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金牛座卷:非實驗開鑿11
羊日陳述:正在這時,一道絲綢般鮮亮而富餘質感的葡萄酒飛瀉進杯具,朕嘴唇,喉嚨,腸胃,血液,細胞,還有神經,迅速被浸透。朕飄飄然,神情恍惚。倏地,朕發現許多唐朝士兵手持尖刀,將阿史德及其小掛件團團圍住,使他們像透明的琥珀。朕憤怒到極點,難道,連看一眼阿史德的願望都不能實現嗎?朕想象頭頂長出昆侖山般粗壯之獨角,然後,奮力向尖刀叢形成的圓環撞去。一聲驚天巨響,獨角意外地撞擊到旋轉中的俏麗背影上,震耳欲聾。所有表情都凝滯。所有目光都烘托阿史德。她停止旋轉。她把頭擰向背後。她的頭部與後背垂直,目光像燃燒的火龍,射向朕。朕感覺到夏日戈壁灘正午的熱量,盡力回頭,想讓頭部與背部垂直。可是,駝轎從容移動,離熱源越來越遠。駝轎就那樣有條不紊地走出眾目睽睽的人群。
之後六天,朕隻聽到三種聲音:蒲昌海周邊白狼嚎叫、天空鷹群暴唳及關於阿史德受孕的議論。閑言碎語零零星星,好像與朕有關。笑話,與朕?一個未成年人?如果阿史德懷孕,那也是祈禱結果。第二天,阿史德懷孕消息被證實,因為她的肚腹開始凸出。第三天,肚子繼續緩緩隆起,可見可感,如同蒲昌海之暴漲。第四天,阿史德不顧小丈夫哭鬧,將繈褓轉移到背部,挺著渾圓肚腹,在街道遊行。她似乎要與朕正麵相對,討個說法。朕對她的好奇心陡然消失,相反,產生莫名恐懼,似乎無數往世無數後世都遭遇過她的追討。朕猜測,欽陵及其弟讚婆、悉多幹、勃論,後突厥葛邏祿等各部酋長、九姓鐵勒思結部酋長磨散、後突厥大將火拔頡利發石阿失畢、李失活、後突厥西葉護阿布思、西設葛臘哆、默啜孫勃德支、伊然小妻餘塞匐、毗伽女大洛公主、登利女餘燭公主等人之所以投奔唐朝,都是為了逃避阿史德?!
朕未成年,朕不能充當傀儡,杯具,冤大頭。朕要竭盡全力回避。
第五天,終於被迫與阿史德在大青牛發瘋之地相遇。朕屏住呼吸,緊張得如同五花大綁押赴刑場的要犯。朕努力進入禪定狀態,無知無覺,走過人群。
第六天,還是老地方,阿史德像一團黑色的雲,在鬧市徘徊。小丈夫直著嗓門野蠻哭吼,似乎他的小牛牛被針紮了。真煩人。不過,他更像朕的同盟軍,分散圍觀者的注意力。於是,朕心平氣靜,目不斜視。朕才兩歲,還不明白製造生命之奧秘,更不可能酒後亂性,為什麽要顧慮重重,為什麽?
第七天,陰雲密布,大風狂掀蒲昌海水浪,與群狼悲哀嚎叫混響,激動不安。朕心煩意亂,萬分焦慮。大青牛發瘋之地已經圍攏很多人,密密麻麻。朕萬分厭惡這些無所事事的麻雀,螞蟻,零件,腐女,走肉。他們密切關注朕和駝轎並且現場報道。朕能感覺到阿史德從很遠的地方注視。朕昂然挺胸,把她的發型、頭飾、服裝以及後背上的小丈夫等等,都看成透明空氣。但朕承認不敢迎接她的目光,那是地獄之門。
就在兩歲地王打算與背著小丈夫的女巫阿史德擦肩而過的瞬間,一聲嬰兒啼哭聲穿透地腹,穿越人群,響徹雲霄。
“嬰兒的鼻梁上也有一顆阿嗜尼!”流電第一個驚叫。之後,人們跟著狂熱地叫喊起來:“啊,偉大神奇的雕鑿活人!”“你看,頭顱被雕鑿出來了!”“看啊,眼睛,那個酷勁,它們在發光!”“耳朵雕鑿得多精致啊,巧奪天工,可以與希臘最優秀的工匠媲美!”“快瞧,他的鼻子竟然在呼吸!”“還有嘴,他打了一個哈欠!”“啊,如此完美之造型,如此冷峻之目光,世間少有!”“哇塞,他竟然與地王擁有同樣形狀、同樣大小的阿嗜尼,隻不過是黑顏色!”“嗬嗬,這紛亂的世界中沒有什麽不可能。”……
