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處在與多個勢力的對峙中

相對而言,漢人的統治者常常更容易滿足於自已國家的領土,而大漠裏成長起來的蒙古大汗,卻非常喜歡無限地擴張自己的占領地,隻要馬蹄能踏到的地方,他們都想擁有。為了這麽個嗜好,滅了南宋的忽必烈,要同時去征服的主要還有三方麵的力量。

蒙古軍隊馬踏宋都臨安城,活捉了宋恭帝趙顯,可他的倆弟弟趙昰與趙昺,卻被大臣保護著逃出臨安,然後在福州擁立趙昰即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熟話說“斬草不除根,風吹又發生。”忽必烈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命為伐宋軍最高統帥伯顏率大將張弘範領軍緊追在後,徹底絕了南宋這最後的根苗。

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祖上從成吉思汗開始就替草原上的這一黃金家族當差。伯顏在西域長大,信奉也裏可溫教(基督教),他身材雄偉,說直爽,以深略善斷著稱,很得忽必烈欣賞。有他主持掃**南宋殘餘,忽必烈非常放心,開始考慮高麗與日本的問題。

忽必烈必為了提高他作為蒙古人和漢人世界統治者的權威性,自認為采取一種果斷的、進取性的甚至進攻性的對外政策,這樣最相適宜。他要讓周圍的國家都臣服並來朝賀,認為隻有這樣才有利於穩固他的統治。

在忽必烈繼任大汗之前,高麗盡管已經由蒙古人駐守,但他們仍處於經常反叛的狀況。高麗朝廷雖然已經撤退到與漢城遙遙相望的江華小島上,但高麗皇帝仍在島上指揮抵抗。1258年,高麗皇帝王瞮為蒙哥強力脅迫,無可奈何地兒子王典送到蒙哥宮廷為人質。忽必烈繼任大汗後,不但沒有為難這位年輕的王子,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讓他回國統治高麗。這樣一來,新任的高麗皇帝成了忽必烈的女婿,也成了蒙古帝國順從的屬臣。

但日本卻正好相反,總是一點都不肯表示順從。當忽必烈要求日本表示效忠時,日本攝政王北條時宗一個勁地搖頭表示拒絕。忽必烈不允許鄰國拒絕,何況是小得這麽可憐的日本。

1274年,忽必烈派出一支由15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載著遠征軍,向日本群島進發,去讓日本攝政王北條時宗也能像高麗國那樣,對他隻會點頭。

蒙古軍隊在高麗東南海岸上船,夷平了對馬島和壹歧島,在下關附近九州島上的博多(呂崎)灣登陸。蒙古勇士從來是所向無敵的,這一回棄馬改在大船上,茫茫的大海似乎不像茫茫的大草原那麽方便馳騁,蒙古騎兵們的威力一時減去了許多,再加上需要多方用兵的忽必烈己經不可能為征服日本派出更多的蒙古勇士,隻不過讓他們構成這支征服大軍的一個核心,軍隊的主體是由己經被忽必烈征服了的漢人、色目人和高麗人組成的,而這些人都因特別厭戰特別不肯賣力。

這樣的遠征大軍命運可想而知,隱蔽在麥諸基要塞附近九州的日本盡管在奮力抵抗之後,因為受遠征軍火炮的打擊而有過短時的退卻,但炮火一停他們又衝上陣地,最後還將這支遠征軍打回到他們船上去了。

勝敗乃兵家常識,忽必烈當然不會因一次遠征失手而放棄,1276年,滅了南宋的忽必烈重申要日本效忠的要求,北條時宗還是搖頭拒絕。忽必烈經過一段為期很長的備,直到1281年6月,他派出了一支龐大的遠征軍船隊進攻日本。這支部隊由45,000蒙古人和120,000漢人、色目人和高麗人組成,他們分別是在九州博多(呂崎)灣及肥前省的鷹島和平盧登陸。

這一次,盡管蒙古軍因離開了他們習慣的環境減弱了戰鬥力,漢人、色目人和高麗人因為厭戰不肯賣力,但由於勢力太過強大,開始還是取得幾次勝利。可能是上天要忽必烈收斂一些野心, 1281年8月15日,競有一場可怕的颶風來臨,它們毫無憐憫之心,一來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驅散並摧毀了蒙古大軍的艦隊。

於是,一切都顛倒過來了。本來要扔給日本軍人的災難,在颶風的作用下掉過頭來,狠狠地砸到蒙古遠征軍頭上。這些可憐由蒙人、漢人、色目人,因為忽必烈的征服而欲棄馬乘船,千裏迢迢來讓日本人點頭服輸,現在船沒了,足下又不是青青的大草原,而是深深的大海洋,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隻能讓憤怒的日本人輕鬆地抓去砍殺或者就在鹽水中殺死。

