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考察序曲,從武勝驛到烏鞘嶺2

烏鞘嶺腳下有個著名驛站——武勝驛。它處在莊浪河穀地最西北端,境內西北有喜鵲嶺(海拔3244米)、標杆山(海拔3631米)、獎俊嶺(海拔3455米)、雞冠山(海拔3261米),這些山嶺峻拔雄偉,形成大川、小川、武勝驛穀地、富強穀地,這裏山峰圍攏,四麵高山險峰形成盆地,莊浪河從中流過,武勝驛驛站所在地為最開闊處,最寬處為1000~1500米,最窄處隻有200米,為天然通道。其最早曆史可上溯到前121年,霍去病渡黃河,在今永登築令居塞,然後西逐諸羌,北卻匈奴,在今武勝驛富強堡一帶俘獲羌族部落首領並開通河西。漢代苦心經營,漢長城橫穿武勝驛,又在此設楊非亭,作為監視外敵、警戒邊防的重要軍事設施。自此,西域與中原的大道全麵開通。武勝驛因處在涼州與蘭州的中間站,是絲綢貿易、茶馬互市、文化交流、佛教東傳、軍事防務的重鎮要塞,為保證絲路暢通,曆史上不僅設重兵防守,而且屢修莊浪河橋。清道光年間,平番縣令吳龍光還支持重建武勝驛永濟橋。鹹豐三年(1853)被洪水衝毀後又重建。民國時,縣知事胡執中重修,並改名廣濟橋。武勝驛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扼守金城蘭州的西北大門,時而民族紛爭,時而中西交戰,時而繁忙紛亂,時而緊張喧鬧,斷斷續續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近代,甘新公路、蘭鐵鐵路橫穿而過,依然發揮驛站作用。昔時,長途車司機從蘭州出發,到此休息,用餐。潛規則是司機用餐免費。因國道經過,因此,非常紅火,錄像廳、卡拉OK等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連霍高速公路開通後,武勝驛迅速衰落,但沒有徹底廢棄,因為不少大型貨車司機為停車方便,還是選擇在此休整。

汽車到達山頂,大家下車,登上右邊綠茵茵的草山,俯瞰烏鞘嶺。狼毒花遍地開放,煞是美麗。山穀裏,陽光穿出雲層,傾瀉而下的數道光柱,氣魄宏大,壯闊。對麵山峰與雲霧彌合升騰,如大快朵頤的潑墨山水。我們深悉,此後考察大多時間將出入戈壁沙漠,烏鞘嶺綠色草甸是壯行酒、送別歌。大家盡情釋放,盡情呼吸。之後,開始沿著古樸道路緩慢下山。不斷升高的溫度和兩邊山穀、山溝、台地變化的風景表明,海拔高度在迅速降低。

翻越烏鞘嶺,就進入了河西走廊。多年來,我和朋友劉炘對進入河西走廊的通道格外矚目,曾籌劃逐個穿越古老山口。2014年6月,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成功。我覺得這個名稱很好,因為古老絲綢之路或者更早的玉石之路,如同橡樹枝,縱橫交錯,怎麽可能像今天的高速公路,兩邊圍欄封成單純一條?我們此次考察地域,主要在河西走廊、青海,但也涉及到與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相關的一些“路網”,我順便將構成河西走廊“路網”的主要天然通道作一梳理。

李並成先生研究認為洪源穀即今古浪峽。另據嚴耕望、李並成先生考證,洪源穀附近有洪池嶺,即今烏鞘嶺,它們都位於金城到涼州的大道上。因此,洪源穀當是今烏鞘嶺北古浪峽穀。該峽穀地形狹長,地勢險要,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金關鐵鎖。《新唐書》載,唐在洪源穀南端今烏鞘嶺一帶設洪池府,控遏洪源穀。《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玄奘法師西行求經,由長安經秦州等地到達蘭州,取洪池嶺道至涼州。699年,吐蕃內亂,論欽陵弟論讚婆率所部千餘人降唐。武後以為右衛大將軍,使將其眾守洪源穀。700年,吐蕃大將趜莽布支率騎數萬侵襲涼州,入洪源穀,將圍昌鬆(唐昌鬆縣位置為今古浪縣城所在位置),隴右諸軍大使唐休璟以數千人大破之。據此,吐蕃經洪源穀進攻涼州的路線應是自青海省東境,渡大通河,進入天祝藏族自治縣,然後經洪池府進入洪源穀,再經昌鬆縣到涼州。這條道可能與西寧市經互助到天祝華藏寺的公路大致重合。

