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石子發芽12

8

自從李卯香跟隨覃章華離開李氏莊園後,她是第一次回娘家,二十多年了,出走時記憶中的李家莊園還是舊時的模樣,朝門頂上“青蓮美蔭”那四個白底黑字依然清晰醒目。大門敞開著,有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正在打掃院壩。老頭見有人進門,正要問她有什麽事,李卯香認出來他還是那個丁癸,便笑容滿麵的叫了聲:

“癸哥。”

已是幾十年沒人這樣叫他了,他心裏感到親切,貓著眼認真地端詳了一會兒站在麵前的這個中年女人,認出來她就是當年夜裏與覃章華出走的那個小姐李卯香,隻是腰身比做姑娘時發胖了許多。他一下子“哈哈”地笑了起來,不無動情地說道:

“你回來了。當年你們跑了,老太爺把我狠狠地罵了一頓,要趕我走,我磕頭給老爺認錯,做保證今後守規矩敬業又才把我留下來。你是要回來看看了,女兒家還是娘家人親囉。”

李卯香急忙拉覃蔓子到丁癸麵前:

“快叫癸公公。”

覃蔓子臉無表情地細聲地學著婆婆:

“癸公公。”

李卯香繼續對丁癸介紹道:

“這是我的孫仔蔓子兒,是想來魁山學堂讀書的,我爹媽都去世了,也不曉得我五哥還認不認我們這個窮親戚呢?”

丁癸看著這個眉目清秀的小子道:

“收,收。五老爺好著呢,龍口周圍這些窮人家的娃兒他都勸他們來讀書,莫說這娃兒還是我們老李家的外孫,五爺肯定會留著他到學堂上學的。”一邊說一邊用手把覃蔓子的頭摸了摸:“你看這娃兒長得多靈性喲,腦殼大大的,讀書定是個很角色。”

李繼五在書房裏看書,仆人告訴他出走多年的妹妹李卯香送她孫子讀書來了。李繼五知道了高興不迭,急忙到客室與李卯香相見。他一邊與李卯香寒暄,一邊安排廚房裏多做了幾個菜要很好地接待這個出走了多年的妹子,很是熱情,還把新請來的先生徐文齋叫進客室親自把覃蔓子介紹給他,隨即徐文齋就把覃蔓子帶進了教室。李卯香看到這一則便寬心多了。

徐文齋利川汪營人,在武漢師範學院畢業後,曾參加了董必武在武漢組織的保民運動,由於他表現積極,發展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武漢國民政府實行白色恐怖,掀起了反共**,董必武又去了蘇聯學習,他們的革命工作難以為繼,組織上為適應形勢采取“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徐文齋便被遣散回籍。他回汪營後就以教書作掩護,等候著新的革命**的到來。李繼五了解到徐文齋是個師範生,學問功底厚實,在川鄂地界名噪一時,便挖牆腳高薪聘請到他的魁山學堂。

第二天李卯香由五嫂子陪著走進了新修的李氏宗祠,她有如《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宗祠莊嚴氣派的屋宇、高大的門廳、寬敞的堂室,那極盡華麗的擺件和那一應俱全的家什令她瞠目結舌。她和五嫂子指指點點看遍了祠內的所有回廊樓閣。隻覺得五哥在外名聲赫赫,在內把個家族弄得這般興旺,五哥應該是這川鄂兩界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心裏極盡佩服。她這麽想著,一邊看一邊對著五嫂子的“嘖、嘖”之聲不斷。繼續走進,她聽見魁山堂的朗朗書聲,“嘰嘰喳喳”的讀書童聲在四壁回響。她從側麵看見自己的蔓子兒正坐在學堂靠先生講台的位置,徐先生正在比劃著教他讀書。在這幾十個學童中,比較起來覃蔓子的年齡是最小的,徐先生對他這般照顧,李卯香心裏很是踏實安然。

幾天娘家花天酒地的生活讓她心裏五味雜陳。她回憶著她的童年,又想到回龍洞溝的淒苦,心中有很多的失落感。但梁園雖好終究不是久留之地,第三天李卯香要離開李氏莊園。五哥安排五嫂子給了她幾個銀元,五嫂子還拿了一段綢麵搜羅了一大包袱舊衣物折疊好後塞到李卯香的背篼裏。五老爺不無幽默地笑著對李卯香說:

