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還魯施教聚眾講學

79、

仲由字子路,是魯國泗水縣泉林鎮人,為人伉直魯莽,喜好勇力,跟從孔子以後,深得孔子信任。子路對於孔子,也是忠心不二,惟命是從。聽說孔子要歸魯,子路早早起來,一直接到泰山腳下。見到孔子一行人緩緩走來,子路忙迎上去倒地便拜,抱著孔子的雙腿,竟嗚嗚地哭出聲來。

“弟子真是想念夫子啊!”子路泣不成聲地說。

孔子扶起子路,替他擦去臉上的淚,說:“丘也想念你們啊!現在,總算又能在一起了。來,大家都來見過禮。”

子路上前問顏路、閔子騫好,大家都感慨萬千似乎分別得太久太久。孔子見自己的學生這麽有感情,心中非常高興,說:“你們,就是我的希望啊,我從你們身上看到我以前的努力沒有白費,真讓人欣慰啊!”孔子說到這兒,突然發現子路穿的是一件破舊的絲棉袍子,便又問道:“你不是在季氏那裏做官嗎?你不是做得很好嗎?怎麽還這般寒酸?”

“我是做得還不錯。”子路回答說:“俸祿也很高。但是,我擔心夫子要用錢,所以不敢多用俸祿,都存在那兒等夫子回來處理。”

聽了子路的話,孔子感動地拍了拍子路的肩膀,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可恥的,大概就隻有你仲由吧。”

“我仲由這樣做好不好呢?”子路明知故問。

孔子知道子路是想得到表揚,便笑了笑說“詩裏都有對這種事的說法。”

“怎麽說的,還請夫子告訴我”

“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麽說不好呢?”

子路聽後,高興極了,一路上反複地背誦“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麽說不好呢?”回到魯國,子路還在背。孔子聽了,不由皺著眉頭笑了笑,對子路說:“隻做到這樣,怎麽能說夠好了呢?”

子路聽了,看到閔子騫和顏路正望著他笑,低頭想了想,也自嘲地笑著說:“我這個人,夫子一誇就忘形了,真不好意思。”

孔子聽了,點點頭說:“知道不好意思就可以了,知道不好意思就會有意思了。”

子路聽了,又高興起來,突然問孔子說:“君子崇尚勇敢嗎?”

“當然!不過,君子是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如果隻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作亂;小人如果隻有勇敢而沒有義,就會偷盜。”孔子回答說。

子路點點頭,突然轉了話題又問:“審理案子時,僅僅隻聽了單方麵的供詞可以判決案件嗎?”

孔子聽了,看著子路問道:“是不是你隻聽了單方麵供詞就判了案?”

子路點頭承認說:“是的,有這樣的事。”

“是不是你這麽判了之後,事實又證明是對了,大家都沒有意見了?”

“夫子怎麽象看見我一樣?”子路望著孔子說。

“別說其他的,回答我的話。”

“是這樣,正是這樣。”子路回答說。

“這樣啊!”孔子抬起頭來,望望閔子騫,又望望顏路,說:“審案隻聽了單方麵的供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大概就隻有你仲由吧。”

“可能是這樣吧。”

“你知道這是為什麽嗎?”

子路搖搖頭。

“讓我來告訴你:這是因為你沒有不算數的時候,人們都十分信服你,這才使你可以以‘片言’而‘折獄’。”

子路聽了,竟然失聲大笑起來。但剛笑出一聲,便知趣地自己止住了,去看孔子,看到孔子對他微微地點了點頭。子路意欲未盡,又問孔子說:“請夫子教我該怎樣去管理政事。”

孔子說:“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

“請求再多講一點。”子路堅持再問。

孔子回答說:“不要懈怠。”