十多萬人的屍體讓人看了很傷感、很痛心,日本人看著卻很得意、很解氣,對忽必烈來說,不過是有點恨與遺憾罷了。然而在這時,忽必烈還不能馬上去解恨、去消除心中的遺憾,因為他同時在印度支那的軍勢進展,也在讓他產生恨意和遺憾。

印度支那當時被分為四大國,即:安南國,占婆國,柬埔寨國,緬甸國。1277年,蒙古人在緬甸奪取了八莫,通往伊洛瓦底江流域的道路向蒙古人敞開了,蒙古的勇士們騎在緬甸的戰象上似乎更加威武,隻可惜能裝載大量搶劫物資的大象不能從緬甸一直走到大漠。1283-1284年,蒙古的勇士再次入侵緬甸,緬甸統治者蒲甘王那羅梯河波帝隻好棄都而逃。

忽必烈雖然在印度支那的緬甸得手,在其他地方卻不盡如人意。1280年,忽必烈派出使者,威逼占婆國的摩訶羅闍(國 王)陀羅諾曼四世接受蒙古人的保護,結果國王是同意了,但他的臣民卻拒絕自己的國家被劃分成給大元的行政區,並組成遊擊軍以示反抗。忽必烈便派出一小支軍隊前往古婆國鎮壓,卻在平定附近被遊擊軍擊敗,被迫退回到船上。

1285年,忽必烈再派兒子脫歡與大將速客禿各率一路大軍,遠征印度支那。脫歡由諒山過東京平原進入,首先攻打的是安南人,他在北件附近首戰獲勝,然後繼續進軍河內。不久在三角洲的異隆卻被打敗,隻好退回大元國。速客禿企圖在南方從後麵攻東京,在占婆港登陸後,北上進罕義安和清化,去與脫歡會師。然而,他的部隊剛到特基特灣,就遭到安南人的襲擊,這位忽必烈手下赫赫有名的大將,十分倒黴地被殺死在他鄉異國。忽必烈聽到他的死訊,眼望蒼天說了“可惜”兩個字。

於1287年,忽必烈又派一支新的蒙古軍隊經東京平原,再次占領河內。不幸的是,忽必烈第一天剛接到勝利占領河內的消息,第二天又接到蒙古軍敗退撤離河內的消息。

對忽必烈來說,並不是僅在某支部隊被打敗時才會有惱恕,因為他的野心太大,或者說是統治欲望與統治能力太大,他的戰線在他的整個後半生中都一直拉得很長,常常處在與多個勢力集團的對峙中,就是在蒙古集團內部,反對他的除了阿裏不哥、海都,還有蒙哥的第四子昔裏吉、察合台後王篤哇、成吉思汗諸弟的後王乃顏,等等等等。

總之,在整個忽必烈的統治時期,從西北到東北,蒙古諸王的叛亂一直不斷,直到忽必烈次子真金的次子答剌麻八剌的長子武宗時才大體平服。隻是盡管平服了,蒙古宗王的反抗卻並沒有就此終止。正因為這樣,對忽必烈來說,在同一時間裏,這裏勝了還沒來得及高興,那裏又敗了,這成了常有的事情。

1277年,當蒙古軍隊在緬甸取得勝利,一舉奪取了緬甸的八莫時,昔裏吉卻在向哈拉和林進軍,他要去搶奪這個蒙古帝國的首都。

哈拉和林位於蒙古帝國西北,由蒙古帝國的第二代大汗窩闊台所建,人口上百萬,是當時世界最著名最繁盛的大都市。昔裏吉想承父業,等了近20年之後終於大起膽來伸手去奪了。

忽必烈因為奪取汗位不合法遭到質疑,為此他一直在想方設法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一方麵是像他的前輩一樣,堅持領土擴張的政策,把更多的版圖納入蒙古的政治控製之下,以顯示他當之無愧的大汗能力;另方麵當然就是平息蒙古帝國內部,黃金家族諸王的不服。可是,這事20年了,還是一直沒有能夠得到解決,不僅解決不了,蒙哥的兒子昔裏吉又跳出來挑戰了。

早在去年夏天,隨從那木罕北征的諸王昔裏吉、明理鐵木兒、玉木忽兒(阿裏不哥子)、脫黑帖木兒等就舉行了集會,大家奉昔裏吉為主,一舉拘捕了忽必烈皇後姊姊的兒子安童及忽必烈的第四個兒子那木罕和,然後把他們押送到海都那裏,希望一直反對忽必烈的海都與他們結盟。但海都卻以“彼間水草豐美,可仍駐留”為辭,拒絕與昔裏吉等合兵。

昔裏吉等得不到海都的加盟,便單獨地大幹起來:他們接著劫持臣服忽必烈的宗王撒裏蠻(蒙哥孫),退據到額爾齊斯河上;然後對乞兒吉思五部大肆掠奪,還殺死了謙州屯守萬戶怕八兒。處處得手,膽兒越來越大,昔裏吉開始東犯和林,掠走成吉思汗大帳。一時之間,應昌弘吉刺部隻兒斡帶、六盤山霍虎等對忽必烈不滿的諸王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漠南大震,居庸關以北紛紛向忽必烈告警。

