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滅後蜀得奇女子

宋朝在後來與外敵的抗爭中,雖然遠不及之前秦、漢、唐三個王朝,成了軍勢實力上的軟弱王朝,但在趙匡胤當政時統一天下的戰爭中,還是表現得頗有智謀和戰鬥力。

趙匡胤初建宋國時,所統治的地方還隻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這時他北有北漢、契丹,西有後蜀,南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而且每個國家都很獨立,對新建的大宋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把這些小國、外族消滅或製服,就無法完成天下的統一。

趙匡胤渴望統一天下,既有自身安全的考慮,也有權力擴張欲的成份,但同樣飽含了對普通百姓的關心。五代時期的連年戰亂,使得百姓飽受戰爭割據之苦,大家都十分渴望國家能夠統一,社會得以安定,過上太平的日子。

在跟隨周世宗時,趙匡胤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些小國的百姓,因不堪軍閥的騷擾與苛政,冒死逃入周境的事實;還有就是當他追隨周世宗平息一個藩鎮後,就一定會看到當地的老百姓攜帶酒、肉,前來歡迎,這時,趙匡胤常常會十分地感動。正因為親眼目睹了老百姓要求國家統一的熱切心情,趙匡胤即位以後,決心把統一天下、穩定社會、發展經濟作為自己治國安民的基本之策。

當時契丹族在北方建立了遼國,黨項族在西發展成了強大的勢力,而夾在這二者之間的,則是割據山西一帶的北漢。因為一直得到契丹的支持,北漢與以前的後周連同剛建立的宋王朝,都抱著一種公開敵對的態度;而在江淮以南存在的南唐、吳越、後蜀、荊南、湖南、南漢、南平、漳泉等8個割據政權,則因各自物產豐富、而疆域狹小又互不聯合,表現得軟弱怯懦,不但對以前的後周也對剛剛建立的宋王朝表示名義上的臣服或通好。

在這種形勢下,該如何來進行一統天下的戰爭,對趙匡胤是個戰略智慧的考驗。他想了很久之後,終於有了些眉目,便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約了宰相趙普與張永德前來商議。

“擺在我們麵前的就兩條路:一是乘南方諸國名義上表示臣服的時機,繼續沿用原後周的政策,與他們和平相處,把全部的兵力集中起來,進行北伐,收複被遼國占領的燕雲16州,割斷遼國與北漢的聯係,進而消滅北漢這一公開的敵對勢力,然後再揮師南下,統一南方諸國;另一條道路則是南征,將南方8個割據勢力完全征服,再北上討伐北漢,攻取燕雲16州,把契丹趕回長城以北。”

聽了趙普的話,趙匡胤平靜地說:“確實有這麽兩種打法擺在我們麵前,隻是我想知道我們首先的進軍方向。”

“我知道皇上己將這問題考慮好了。”

“是考慮好了,我想先攻打北漢的國都太原。”

趙普聽了大吃一驚,使勁地搖搖頭。

趙匡胤心中暗目發笑,目光罩住他問:“為什麽?”

“北漢有契丹為後援,若冒然去進,阻力一定會很大,即使滅了北漢,損失也會十分慘重,這時又要馬上麵對契丹的強大軍力,風險太大。如果先不去理會北漢,讓他成為我們阻隔契丹的屏蔽,我們卻集中力量去掃滅南方各國,得手後再專力北方。這樣勝算更大,而風險卻很小。”

聽了趙普的分析,趙匡胤沉思著點點頭:“先南後北,從而達到先易後難、多勝算少風險的目的,好!這事就這麽定了。”

戰略方針確定之後,宋太祖於963年派慕容延釗和李處耘出兵兩湖,首先滅掉南方8個割據政權中的荊南和湖南兩個,造成宋軍西逼後蜀,東脅南唐,南可直取南漢,這麽一種極為有利的戰略地位。第二年,宋太祖再派王全斌、崔彥進、劉光義、曹彬分兵兩路進攻四川,很快滅掉後蜀。在得到美麗富饒天府之國的同時,還得到一位奇異的女子。

這女子,集天下一等一的才女和美女於一體,美麗而才氣超人,聰穎且博學遠勝一般博士,人說她對如山的詩詞歌賦和紛繁複雜的君王世界,了解的猶如俯視自己手心的紋路一般。她就是後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第一女詩人花蕊夫人。

四川自古為天府之國,由於地理環境優越,一到分裂時期,這裏總會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裏也先是建立了前蜀、接著又建立後蜀,而這段時間裏能青史留名的,卻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竟然就是這位花蕊夫人。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據傳宋太祖滅後蜀後,侍衛們領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東西,這些人居然連他的小便器也收來了。因為孟昶的溺器與眾不同,是用七寶裝成,精美無比,以至趙匡胤見過孟昶的溺器感歎道:“溺器要用七寶裝成,卻用什麽東西貯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

