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攝掌相事孔子相禮2

96、

定公見孔子恭恭敬敬地迎過來,也忙著客客氣氣地迎上去,相互施禮之後,倆人分君臣之位坐下。還沒等開口,定公先歎了口氣。

魯昭公滅三桓失敗,被迫流亡出國的8年期間,季平子獨立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使得“政出季氏”達到了頂點。季平子迫於當時大族與鄰國的壓力,表麵上還是以忠臣的模樣以待昭公,不但給昭公送一些衣物馬匹,還親自前往謝罪迎接。昭公知道回魯後會是怎樣一種階下囚的困境,故一直不敢歸魯。季平子在表麵禮君的背後,不惜花大量金銀,賄賂齊、晉的大臣,使得他們協助他一起對付昭公。真是落湯的鳳凰不如雞。可憐的昭公,雖然有齊景公、晉頃公的真心支持,奈何他們兩國的大夫都接受了季平子的賄賂,從中進行阻撓。結果,一拖八年,昭公不但回不了魯國,連晉國的國都也沒能踏入一步,隻被允許居住在邊境的乾侯,最後就客死在這不毛之地。

昭公死後,季平子又盡力地在他的兒子中挑出了對他最少威脅的姬宋來做國君。魯定公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自己隻能看著季氏的眼神行事,歎氣便漸漸地成了習慣。聽到君上的歎息聲,孔子心裏感到很痛。他抬起頭來,恭敬地望著定公,等待著他的吩咐。定公看到孔子期待的目光,不由又微微地歎息一聲,這才開口說道:“前日,本王見齊王,向他提到歸還占我鄆、灌、龜陰之田地的事,不料他今日回話說,約我相會於夾穀詳談,此事當如何處之,本王想請夫子教我。”

“對於此事,不知大王是如何考慮的。”孔子反問道。

“本王以為,齊王此舉,一定是無意於還地。”定公說。

“大王說得太對了,丘也是這麽認為的。如果他真心還地,又何必有夾穀之約呢?”孔子仿佛在給定公講課,啟發他說:“隻是,齊王既無還地之心,為何又要相約夾穀?”

定公茫然地看著孔子。作為王室的後裔,他從小就看到父王在三桓的協持中過日子,因此生性也很懦弱,遇事也就沒有多少的主見。連我的學生也不及啊!孔子在心裏說,他非常看不起自己的大王,卻又必須全心全意地來幫助他的大王。這是他的天職,也是他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孔子想到這裏,開口說道:“丘以為,相約夾穀,是齊王對大王您有所圖。”

“景公要加害本王?”定公的聲音有些發抖。作為一國之君,自己在國內受氣不說,鄰國還要來加害,他不由自主地又歎了口氣。

“加害大王是不會的,景公可能會迫使大王給他們齊國送去更多的好處。”孔子說。

“他們已經侵占了我們的鄆、灌、龜陰之田地,難道還要更多?”定公氣憤地說。

“我與景公打過交道,他這個人是貪得無厭的,我看有這種可能。”

“那麽,我不去夾穀與他相會?”

“這樣不好。”孔子說:“既然我們知道他的想法,就不怕他們了。”

“你說本王該怎麽辦?”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不管他齊景公怎麽想,我們準備好足夠的武力,有了嚴密的防範,就一定可以挫敗齊景公的陰謀,並且利用這次機會,收回被齊侵占的鄆、灌、龜陰的田地。”、“你是這樣想的?”定公問道。

“丘是這樣想的。”孔子平靜地回答。

“有多大的把握?本王會有危險嗎?”

“有八成的勝算,大王你一定不會有危險。如果大王信得過丘,請讓丘隨大王一道前往。”

“這樣……”定公低下頭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他終於抬起頭來,目光裏閃爍著興奮,說:“好吧,就這樣吧!本王特封你以相禮的資格,參加這次齊魯兩國的‘夾穀大會’,並負責此次大會的一切安排指揮。”

孔子聽了,心裏振奮萬分,表麵卻非常冷靜地看著定公,稍停一會才說:“丘這就去準備,一定不辱大王的使命。”

“我知道,我相信你!”定公說。

“丘在此感謝大王的信任。”孔子對定公施大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