子路還要再問,孔子早大踏步地走到前麵去了,子路隻好也快步跟上去。

80、

早春三月的曲阜,鳥鳴草青,到處充滿著勃勃的生氣。孔子自齊歸來之後,每日都會招收到一兩個學生。子路、顏路這些老學兄,特別是惠姑,一個個都非常高興,唯獨孔子高興不起來,常常鬱鬱然然地仰天長歎。子路見了,勸慰孔子說:“百姓生活照舊,學堂越辦越火,就別去想那些事了。”

“一個國家,國君出逃,陪臣執政,家臣當權,長此以往,怎不讓人心焦?”孔子憂心仲仲地說。

原來,魯國自宣公以後,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孔了曾對季氏“八佾舞於庭”的僭越行為本來就一直很憤慨,希望能夠得到解決。可是,魯昭公除三桓失敗了,出逃以後,孔了被迫離魯至齊。當齊景公向孔子問政時,孔子這才沒能認地去考慮景公的感受,在那兒一個勁地特別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結果不為所用。現在,他回到了魯國,發現魯國政權比原來更糟,昭公被陪臣季氏趕跑了,陪臣季氏卻被他的家臣那個可惡的陽虎掌控了;堂堂的魯國,出來發號施令的竟然是季氏的家臣陽虎。

作為季孫氏的一介家臣,陽虎雖說隻是季孫氏府中的一個總管。然而,正是這個總管,能在老朽衰敗的季孫氏家族麵前一手遮天。季孫氏家族在魯國以陪臣的身份代君王執政已有四代,如今君王狼狽逃亡,季孫氏一族便躺在佳肴和女人的奶子上肆無忌憚地享受起來,國內外一應大小事務,便都交給最信得過的陽虎打理了。陪臣當權,孔子已是隻有搖頭的份,如今是陪臣的家臣當權,孔子當然是心焦了。可是,狀況如此,孔子又能如何?心焦一陣,回到講堂,孔子隻能安心講自己的課。

“學習的態度決定學習的收獲。”孔子說:“我們要想追求學問,首先要愛學、樂學,這是關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知識,真正愛好它的人,能夠為掌握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孔子說到這兒,對下麵剛收到的一個叫顏淵的學生點點頭,說:“顏淵就有這種發憤好學的樂觀精神。他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點都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從這一點看,顏回的品質是多麽高尚啊!”

孔子高興地稱讚顏回,在誇讚他貧賤不能移的精神中,很好地發泄了一回自己的理想,充滿**地說到:“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要自得其樂。”孔子侃侃而談著,終於暫時地忘記了他的讓人焦急的魯國。

“讀書的人,要立誌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誌,不要為世俗所累。我們追求學問,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敢於知難而進”孔子一口氣說了許多,然後讓同學們進行討論,有個叫冉求的新生起來發言,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這些大道理,隻是感到我的能力不夠。”

孔子看了看他,說:“能力不夠?你認為自己是這樣的嗎?”

冉求說:“我不知道,但有這樣的感覺。”

“那麽,你是不是認為你自己就不如別人呢?”

“不!我不是這樣認為。”

“既然如此,就不是你能力不夠,而是你走到半路就停下來,是你自己給自己劃了一條不想前進的界限。”說到這兒,孔子抬起頭來,對大家說:“你們都要記住了,許多所謂能力不夠的人,是自己走在中途就停止下來,自己給自己的能力劃一條不夠的界限。實際上呢,是他沒有堅持到底的緣故。如果,他能在最難的時候咬咬牙,堅持下來,知難而進,就一定可以得道了。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是!”在學員們的喊聲中,子路的聲音最大。

孔子滿意地點點頭,說:“就這個問題,呆會兒大家可以好好地討論、討論。我現在還有個治學的態度問題要講點自己的看法。我認為:學無常師,我們應該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學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樣,我們就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我們還要有一種‘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堅守一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嚴謹的治學態度。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博學。”

孔子講完課後,又教會學生一首新歌,然後隨著大家一起合唱,一連唱了許多遍,直到自己煩亂的心,完全地溶進那優美的旋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