非常懂得享樂的孟昶,在位時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後宮,並將妃嬪分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就是“花蕊夫人”費貴妃,曾為他們的相處作詞道:

“冰肌玉骨,正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繩低轉。但屋指西風兒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可就在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遊宴尋詩的時,趙匡胤取代後周後,統一天下的利劍逐漸指向後蜀。花蕊夫人曾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而孟昶則認為蜀地有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963年十一月,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並命令將士:“行軍所至,不得焚**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

送走攻蜀的部隊後,汴梁紛紛揚揚地下起大雪,宋太祖衣紫貂裘帽,外出視察,競感到身上有些寒冷,想到剛剛出征的部隊,感慨地對左右說:“我如此衣著,體尚覺寒,念西征將士,衝犯霜霰,何以堪此?”說完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且傳諭全軍,以不能遍賞為憾事。

出征的軍人,知道太祖如此掛念,人人感動、奮勇殺敵,十四萬守衛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964年的元宵剛過,孟昶自縛出城請降。滅後蜀之戰,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總共才六十六天。

大地剛露青綠柳時,孟昶與花蕊夫人被押赴宋都汴梁。宋太祖趙匡胤十分優待孟昶,封他為秦國公、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對孟昶的侍從家眷,也—一賞賜。待趙匡胤見到花蕊夫人時,情不自禁了,覺得她身上有一種撲鼻的香澤,令人心醉,再仔細端詳,更發覺她那千嬌百媚,難以言喻,再聞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太祖暈了。

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僅四十七歲。 孟昶已死,趙匡胤有了機會,他追封孟昶為楚王,輟朝五日,素服為之發喪。後事完畢,死者已已,太祖召來花蕊夫人,見她全身縞素,憐憐楚楚,愈顯玉骨珊珊、美色撩人,一番勸慰,留她在宮中。

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想驗證她究竟是不是真有才氣,一日命她即興作詩。花蕊夫人不假思索,當即吟道: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全詩通俗易懂,短短四句,雖沒有直接表示出對宋朝的憎恨,隻是哀歎後蜀將帥無能,但故國之思、亡國之痛、婦人之悲,無不入情入理,真真切切,躍然紙上。趙匡胤本人也是個性情中人,當年他千裏送京娘,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為的不過就是心中的那份思念之痛,此時聽到花蕊夫人這樣的詩,他不但不惱她怨她,反而更加愛慕花蕊夫人。不久,太祖便封花蕊夫人為貴妃,每日退朝,必來花蕊夫人處,飲酒聽曲。

這日退朝步入宮內,竟見花蕊夫人正對著一幅畫像叩頭禮拜。太祖不知這畫像是誰,便問花蕊夫人,隻聽花蕊夫人慢慢回答道:

“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

太祖聽了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裏麵,未免褻讀仙靈,反幹罪戾。”

聽了太祖的話,花蕊夫人放下心來,連忙拜謝。其實,她所供的並不是什麽張仙,而是去世的蜀主孟昶。因與孟昶生前十分恩愛,花蕊夫人常常思念,便以這樣的方式寄托一下,不料竟被早歸的太祖撞見,隻得編出這樣美麗的謊言。

可憐趙匡胤的那些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能夠母憑子貴。更讓人唏噓的是,沒過多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又從宮中傳出,使得民間婦女,想子嗣的也都畫一幅張仙,香花頂禮地供起來。

花蕊夫人是中國曆史上實有其人的一位女性,她美麗聰明、優雅高貴,是個典型的貴族婦女。《全唐詩》裏收錄了她的《宮詞》高達一百五十多首,僅從這個數字,我們就能想象到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

自古紅顏多薄命,結果花蕊夫人也不能例外。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後宮到後苑宴射,興頭上來時,趙匡胤舉酒勸趙光義,讓他同自己幹一杯,趙光義酒量比趙匡胤小,趁機要求說:“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多少酒我都飲。”

趙匡胤沒有去留意皇弟的用意,微微一笑,命花蕊夫人去替皇弟折花。花蕊夫人留戀地看了趙匡胤一眼,緩緩地走到花樹前,看著豔麗的桃花,她不忍心摘下,就回過頭去再看趙匡胤。她想替花兒求個情,讓它在枝頭上鮮豔下去。沒想到,就在她回頭的瞬間,一支利箭深深地插進她的胸口。

箭是皇弟趙光義射出來的,他不想讓皇帝哥哥為了一個女人而耽誤社稷上的事情。為此他曾不止一次地勸過趙匡胤,可他對位心愛的夫人太過入迷。

趙匡胤似乎是隨著那支利箭一道奔向的花蕊夫人的,他滿臉是淚,抱著愛妃、扭過碩大的頭顱,兩眼憤怒地盯著趙光義,剛要大喊“來人”,卻聽見花蕊夫人那如鶯簧百囀的聲音:“陛下方安天下,宜以社稷為重!”

趙匡胤聽著,心中一動,怒火漸漸消失沒,直到太祖去世,再也沒有為此追究趙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