朕忍不住好奇,回過頭,打量嬰兒。他的阿嗜尼與朕首次從突騎施部族王子鼻梁上看到的形狀、光澤完全一致。那麽,螞蟻們說的“地王”應該指吐火仙而非朕非倏非房奴非官四代非野馬非貧九代非……朕長長出口氣,釋然。
事情並沒那麽簡單。巫師說,阿史德受孕那天,後突厥白眉可汗被回紇幽都王·骨力裴羅擊殺,其首級被送到唐都。也就是那天,“混沌己號”表麵出現無數黑痣,白眉可汗靈魂借助嬰兒的軀體在龍城轉世——嬰兒出生時,額頭與眼睛之間廣袤空間叢生濃密之白眉毛,與阿嗜尼一樣,純屬天然,非人工所為。可是,麻雀們不談論白眉毛。他們的注意力全集中到黑痣阿嗜尼。當晚,各行各業熱情洋溢的人們舉著野羊油火把在龍城遊行。起初,朕以為是女巫阿史德發起的、慶祝其在七天內順利實現受孕、妊娠、發育、臨產、降生之全過程的狂歡活動。不久,朕便得知確切消息:嬰兒鼻梁上的大痣被正式命名為阿嗜尼,而龍城地王鼻梁上的阿嗜尼更名為“野馬”。
龍城地王?朕羨慕過阿嗜尼,還進行過祈禱,但是,朕真的有大痣嗎?
“謠言”傳到龍城代表那裏。他們頒布九種文字詔書:龍城地王的阿嗜尼係後天生成,而阿史德幼兒的“大痣”則是先天存在,性質截然不同。
龍城代表公開辟謠,由此證明,朕肯定有一顆吐火仙那樣的大痣。當初,朕是那麽羨慕,現在,真的擁有了,朕一點都不快樂。既然阿史德能在七天內塑造嬰兒,再添加一顆大痣有什麽難處?至於取名阿嗜尼還是“野馬”,簡單得像石頭。朕這麽想,民眾卻非常明確,堅持稱嬰兒為阿嗜尼,稱朕為“野馬”。阿嗜尼的實際父親是地王“野馬”而非小丈夫。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阿史德預言龍城將誕生一個名為“野馬”的王子,實現了?!
朕非常生氣。難道麻雀們缺乏常識,到了認為兩歲孩子有能力製造新生命的程度?何況,朕長期處於被隔離的、孤獨的運動狀態!即便女巫阿史德有沾上“龍種喜氣”的想法,也不能違反常規啊。要麽,這是阿史德還在進行的魔術的一部分?
不能被魔術,朕得抵抗。
阿史德預言朕將給龍城帶來滅頂之災,這怎麽可能?龍城不養軍隊,沒有牧場,沒有田地,隻有一條交通東西的青石板大道和許多商鋪,哪個部族會看中這個地方?再說,多年來,複雜多變的部族關係中,龍城始終處於中立,沒有敵對勢力,怎麽會有滅頂之災?不能隻憑借一顆大痣就判定朕與阿嗜尼有傳承關係吧。
為擺脫阿嗜尼,朕動了惡意念:要加大地王與小惡魔之間的差別。阿嗜尼身材僅有普通人無名指那麽長,所以,大痣才格外顯眼。朕要讓他永遠固定在出生時的狀態。朕每時每刻都這樣祈禱。意念果真發揮作用了,阿嗜尼的體征並沒有隨著時間遞增而發生變化,倒是那顆大痣不斷擴張。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全部覆蓋本來屬於麵目之領地。朕探悉,阿史德秘密進行完所有巫術,徒勞,她不得不求助另外一位來自大食的著名巫師。受其指點,阿史德收集母狼初乳,喂養阿嗜尼。朕很惱火,決定讓大食巫師在民眾麵前丟人顯眼。朕調動全部黑色的罪惡意念,讓阿嗜尼在兩天後在繼續保持白眉特征前提下,同時擁有掛件小丈夫的絡腮胡須、皺紋、老年斑及惡心哭聲。時間一到,它們全部奇跡般應驗。阿史德悲痛欲絕,號召所有徒弟充當醫鬧,圍住大食巫師帳篷,要求賠償十五匹三歲駱駝。
此後,再沒有巫師敢給阿史德出主意。
