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掌控大清命運

中國從秦以來的兩千多年的皇帝史中,共出現了408位皇帝,其中不能善終的,相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實在是多得驚人,光緒帝就是這其中之一。

1908年11月14日,這位剛滿37歲,正值年富力強盛年之時的皇帝,突然間就死去了。關於光緒帝的死因,當時有慈禧所害和袁世凱所害兩說,據2008年底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等權威機構驗定後宣布:

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

光緒帝確實是被人所害,但凶手究竟是誰,到現在還是個迷。

袁世凱有沒有加害光緒帝弄不清楚,袁世凱因為光緒帝的死被罷官歸故裏卻是不諍的事實。

就在光緒帝死的這天,患病的慈禧命立醇親王載灃的兒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大清國皇帝,年號宣統。

第二天,時年七十四歲的慈禧太後病死。

醇親王載灃是光緒帝的三弟,三歲的兒子溥儀做了皇帝,他自然而然成了攝政王。一方麵,由於之前袁世凱曾出賣過他的二哥光緒帝,令他對袁世凱有一種切齒的恨;另方麵,由於當前袁世凱位高權重,大大威脅著他三歲的兒子溥儀做皇帝。基於這兩點,載灃決定除掉袁世凱。

於是乎,攝政王載灃就此事與朝庭重臣奕劻、張之洞商議,沒想到卻遭到了奕劻和張之洞倆人的一至反對。

理由主要有二:一是袁世凱長久統領軍隊、經營朝庭,追隨的將領黨羽,遍及軍隊上下朝庭內外,而此時西太後又剛走,南方革命黨正活動猖獗,若殺袁世凱,無論是軍隊還是朝庭,肯定都有人會跳出來鬧事,引出了大亂子來,朝庭恐怕難以控製局勢。二是袁世凱1906年已主動辭去各項兼差,還將北洋軍一、三、五、六各鎮交陸軍部直接管轄,1907年又被調離北洋軍,到北京來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作為朝庭中樞重臣,隻要不苦苦相逼,他一定不會出來挑頭反對朝庭。

載灃見他倆如此意見,有些猶豫,但殊殺袁世凱的心卻不死。

而此時的袁世凱,從光緒帝死後,溥儀被旨繼位的那一天起,就知道情況不妙,一直在思謀著自己如何才能全身而退的事情。得知載灃去找奕劻、張之洞,自己也忙著一麵讓人捎信給保定的段祺端,一麵對外稱有足疾再不去料軍機處和外務部的事情。

在殺身之禍有可能降臨到頭上時,袁世凱異常冷靜。他精心安排,悄然呆在家裏,靜靜地等待著事情變化、化險為夷,然後全身而退。

很快,段祺端就來了,帶著他那些洋槍洋炮裝備的精銳之師,從保定趕來北京,說是要來幫助朝廷平息北京南苑“兵變”。

可載灃知道,南苑隻是幾個小兵鬧事,又何須驚動手握精銳的段祺端,再說他這個攝政王也沒有請過段祺端。

不管載灃怎麽想,段祺端命令他的軍隊,有事無事地向城南開炮。載灃馬上明白了:這家夥是為袁世凱來的。看來,奕劻和張之洞的意見是對的,袁世凱確實不能殺。

載灃剛剛被迫放棄了殺死袁世凱的念頭,就接到袁世凱呈上來的奏折,說是自己因為足疾,請求解職,回故裏養病。

就這樣,袁世凱先給想要他命的攝政王載灃出一個難題,然後又馬上給他一個下來的台階。結果,氣勢洶洶的載灃讓袁世凱牽著鼻子走了一遭之後,隻得強迫自己取消了誅殺袁世凱的打算,僅僅是解除了袁世凱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的官職。

