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瓜州,東返前的座談會

7月21日上午,座談會在瓜州博物館舉行。遺憾的是,張德芳先生由於工作太重,不能參加。著名敦煌學家李正宇先生也來電話,因為重感冒,嗓子疼,準備去醫院,不能參加座談會。他問候考察團成員,並祝考察圓滿成功。瓜州縣主管文化的副縣長劉君德在酒泉得知考察團的消息,連夜趕回來,要參加座談會,讓我們感到意外。

因為李宏偉先生,因為他提供的兔葫蘆遺址和大頭山,考察團對路線做了大幅度調整,瓜州便成為西行最後一站。因此,座談會既是西行的總結會,又是東行啟動儀式,頗有意義。

會前,巧遇剛剛抵達瓜州的蘭州大學文化行者赴瓜州暑期社會實踐團“佛願——絲路佛像石窟供養計劃”團隊。他們一行九人,請求參加座談會。我們愉快答應。

上午9時,座談會正式開始。在既定議程中增加一個移交文物環節。我代表考察團,把從兔葫蘆遺址撿到的石器、陶片、青花瓷等文物正式移交給瓜州博物館。本來還有一片馬骨,被易華丟棄到沙灘——他認定那是羊骨。那片骨頭我見過。如果真是易華兄認為的羊骨頭,那隻羊生前應該與成年牛的身軀一般大小。

座談會開得很紮實。因為考察團曆次會議、座談會的錄音都要整理成文字正式發表,這裏不再贅述。

下午,考察團正式東返,開往嘉峪關。汽車一路向東,大家談詩、談事、談友,很快樂。

北邊馬鬃山,南邊祁連山,始終相伴。葉舒憲先生遙望馬鬃山,此次錯過,十二分的不甘心,不斷用我們戲稱8000萬像素的手機拍攝,效果更好,但他不上網,隻能我來拍發。

汽車已經離開瓜州很遠了,大家的話題還圍繞大頭山、兔葫蘆、榆林窟盤旋。大家普遍覺得敦煌將瓜州遮蔽得太厲害了,瓜州的曆史文化資源亟待開發。盧法政先生說,如果大頭山玉石經過鑒定,如果確實接近和田玉,那將成為瓜州經濟新的增長點。鄭欣淼先生講了許多他在國內外文化界的見聞,非常有趣。

我在想古代瓜州穿越祁連山與青海相通的水峽口通道及建於古代瓜州地區南部軍事隘口和交通要道的石包城。石包城古稱寒江關,地處榆林河上源山間石包城盆地內,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東西長約16公裏,南北寬10公裏許,現為肅北縣主要農牧區,地勢險峻,攻守兼備。古城址依小山崗地勢而建,就地取材,用片麻岩、石灰岩壘砌,甚為堅固,四角築有方形角墩,四牆各築馬麵一座。城門向南開設,門前約20米處向東築有一道短牆,可與東南角墩相連。短牆前又有半圓形甕城殘跡。城周遺留護城壕,壕沿用石塊加白剌砌成。如此複雜、重重設防的城門結構十分罕見,由此可見這座建在城池的重要性。石包城北有祁連山西段北麓支脈鷹嘴山與鄂博山之間的隘口——水峽口通道。向南約25公裏有祁連主脈大雪山(海拔5483米)與野馬山之間的龔岔口,進入岔口向南越龔岔達阪可直通青海高原。唐代,吐蕃多次入侵瓜州,就走此道。尚乞心兒攻克敦煌後,將大節度府設在瓜州,隻在敦煌派駐節兒施行管理,可以想象,吐蕃將水峽口通道看成可進可退的命脈。

一路天陰,比較愉快。抵達嘉峪關時,竟然下起雨來,感受到難得的清涼。

晚上意外邂逅年輕有為的嘉峪關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朱建軍先生。前不久,西北師範大學校辦主任梁兆光曾經說起,2014年5月30日上午,朱建軍代表省委黨校第44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全體學員向師範大學捐贈明代《蒙古山水地圖》(複製品)一幅,並給了我相關資料。沒想到在這裏偶遇,大家都很高興,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蒙古山水地圖》又叫《明代江山圖》,繪製了從明朝嘉峪關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麥加)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並用漢語標注211個由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臘、亞美尼亞語等音譯明代地域名,涉及歐、亞、非三大洲,包括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斯、土耳其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堪稱“明代絲綢之路地圖”,可與《伽泰羅尼地圖集》(1375年)、《大明混一圖》(1389年)、《混一疆理曆代國都之圖》(1402年)、《毛羅世界地圖》(1495年)組成的“世界四大地圖”相媲美。

現存《蒙古山水地圖》的山水畫風格明顯帶有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印跡,除大量運用青綠山水傳統勾勒法之外,還匯聚了用界畫作建築、用寫意呈現遠山等表現方式。據林梅村教授考證,原圖應長40米。現圖隻是原圖的3/4,另外的1/4、有近10米長部分被割去,地理範圍應從天方到魯迷(時奧斯曼帝國首都、今伊斯坦布爾城)。原圖有兩個明代刻本,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圖》(收入馬理等人纂修的《陝西通誌》)和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刻本《西域略圖》(收入明代無名氏《陝西四鎮圖說》)。《蒙古山水地圖》手卷為《西域土地人物圖》等各種版本母本,應繪製於明嘉靖三年至十八年之間(1524~1539)。近年,台北故宮發現此圖的宮中彩繪抄本(且為明代兵部或禮部用圖),因此,《蒙古山水地圖》當屬嘉靖皇帝禦覽圖。此名源於背麵有清末民初琉璃廠著名書店尚友堂題簽“《蒙古山水地圖》”。尚友堂為明清著名書坊,曾因刊刻明代小說家淩蒙初《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聞名於世。新中國成立前,《蒙古山水地圖》流出中國,被日本京都私家博物館藤井有鄰館收藏。2002年,國內收藏家易蘇昊、樊則春偶然發現這件被命名為“清代青綠山水畫手卷”的作品,即購回國內。後經文物鑒定專家傅熹年鑒定,才識得這並不是山水畫,而是古代地圖。

現在,《蒙古山水地圖》(複製品)已在西北師範大學博物館展出。

這個插曲成為考察團東返首站的最大亮點,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