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戲賣柴婦1

清末恩施有四大名鎮:利川的汪營,宣恩的沙道,鶴峰的走馬,恩施的崔壩。那時的沙道溝頗有名氣,文化興旺,經濟繁榮。

沙道溝地處湘鄂交界之處,沅江第一大支流酉水河就發源於沙道溝鎮轄區內的白水河,再由東向西倒流穿過鎮中。鎮周圍上有易家坡,下有火焰山,南有小娃兒坡,北有大坡四山環抱,中間還有一座獅子堡毅然矗立。白水河,補溪河,苦溪河,四道水河四水相湧,下大雨時山峰間還有許多溪澗瀑布噴薄而出。鎮周圍丘陵一片,山環水繞,林木蔥蘢,雲蒸霧罩。據說有一外地陰陽先生路過沙道溝看了此地風水後非常感慨地說道,這沙道溝是:

“九九八十一座峰,峰峰關外;八八六十四條水,條條湧內。此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早遲必有大人物出世。”

你若站在響洞坪環望四周無不驚歎這位陰陽先生的眼力。這四周你細細數來的確能數出大大小小的八十一座山峰六十四條溪水,而且這山峰的確都是雄關漫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這溪水的確都是朝沙道溝中心流來,單憑眼力是看不到這水的泄露之處——真乃寶地、福地、貴地也!

山下各條河道旁衝擊形成的千百畝土地廣大、深厚而肥沃。山水相依,阡陌環繞,好一派博大的桂林氣象,好一處秀麗的田園風光,好一片靈性的風水寶地。尤其是坐落在鎮中間的那座獅子堡,如同天外飛來,拔地而起,獨立不阿。它獅形酷似,仰頭西向,獅鬃直豎,雄性勃發。它獨自矗立卻又四顧茫然;它聲嘶力竭卻又大音聲稀;它欲禽又縱卻又處之巋然。從當陽坪上埡口一進入看沙道溝,首先印於眼簾的就是這怒目猙獰的畜牲,如看家狗,如守護神,如把門哨,更是集市上活脫脫的一座未加任何粉飾的天然而又巨大的鎮標,太形象、太誇大、太醒目、又太有創意了。

沙道溝鎮被酉水河道分割成南北兩片,北為老街,是沙道溝的中心。舊時隻有沿河一條獨街,幾百戶人家,商賈碼頭大都集中於此。一線天的街麵隻有四五米寬,全由酉水河中的鵝卵石鋪成,被趕場人踹得光滑圓潤,偶爾石麵上露出些白色的蚯蚓、昆蟲、魚和腔腸類的古生物化石,形同手工鑲嵌,煞是好看。孩子們牽著大人們的手,腳踩著這些白石頭總是不停地問這是怎麽回事兒,而大人也隻是搖著頭也是覺得稀奇卻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古老的居民們不知道化石這一概念。兩邊木房摩肩接踵,高高的立柱從河坎豎起,挑梁伸向河岸如懸空寺,這是典型的土家吊腳樓。靠河邊的木廊上晾滿了紅白藍各種衣物被褥,從河對麵桃子岔看老街的迎河麵如萬國旗一般。河中的打漁郎水聲泛起連連,河岸的浣洗女搗衣之聲陣陣,還有那行人點點,嫋嫋炊煙,兩邊楓楊、楊柳護岸,樹上的鳥巢搖曳,喜鵲、白鷺時起時落,一派濃鬱的湖南鳳凰風格,江蘇的周莊情調。

從下碼頭上二三十來步石梯就進入老街,張叉叉就住在臨街口的一座老式木房裏。油粑粑是沙道溝的一種特色小吃,遠近聞名,粑粑店也是滿街都有。沙道溝逢古曆二、五、八趕場,千百年沒變。特別是那些趕場的鄉下人賣完了背來挑來的柴禾山貨後,總得給家裏的老人小孩買上幾串油粑粑帶回去,不然小孩子翻背篼籮筐要好吃的沒法子交代。叉叉的父母就是多年做著炸油粑粑這門子小生意。他們用的謝鐵匠鋪豆腐餡兒和山野蔥餡兒為油粑粑原料,炸出的油粑粑香脆可口,所以他家的油粑粑特別的銷行,生意特別的好。在臨街擺一個小鐵桶作灶燒木柴,上麵架口小鍋,放上清油,待油燒沸騰後,就左手把粑粑提子提起,右手把準備好了的米漿放一勺,再用筷子夾一點餡兒放進去,又放一層米漿把餡兒蓋住,然後將提子置入油鍋,唧唧喳喳十來分鍾就熟了。油鍋上置一粑粑架,熟一個往架上空一個,再往提子裏放米漿再炸。一般用四五個粑粑提,一個接一個的輪換著,炸了空,空了又炸,邊炸邊賣。在粑粑油滴淨稍冷卻後就用棕櫚片絲五個一串串好,等人來買。也有人就站在油鍋前,炸熟一個吃一個,一邊吃一邊用手抹嘴上的油一邊聊白話,趁熱吃了個痛快,吃過了便摔上幾個角子走人。一般是上午炸粑粑,下午買米買柴,晚上磨漿,第二天又一邊炸粑粑賣一邊買米買柴晚上磨漿,天天月月年年周而複始。做的是人不閑、手不空、錢不斷、本不大、利不多的生意,這買賣雖算不上個大買賣,而養家糊口是綽綽有餘的了,這是沙道溝典型的小市民生存方式。叉叉也時不時的給父母幫忙,看看油鍋加加柴火收收錢,大人也落得個兒子在身邊少惹事放心。

社會上總有個別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令人生厭,你看見了內心雖感嗤之以鼻卻又不好指責,一點小事丟別人的麵子傷人和氣的確是大氣之人不願所為的。常言道:“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幹大事的人千萬要記住這句話。既要惡人受責又要別人無話可說這就要靠智慧了。

苦溪河在沙道溝南麵,離鎮上有七八裏地。是地森林廣布,尤以樅樹杉樹居多。樅樹多鬆脂,易燃火旺,是炸油粑粑的上等柴火,賣柴也是那時苦溪河村民主要的生活來源。

苦溪河有一位中年婦女叫田幺妹,經常背了樅樹柴到叉叉的粑粑店去買,也算是老雇主了。人熟好辦事,柴送到不需講好歹討價還價,立馬就過秤堆碼付款,釘是釘鉚是鉚,錢物兩清。這田幺妹在買柴後也總是買上一兩串油粑粑帶回去哄家裏的娃兒們,這也是為母之常情,這更是沙道溝鄉下趕場人的禮數。可這田幺妹有一個最不好的習慣,她經常在買了粑粑後又趁人不注意時悄悄地順手牽羊拽上幾個粑粑塞進背篼裏。叉叉母親是一個厚道之人,時常是視而不見,隻是在她離去後嘮叨幾句說這婆娘愛貪小便宜,說過了也很少往心裏去。

這炸油粑粑還有個最大的忌諱,千萬不能對著油鍋說油少得快,因為這門子生意最大的本錢是清油,如果油費得多就虧得多。這田幺妹那裏懂得這規矩呢,時常看著油鍋就無心無肺地說:

“老板娘,你今兒的油少得快呢。”

這真叫叉叉母親哭笑不得。叉叉母親向來與人為善,那田幺妹屢屢這樣犯事她心裏雖不高興卻很少發作過,做生意講究個和氣生財,因為這女人的鬆柴好,千萬莫拿人麵子讓人難堪把人弄生分了失去了這門子生意。

叉叉卻看不慣這田幺妹的小家子氣搞場,便靈機一動列卻點子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