袁世凱的請求得到了朝廷的“恩準”,眼珠轉了幾圈,臉上露出一絲讓人察覺不到的得意,然後立馬帶了八位老婆和一大群孩子,返回河南。

最初,袁世凱在輝縣隱居,不久又轉到安陽的洹上村。這年,正好是袁世凱的知命之年。

離“洹上村”不遠,就是著名的風景區,百泉和蘇門山。有山有水的,簡直就是人間樂園。從1881年到山東登州投靠吳長慶以後,轉眼快三十年了,袁世凱一直在官場軍隊中忙忙碌碌的,現如今諸事可以不管,忘情於山水之間,倒也樂得清閑自在。

袁世凱以“洹上老人”自詡,不時鬥戴鬥笠,手執釣竿,遊玩於青山碧水之間,爾後把這遊山玩水的生活,拍了照片,拿到上海這樣大城市的雜誌上去發表,以表達自己已無意於政治,隻樂乎山水的雅致。

表麵如此,而實際上,袁世凱還是防人之心不可無,他把家安置在洹河北岸一個較偏僻的地方,將一座巨大的袁家大院打造得銅牆鐵壁一般,不但修起炮台,身邊的護衛保鏢,個個都是一頂十百的一流高手。

最關鍵的是,在袁世凱家中,還安裝了幾台電台。北京以及全國各地方方麵麵的信息,都通過這幾台電台,源源不斷地送進洹上村。再加上頻繁出入袁家大院,約見和造訪的客人,使得足不出村的袁世凱,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

在這些約見造訪的客人中,來得次數人數最多的,要數北洋軍的將領,其次是他一手提拔、安插在各政要部門的屬下,再還有就是各地對他心懷敬仰的官紳,也時不時前來拜訪。

在官場上,從來都有人一走茶就涼之說。可在這些北洋軍將領、往日的屬下及對他心懷敬仰的官紳眼裏,他袁世凱還是原來的袁世凱。

就這麽,袁世凱韜光養晦著,等待著東山再起的時機。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誌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盤石,歎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袁世凱在洹上村寫下的這首名為《自題漁舟寫真》的詩中,以商朝時同樣隱居洹上村的伊尹自比,表達了自己的自信和誌向。

當然,有著非凡自信和遠大誌向的袁世凱,在他一生中的任何時候,都沒有改變對女人的特別嗜好。

在此之前,袁世凱已經有了八個姨太太。

正室於氏,河南鄉間人,是袁世凱17歲時娶的原配夫人,開始倆人感情不錯,後來因為“我有姥姥家”( 因袁的生母是姨太太,認為於氏這是揭他的短)這麽一句話刺痛了袁世凱,從此再不和於氏同居。

袁世凱在投奔吳長慶前,曾混在上海,寂寞時逛妓院,結識了一個姓沈的蘇州名妓。倆人情真意切,以至於分別時袁世凱指天發誓,功成名就之後就來接她。其後袁世凱在朝鮮發達,果然派人去接來沈氏,做他的大姨太太。

袁世凱替朝鮮國王編練親軍後,很受朝鮮國王的賞識,便把自己一個妃子的妹妹金氏嫁給袁世凱。金氏出嫁時帶了兩個陪嫁姑娘李氏和吳氏,結果都被袁世凱看上,一並納為小妾,還依據她們仨年齡的大小,排李氏為二姨太,金氏為三姨太,吳氏為四姨太。

五姨太楊氏,是天津楊柳青人,出身於小戶人家,長得也並不漂亮,卻心靈手巧、善於管理家務,而且遇事十分能決斷,於是便特別受到袁世凱的寵愛。

袁世凱的六姨太,可以說是個意外收獲。他在直隸任總督時,曾派二兒子袁克文到南京去替他辦點事情。沒想到這生性好玩的兒子竟因此結識了一個女子,而且是一見傾心,私訂終身,分手時要了女子一張照片。回天津見袁世凱,磕頭時卻不慎掉出這張照片。袁世凱看後問其由來,當時袁克文還沒結婚,不敢承認自己的荒唐行為,於是情急生智,說這是給父親物色的一個姑娘,帶回照片,是想請父親看看如不如意。照片上的姑娘水靈靈的,袁世凱一看連聲說好。就這麽意外收獲了六姨太。