“你當年出嫁,爹、四媽沒有給你任何嫁妝,今兒是哥給你重新打發出閨呢。”

李卯香聽著五哥的趣話隻是笑,對娘家哥嫂的這一番真情內心裏非常感激,雙手握著五嫂子的手一時語塞。覃蔓子看見婆婆要離開,就逮著她的衣襟眼淚汪汪的,五嫂子拉開覃蔓子對李卯香說:

“你隻管放心是了,在這裏他就跟在家裏一樣,你的孫子也是我們老李家的後代,不會讓他在這裏受憋屈的。”

李卯香對覃蔓子交代:

“要好好聽舅公、舅婆、徐先生的話,努力讀書。我過些時和你媽又來看你。”

覃蔓子一邊揩鼻涕一邊哼嘰著:

“是——”

出朝門時丁癸駝著背對李卯香微笑道:

“你大白天出大門,我就不會被老爺罵,就不會給他下跪求情了。”

李卯香聽著丁癸的幽默依然隻是對他發笑。

送行的人都笑容滿麵地目送著李卯香背著背篼急步離開,直到李卯香上奉節到利川的鹽大路後,五嫂子才牽著覃蔓子的手又把他送進魁山學堂。

徐文齋開的課程以《術學》、《地宇》、《自然》等新學為主,也兼顧國學。覃蔓子從《幼學瓊林》發蒙,讀《增廣賢文》,讀《百家姓》,讀《詩經》,進步很快。鄉俗中流傳著“私生子聰明”,因為媾和男女都是在**飛揚時懷的孕。覃蔓子讀書很上進便打實的印證了這種說法。舊時讀書沒有年級,靠自己背誦,背得越多則進步越快。徐文齋善於給學生講解典籍,他對《百家姓》地詮釋能讓覃蔓子終生不忘:

“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的前四姓,來由是《百家姓》形成於南宋時期的吳越錢塘地區,寫書人就將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後一代國王錢俶的正妃孫氏和南唐國國王李氏作為了百家姓的前四位。”

覃清江讀書有時候是打破沙罐問到底,他在讀《百家姓》的過程中,發現沒有他們的覃姓,便問徐先生:

“為什麽在《百家姓》的九百一十五個姓氏中沒有我們覃姓呢?”

徐文齋給他講解道: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清江這一帶,居住著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五姓人家,外邊的人都叫清江人為‘巴蠻子’。這些人以趕仗打野獸為生,不會種莊稼,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

“居住在恩施的覃氏本姓譚,祖籍陝西漢中。在唐朝天寶年間安祿山入寇後出走,奔瞿塘,曆五季,後與田氏、向氏幾大家族先後從隴西和中原一帶進入到清江兩岸。他們當時帶來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和鐵製工具,因為他們思想比當地人先進,很快就征服了原來的這些土居民,霸占了他們的田地、山場和房屋,原來的那些土居人都成了這幾大家族的顧工、傭人(農奴)。

“你們覃氏的祖人開始進入時是在夔州。祖人譚汝翌想擴大地盤,就與恩施豪族田祖周打仗爭奪地盤,後被朝廷捉拿問罪,幽禁於紹興府的大牢。譚汝翌的家人為了保住他的身家性命,便用田產金錢賄賂了紹興的府縣官員而脫身,後潛逃回到清江老家,並隱姓埋名,改譚不要言旁為覃姓,保留汝,改翌為先,逐用名覃汝先,從此才有了覃姓。這些事都是發生在《百家姓》的編撰之後,所以在《百家姓》裏沒有你們的覃姓。

“覃汝先後來艱苦創業,在恩施屯兵,修築城池於椅子山,起名柳州城,輝煌無比。從此覃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施南土司、東鄉土司、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都是他的子孫,原來的利川、恩施、宣恩、鹹豐、來鳳幾個縣都有覃氏家族的地盤,覃氏逐漸成了清江流域的最大豪族。

“所以覃、譚本來一家,是不得開親的……”

雲雲。

覃蔓子聽著祖宗的傳奇故事,深感覃氏祖宗舊時的輝煌和創業的艱難。他學習新學的進步也很快,覃蔓子的敏智,先生徐文齋對他是又喜歡又器重,所以徐文齋的啟蒙教育影響了覃蔓子一生的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