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最民主的朝代

不難看出,宋太祖在軍事製度、用官手段等方麵采取的種種切實可行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驕兵悍將及官吏們對皇權的顛覆活動,這一點是成功的,這成功至使統一的大宋王朝從960年到1279年,曆時長達319年之久。

從這個角度來說,宋太祖功不可滅,而與他的軍事製度、用官手段相呼應的,還有一點值得稱道的就是:趙匡胤當政後將文人擺到了國家統治的塔頂,他這種重用文臣的做法,使得宋代的文士地位,顯赫尊崇為曆代之最。

趙匡胤雖是武將出生,卻酷愛讀書,行軍打仗中,隻要能擠出時間,就一定用來讀書。因為愛書,在打了勝仗收繳戰利品時,他人多挑金銀珠寶,趙匡胤獨愛挑書。一次跟從周世宗去平江淮,得幾千卷書籍,便用幾輛車來運載。有人告密說趙匡胤私藏財寶,世宗派人一查發現隻是書,便問他:“你一個武將,要那麽多書有什麽用!”

“我一直想能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希望通過多讀些書來達到這個願望。”趙匡胤認真地回答說。

從曆史上看,喜歡讀書是做大事者的通常愛好,問題是大多馬上得天下喜歡讀書的皇帝,結果又討厭打壓甚至殺戮讀書人,如秦始皇,特別有後來的朱元璋,而這一點趙匡胤屬另類。他自已愛讀書,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

趙普一直是趙匡胤身邊最有謀略和最忠心的人,平蜀後因年號問題產生疑問,便去問趙普,沒想趙普竟答不出來,再問讀書人陶轂、竇儀,他倆回答的都很準確,為此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還得用讀書人啊!”

早在平時裏,對那些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趙匡胤就常勸他們多讀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雖然耳聞目睹,卻自持天資很高、聰明過人而沒有太認真地去對待讀書一事,通過這一回,他開始變得手不釋卷。結果,趙普謀略更多,成了個聲名並非顯赫、也不常出現在前台,卻是為君主出謀劃策最多,參與製訂的重要方針、政策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多年統治的著名宰相。

為鼓勵讀書,重用文人,趙匡胤說:“文人跨馬掄刀不行、種地吃不了那苦,可他們有腦子,要把國家建設好,得靠他們,‘不能馬上治天下’。”

這裏麵,既有趙匡胤想借此來抑製武將權勢,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趙匡胤胸懷寬闊,能從治國的實際需要來使用文人,而不為文人的傲氣或尖刻所煩。由於趙匡胤能夠這樣,在整個宋朝,高級官員使用的都文人,就連專門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院長官樞密副使,也是由文官擔任。像唐朝那樣出將入相的事,再也難以發生,除去南宋建炎,紹興年間嶽飛、韓世忠、劉琦幾個名將做到了樞密副使,在北宋穩定後,就有一個狄青當過樞密副使,而這已是武將能做到的最高官職了。

不僅高官,就連基層官員,大都也是文人出身的人來擔任。這事,趙匡胤還親自來把關,哪怕任命一個小小的縣令,他都要親自和他麵談一次,除了對官員能力的考察,也意味很重的榮寵。對於新任官員的資曆,趙匡胤用人時是不講究的,他看重的隻是學問和能力。與官員們相處時,他甚至隨時留心他,看誰有什麽學問和能力,就暗暗地記在一個本子上,到任用官員時,拿出來翻閱,選合適的人去擔任相應的官職。皇帝如此,使得臣子們便都努力地提高自己。

趙匡胤不僅給文官很高的地位,給給文官很好的生活待遇相比而言,宋朝的百姓生活、或者用現代的話說幸福指數是頗高的,為此性格善良、文明與禮貌,而且有一種樂觀浪漫的心態。這從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反映得很明顯。看看這首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門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隻紅杏出牆來。”因憐愛青苔所以害怕自己的木屐會踩著它們,不斷輕輕的敲門還是久久沒有人開門。滿園的春色哪能關得住呀,一隻紅杏已伸出牆來歡迎我的到來。

這第一句,反映的就是宋人安逸善良的性格,第二句則體現了宋人的文明與禮貌,第三句是形容了宋人富裕的生活,第四句表現了宋人的樂觀浪漫的心態。

宋朝的百姓尚能如此小資一些,官員更不用說了,除去工資薪水,還有茶酒錢、職錢、給券(差旅費)、廚料乃至仆人的衣食等各種各樣的雜費,除去這種種,另外還有“職田”,按照官階高下可分到的四十頃至一二百頃不等的田。官員退休後,就會得到一個管理道教宮觀的虛職,借此領取俸祿。人們都知道現在的“幹部”是“鐵飯碗”,其實宋代文官更“鐵”。

文人在宋朝為官,除了有“鐵飯碗”端,還非常安全,根本就沒有生命之憂。這與曆代統治者由於自己心怯,總是要殺些手無寸鐵的文人來替自己壯膽的做法相比,宋代可說是文人的天堂。

宋朝雖然也有文字獄,最著名的就是蘇東坡的“烏台詩案”;也有黨爭,什麽新黨、舊黨,不一而足,可從來沒有因此殺人。

不殺文人,顯示了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偉大政治家的膽量和胸襟,是他高出中國史上所有開國皇的地方。

有一次,趙匡胤設宴招待群臣,一個名叫王著的翰林學士,他原本是後周的臣子,喝醉酒後,競因思念故主周世宗而當眾抽泣起來。群臣為之大驚,都替他捏一把汗。趙匡胤卻麵帶微笑,絲毫也沒有怪罪,隻命人將他扶去休息。王著卻不肯出去,竟然掩麵大聲痛哭起來。第二天上朝,有大臣上奏說,王著因思念周世宗當眾大哭,是有對當朝的不滿,理應嚴懲。

