懂幽默,則好比做菜不懂添油加醋,使得該菜平淡無味,絲毫吃不出個酸甜苦辣來——即便有慷慨激昂入木三分的觀點,倘無通過幽默的手法表達,而道貌岸然地弄作一本正經,誰人愛看呢?誰敢保證看後不會落得個理解不深或誤解的下場?嗚呼,好好的文題糟蹋了也,浪費了也!
已故作家巴金在其《隨想錄》中反複倡導“講真話”,關於這點,鄙人縱使掉光了牙白滿了發也要拄著拐杖戰戰兢兢地支持!然鄙人又認為,盡責的作者在把話講真的基礎上,還當把話講活、講風趣——唯有如此,讀者才能在漫漫書海中品嚐出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