阿嗜尼完全由朕擺布。接下來,朕讓阿嗜尼開口說話,用吐蕃、突厥、回紇、大食、突騎施、仲雲、粟特、吐穀渾、黨項、契丹、吐火羅、梵語和唐語十三種語言朗誦《寧布桑瓦》、《僧界規章》,演講《從混沌到容器》《忍者的表演行為》《敦煌》,講唱《向導變為國王》《黑與白》《印象·女祭司》,彈唱《手抓虛空》《五件契約》《盟誓文》,或者向性冷淡性無能者及草食男、敗犬女傳授《康豔典愛經》與《坎巨提密語》。最初,阿史德單向思維,隻在驚訝、痛苦、鬱悶、彷徨、憂鬱中來回碰撞。後來,她逆向思維,終於清醒意識到,上天賜給她一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當時,來自西域、漠北、中亞或大秦的商人在為進行商品交易時常常為語言障礙苦惱。於是,阿史德轉廢為寶,不費吹灰之力,阿嗜尼就在坐商、行商中間充當牙郎,並且以計算準確、快捷、成交率高而贏得廣大客戶信任,迅速躥紅。很多大牌商人都願出重金聘請他。阿嗜尼應付自如,從未出過差錯。其時,經過龍城的商隊越來越多,阿史德大活小活都承攬,阿嗜尼應接不暇,忙得沒時間從容撒尿。阿史德打算把備受冷落的小丈夫也培養成牙郎,分擔部分簡單的小宗生意。可是,小丈夫習慣於充當活飾物,習慣於高枕無憂愜意舒適,對繈褓之外的紛擾世界漠不關心。沒辦法,阿史德隻得購買各種牌子營養品給阿嗜尼吃,讓他加班加點。阿嗜尼計算精確,價格合理,業務越來越多。實在忙不開,阿史德就將各族商人召集到一起,讓他們吃肉、喝酒、看歌舞表演,阿嗜尼則穿梭在香料商手掌、絲綢商膝蓋、皮貨商衣兜、牛羊牲畜商皮靴、珠寶商檀香盒等場所。酒未足,飯未飽,眾商人生意洽談已經圓滿完成。
小丈夫在繈褓中酣睡。有時候,他還肆無忌憚地扯呼嚕。阿嗜尼便和著呼嚕的節奏,在小木桌上為商人們表演胡旋舞和胡騰舞。據說,龍城代表曾想請阿嗜尼進宮表演,但考慮到可能會帶來的負麵影響,他們最終抑製住了好奇心。
阿嗜尼聞名遐邇,壟斷所有牙行大宗生意,迫使其他牙郎從業人員紛紛改行。其中,懂六種語言的牙郎張環將所有牙郎標誌物付之一炬,大聲宣布:“各位商戶!從今以後,牙郎張環將不複存在,爺要到甘州從軍,另謀生路。”他出東門時與朕擦肩而過,朕記住了他的語氣、神態和相貌。他與朕曾經看到的野馬泉人形裝置中的張環完全相同,隻是,當時朕全心全意地擺布阿嗜尼,沒工夫仔細研究此張環與彼張環的時空轉換關係。
阿嗜尼的出場費居高不下,還不停地增長。除了純商業因素,還要巡回到許多王國充當三十六行表演秀,滿足國王、大臣和後宮女眷好奇心。於是,阿嗜尼不再是地方名人而成為國際明星,就連遠在帕米爾的兩個國家大勃律、小勃律也都先後派使者來邀請。阿史德得知大勃律氣候寒冷,道路險峻,兼之出場費很低,便毫不猶豫拒絕。小勃律王蘇失利舉行迎娶吐蕃公主赤瑪勒六周年慶祝活動,期望阿嗜尼在有二十餘國國王參加的婚禮上表演,出場費足以鑄造五個黃金王冠,另有珠寶無數。阿史德欣然答應。即將踏上行程,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突然給龍城代表下發命令:將侏儒阿嗜尼與珍奇異獸一起進貢唐玄宗,不得四處活動。龍城代表轉告阿史德及其眾多徒弟。阿史德以“不適應長安低海拔惡劣天氣”和“醉氧”為由,拒絕充當貢品,執意繞道吐蕃境,前往小勃律。夫蒙靈察得知消息,勃然大怒,發書令蘇失利火速送還。蘇失利回信說朕舉辦完婚禮後即刻護送至龍城。夫蒙靈察不準。蘇失利非常惱怒,宣布獨立,以阿史德為國師,以阿嗜尼為國粹,並號召西北二十餘國全部脫離唐朝,歸附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