“世宗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喝醉了,哭哭故主,情理之中,又不會出什麽大問題,讓他去吧。”趙匡胤竟然這樣替王著辨解。

趙匡胤之所以執政之後不亂殺人,應該說這緣自於他有一種坦**君子的品行,有一種對他人生命的敬畏與對自已生前生後名譽的重視。

趙匡胤似乎很有童心,做了皇帝後還是童心未泯,喜歡在後園玩彈弓彈鳥雀的小把戲。一次,他正玩得開心,一臣子稱有急事求見皇上。趙匡胤戀戀不舍地扔下彈弓接見了他,卻發現他所奏的隻是件根本不用急的小事。於是龍顏大怒,問他為什麽要說謊。臣子回答:“臣以為再小的事情,也要比你彈鳥雀要緊。”

趙匡胤怒不可遏,一把掌就打過去,打落了臣子的兩顆牙齒。臣子沒有叫痛,隻慢慢俯身下去,拾來牙齒置於懷中。太祖怒問:“你拾起牙齒放好,難道想去告我?”

“身為臣子,當然無權也無處狀告陛下;可是,我可以去跟史官如實敘說,他們會將今天的事記載下來。”

趙匡胤聽臣子的回答,大吃一驚,頓然氣消,連聲對這個臣子說:“你以國事為重,來區分輕重緩急,是個忠臣,我要賜賞你。”

如此重視真實的生前生後名譽的皇帝,趙匡胤要不做好皇帝都難。更難能可貴的是,趙匡胤不僅自己當朝時不殺文人,還留下“祖宗家法”,讓北宋的每一位新君在即位前,都要到他留下的“誓碑”前發誓,其中的一條就是:

凡上奏章的士大夫,絕對不殺;縱然他寫的奏章再偏激,也不能殺!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句話,於中國曆代皇帝來說,卻算得上是絕無僅有了。與此相聯的是:兩宋出了許多傑出的“相”, 從趙普開始,很不錯的就有王旦、呂蒙正、寇準、呂夷簡、包拯、範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等,相對而言,能稱得上傑出的名將卻少了許多,就隻有狄青、宗澤、嶽飛等幾個人。

趙匡胤開創了中國曆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至使宋時文學的高度繁榮,傳世精品碩果累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占了六家,宋詞和唐詩同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比肩而立的兩座高峰;而宋時的《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對史學和文學的影響力至今不衰。

趙匡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尊重知識分子。他給子孫規定“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都免死,使兩宋出了許許多多的“相”,而很少出“將”,數得著的“將”,隻有狄青、宗澤、嶽飛等幾個人,而“相”就太多了,從趙普開始,名頭大的就有王旦、呂蒙正、寇準、呂夷簡、包拯、範仲淹、韓琦、富弼、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蘇軾……名頭稍小一點的更是數都數不過來。北宋是中國曆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

趙匡胤在力挺文人的同時,也重視商業,切實地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從秦以來,中國就開始有了職業的分工和等級,所謂“士、農、工、商”把不同職業的人分為四等民,商人列為末等,直到趙匡胤,才放鬆對商人的政策和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使商業行為的不斷規範,大大地促進了商業活動。

因為商人不再像之前那樣遭人鄙視而為人們所認同,“同是一等齊民”商人待遇至使越來越多的能人成為職業商人。商業的興旺繁榮,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城市發展,。在短短幾十年間,全國耕地擴大了將近一倍,農作物種類和產量也成倍增長,人口也有所增加,十萬戶以上的城市達四十多個。

趙匡胤所開創的大宋帝國,“鬱鬱乎文哉!”是中國曆史上最尊重知識分子的朝代,也是最民主的朝代,當然也是老百姓最快樂的朝代。這個朝代,以其瑰麗的文化、燦爛的藝術、繁榮的經濟等方麵統統超越他之前的三大王朝——秦王朝、漢王朝、唐王朝,是中國經濟、文化達到巔峰的時代,也是中國在全世界最文明、最發達的時代。

然而,趙匡胤偏重“安內守外”,重文輕武,卻導致國家“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麵。他的“強幹弱枝”的政策,雖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權力,大大加強了宋帝國專製的中央集權,有效地鞏固了統一的政治局麵,為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使宋朝國祚得以延長;但從另方麵來看,這樣做的結果又使得“冗官”、“冗兵”和“冗費”與日俱增,使宋國的財政拮據、外患深重。

同時,宋朝作為文人的黃金時代,太多的文官,享受著豐厚的待遇,責任卻又很小,隻要不出大錯,就會通過政績考核“磨勘”,一路綠燈地升官。這樣的製度從另方麵使得為官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越來越因循守舊,而重文輕武,容易使官員們喪失血性和鬥誌,結果至使整個國家變得軟弱無力。

然而,趙匡胤之所以防武將防得很緊,卻是因為有唐朝與五代十國的“教訓”放在那裏,不這麽做,政權隨時有可能被顛覆,要想統一天下就更談不上了。為此,僅就鞏固政權而言,就非得解決兵權的問題不可。

範浚在《五代論》中就實在地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這話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麵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趙匡胤從小軍官到殿前都點檢,又從殿前都點檢躍上皇帝寶座,他當然最清楚軍事力量的重要作用。

不過,事實求是地說,趙匡胤加強了皇權,確實弱化了國力;他善待了臣民,也同時懦弱了臣民;國家的軍隊不少,戰鬥力卻不是很高;經濟繁榮、百姓生活不錯,國家卻不是很強大,正因為如此,宋朝在後來與外敵的抗爭中,成了遠不及之前秦、漢、唐三個王朝的軟弱王朝。等等這些,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值得後人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