不久,袁世凱去天津做直隸總督,又“置辦”了七姨太張氏。做了軍機大臣後,再“置辦”了八姨太郭氏。

現如今遊山玩水在故裏,不久遇上了劉氏,便張張結彩地納來做了九姨太。在動物界中,人在**方麵隻弱於公雞等幾種為數不多的動物,在這方麵,袁世凱也是出類拔萃的。他一妻九妾,除了不願與原配於氏同居外,與其他的八位姨太太,都過著甜蜜蜜的夫妻生活。如同對軍隊、官府的管理一樣,在家庭管理上,袁世凱也稱得上是個天才。

對八位姨太太,他采用輪流值宿的辦法。把名次排好,每個姨太太值宿一星期。輪到當值的,就把她的臥具和用品搬到袁世凱的臥室裏去,滿一個星期,再搬回去。到了後來,一、二、三房姨太太年紀大了,就不用再值宿,值宿的少了些,袁世凱就偷吃她們身邊的丫頭。

對於姨太太的管理,袁世凱用的是草捆草的辦法。就是用姨太太管姨太太,他自己一般不去插手姨太太之間的爭鬥。開始將大權交給大姨太沈氏,後來交給五姨太楊氏。

就在袁世凱在故裏的山水之間和女人身上過著悠閑而又荒誕的生活時,忽然間他就迎來了命運的一個大轉折。

1911年5月,清政府將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收歸“國有”,轉手又出讓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此事一出,湘、鄂、粵、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其中四川省尤為激烈。為鎮壓四川人民,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由此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至使聞聲而至俄國巡捕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秘密泄露,革命黨隻好起義。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爾後不斷取得勝利,在天亮前占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掌控整個武昌。之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被武昌起義震驚了清政府,一麵撤銷棄武漢而逃的瑞澄職務,一麵令陸軍大臣蔭昌迅速趕赴湖北,所有湖北各軍及赴援軍隊均任其節製,與海軍提督薩鎮冰率領的海軍和長江水師,馮國璋率領的陸軍第五鎮,載濤統的第三軍一道,向漢口附近集結,去消滅義軍。

雙方激戰41天,經過漢口、漢陽兩次保衛戰。義軍非但沒被消滅,反而致使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浙江、貴州、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省市先後獨立。關內十八省,就剩甘肅、河南、直隸、山東四省表示效忠清朝。

情況如此,清朝大廈將傾,眾朝臣惶惶然不知所措,萬般無奈中,都想到了袁世凱,一致認為隻有請袁世凱出山,方可救大清朝於水火之中。

胸有成竹的袁世凱,在接到昔日逼他回故裏養病的載灃,任命他為“湖廣總督”的任命書時,微笑著就拒絕了:

足疾還未愈,不能上任。

載灃見了,正待發怒,奕劻搖著頭說:“這說明他還有自己的條件。”

“朝庭還能由著他!

“隻能這樣!”

重臣奕劻說隻能這樣,載灃也隻能這樣,再派人去問袁世凱有什麽條件。

一、明年即開國會;

二、組織責任內閣;

三、寬容參與此事件諸人;

四、解除黨禁;

五、須委袁世凱以指揮水陸各軍及關於軍隊編製的全權;

六、須與袁世凱以十分充足的軍費。

不多,就這六條,袁世凱不用摸腦袋就一口氣說出來。顯然這六條是他想得非常熟了的條件。

對於袁世凱開出的條件,載灃似乎沒法接受,可又不得不接受。

1911年10月27日,清廷連發四道上諭,在把欽差大臣的頭銜交給袁世凱的同時,把前線全權指揮的權利、連同大清國的前途命運,都一起交給了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