忽必烈命南征主帥伯顏率大軍北征,抽調剛攻下臨安的南征軍主力,漢軍都元帥闊闊帶、李庭北等撒回隨行,再加上多名蒙古大將阿尤等的加入,在鄂爾渾河上大破昔裏吉軍,把昔裏吉一直趕過阿爾泰山 ,趕回到也兒的石河畔。

忽必烈雖然收複了和林,一鼓作氣把昔裏吉趕得很遠很遠,但與海都的交戰卻不盡如人意。與昔裏吉相比,海都更具有領導者的氣魄和軍事方麵的天才。因為勢力有限,對忽必烈的大軍征討他采用一種遊動方式,每次都能不傷元氣甚至毫發無損地撤退。作為葉密克、伊犁河流域、喀什噶爾的主人和察合台諸王的宗主,海都與忽必烈一樣是中亞的真正可汗。他一直積極活動,聯絡一切可以聯絡的力量,壯大自己。

到1287年時,海都又組成了新的反反忽必烈同盟,參加同盟的,有蒙古帝國係各支的首領,其中包括:成吉思汗弟弟們的後代,宗王中的乃顏、勢都兒和哈丹等等,他們在東蒙古和滿洲地區都占有大片的封地。如果,海都從中亞和西蒙古帶來的部隊與乃顏、勢都兒和哈丹在滿洲集合的部隊會合的話,那麽,對忽必烈來說,就是一個至命的威脅,甚至可以說忽必烈隻有死路一條。

海都正在加緊行動,由於他的傑出才能,危險正向忽必烈這個草原梟雄一步步逼進。1289年,當海都與乃顏、勢都兒和哈丹等部匯合之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一起去進攻和林。

這一次,海都一定是等不及了,11年前昔裏吉拉他入夥進軍哈拉和林,他當時是很明智地拒絕了。盡管這次進攻和林有些過急,主要是準備不那麽充分,而且對外宣傳動員很不夠,但對忽必烈來說,可是一件十分嚴峻的事情。如果連蒙古帝國的首都都給海都搶去了,忽必烈還有何顏麵來統治他龐大的元帝國!

在震怒與驚恐之下,忽必烈迅速行動起來,他命伯顏代替他駐守哈拉和林,阻止海都;他本人則親自率領另一支蒙軍,前往滿洲,隨之而行的,還有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夥伴博兒術的孫子——玉昔帖木兒將軍。帝國艦隊從長江下遊的中國港口出發,帶著這次戰爭所需的大批物資在遼河口登陸,這一仗將決定蒙古帝國的命運。

這時候,1215年9月23日出生的忽必烈已經是74歲了,他終於失去了年輕時甚至是剛步入老年時的那種結實精壯、給人以山一樣震撼的身體,他臉上的皮肉己經鬆弛,下腹也特別不爭氣地凸起,讓人看著感到臃腫,這樣的身體,戰馬坐起來已經很費力了。好在忽必烈攻占的地盤己非常廣闊,什麽樣的東西都有,於是便弄來四隻象駝著一座高大的木塔,他就坐在上麵指揮作戰。

海都並不那麽簡單,他之所敢進攻和林,是因為已經擁有了很強的軍勢實力。結果戰鬥確實打得很激烈,在開始的一段時期內,忽必烈根本沒有占到一點便宜,兩軍勝負難分。可是,為了打贏這一仗,忽必烈己經集中了全部可以集中的力量,把自己所能指揮的所有軍隊,無論是蒙古軍隊、漢人軍隊,還是色目人軍隊,都有效地聯合起來,在人數上占了絕對優勢。

勝利,無疑屬於了忽必烈。結果乃顏被俘,作為成吉思汗的侄孫子,忽必烈賜他不流血的死,將他包在氈毯裏活活悶死。對那些站在乃顏一邊的聶思托裏安教教徒們,忽必烈則采取了寬恕,因為忽必烈認為基督教對這次反叛不負有責任。

狡猾的海都又一次成功遊走,他試圖消滅“叛徒”忽必烈的戰爭雖然失敗了,但他還是杭愛山以西的西蒙古和突厥斯坦的君主,仍然有較強的勢力在與忽必烈作對並隨時給以力所能及的打擊。

就在海都進攻和林失敗之後,又打敗了忽必烈的一個孫子甘麻刺王子。當時甘麻刺王子負責守衛杭愛山邊境,卻被海都的進攻把他趕走,並將他圍困在色楞格河附近。甘麻刺王子費盡了努力,最後還是狼狽逃脫了。

忽必烈聽了這消息,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再次坐在四隻象駝著的木塔上麵去“扭轉形勢”。狡猾的海都,卻按敵進我退的遊擊方式再一次悠然地遠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