2011年7月26日,我與詩人、天祝縣文聯副主席仁謙才華在安遠鎮會麵,然後翻越烏鞘嶺,考察漢長城,有一段路就在古浪峽中。

白山戍道也是一條穿越烏鞘嶺的重要廊道。《新唐書·地理誌》載,涼州昌鬆縣有白山戍。《元和郡縣圖誌》又稱:“白馬戍,在縣東北五十裏。”據李並成先生考證研究,今古浪縣城東北方向70公裏許大靖鎮北1公裏、大靖河出山口處有故城頭,就是位於絲綢之路東西、南北交往丁字路口的白山戍。故城頭向西通涼州,向東經唐新泉軍治所,直抵烏蘭關黃河渡口。這也是古代西渡黃河後通往涼州的絲路北道。另外,大靖河發源祁連山東端毛毛山北麓,逶迤北流,草茂林深,穀地狹長,為天然通道。河穀南行,通莊浪河穀,西與青海連通,成為羌蕃北來之孔道。

柳條河穀是青海與河西走廊相通的又一條古代通道,在和戎城、昌鬆城故地與古浪峽交匯。清代詩人丁盛《詠古浪》:“開源從漢始,辟土自初唐;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穀風吹日冷,山雨逐雲忙;欲問千秋事,山高水更長。”

從古浪往北,一馬平川,可通武威、景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時代以來,人們翻越烏鞘嶺後往往直達武威。將這個有著悠久曆史文化的古城忽略了。因考察任務緊,我們沒有停留,經過武威,與徐永盛匯合,一路馳往民勤。

2011年7月22日,我從武威前往民勤考察,也走這條道。兩邊風景變化不大,洪水河、紅崖山水庫,依然如舊。當年,7月23日,炎熱的早晨,我從民勤出發,尋訪連城、古城、青土湖、三角城。出縣城不久,兩輛越野車即離開大道,開始在沙窩中穿行。後麵的一輛車陷進沙窩。周邊,黃沙漫漫。我們返回,救援。大家費一番周折,推出車,商討是否冒險去四五公裏之遙的古城。為了不影響後麵行程,隻能選擇放棄。我們又前往連城,也無法進入。便返回到連古城管理站。午餐後,前往青土湖。青土湖北距民勤縣城160公裏,西漢初期叫瀦野澤、休屠澤,4000平方公裏;隋、唐時分為兩部分:西邊叫休屠澤,東邊叫白亭海,1300平方公裏;明、清時叫青土湖,400平方公裏;1924年仍叫青土湖,120平方公裏;1959年徹底幹涸。現在雖然還叫青土湖,滴水全無。??從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地圖集隴右道東部》(隋唐時期)看,向北延伸的長城到馬城河(即現在的石羊河)下遊分支分別注入白亭海、休屠澤的地方,轉而向西。我推測,長城之所以轉彎,大概這裏以北都是沼澤地了。馬城河右岸,有明威戍(在今民勤縣城之南),再往北,百亭海之南,是白亭守捉。

我們到達青土湖湖盆較低處。民勤朋友方先生和陳老師采摘來一種叫羊角蔓蔓或羊奶角角的植物果實,好吃(有名為“歲月飄香”的網友在博客中看見留言說:“馮老師,羊奶角角好吃嗎?這幾張照片看得眼睛都潮了,勾起我兒時的美好回憶。”)之後,我們尋訪到紅砂梁鄉三角城,拍攝千姿百態的沙生植物——梭梭……現在,汽車就著傍晚的清涼,穿越莊稼地、紅柳叢、白楊樹,美景如酒,真醉人。當年,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們,還有夏鼐、裴文中、賈蘭坡等先生在沙漠小城民勤周邊考察時,飽嚐炎熱和辛苦,也飽覽大漠的壯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