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高台,遠眺的誘惑2

寇克紅先生滿腔喜悅,講解,介紹,贈書,忙得團團轉。甘肅地方文化工作者的熱情、執著、敬業給考察團專家留下深刻印象,葉舒憲、劉學堂不止一次讚歎過。或許,是這些長年累月奔波在基層文化第一線的工作者精誠所至,感動了一些有識之士。有位在新疆發展的高台籍企業家慷慨捐資,修建博物館,目前主體部分已經完成,即將開館。寇克紅先生激動地說:“我們高台的博物館很先進,容量很大,那些價值很高的文物不用再堆積到倉庫中了!”

參觀結束,大家到賓館多功能廳召開考察途中的首次座談會,暢談幾天來的感受。葉舒憲、劉學堂兩位先生還接受了張掖電視台采訪。

會後,根據寇克紅先生建議,大家前往地埂坡考察古鹽道、黑河和正義峽。

汽車向西北行進,沿途所見,更多綠地,更多湖泊。寇館長說,高台大約有23個天然湖泊,每年4月,天鵝經過,晚霞孤影,美不勝收。天鵝飛走後,青蛙開始活動,兩者永遠也見不著麵,所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永遠都是夢想。

2009年7月4日,我和劉炘、李仁奇兩文友在時任高台縣廣播電視局局長的盛文宏等先生陪伴下,考察正義峽。途中可見寬闊舒展的黑河河穀、黑泉鄉十壩村中的胡楊樹、沙丘、烽火台和古城牆等。曆史上,匈奴人入侵河西,從正義峽而來。中原王朝在此設置軍事堡壘,命名為“鎮異峽”。後來才改為今名。當年,我們深入下峽穀幾公裏,遇到一位在祁連山小學任教的蔡文卉。她利用假期幫助母親勞作,熱情地請我們吃西瓜、吃杏子。我們這次選擇目標是從高高的地埂坡遠眺黑河,遠眺合黎山,遠眺正義峽,因此,汽車在黑河岸邊快樂行駛一陣,便向左拐進戈壁灘。塵土飛揚兮路顛簸,筋骨欲散兮腰將折……後來,不顛簸了:道路鬆軟,汽車不能前進。於是,考察團成員分乘兩輛越野車,沿著戈壁荒灘上的古掩道,直達地埂坡,又衝過一道山溝,到距離烽火台最近的沙崗上。剩下的路隻能步行。大家像駱駝一樣排成行,過沙脊,攀山崖,終於氣宇軒昂地站在半邊坍塌的烽火台邊,遠眺黑河,遠眺合黎山。(圖0-16)順黑河而下,穿越正義峽,可直達居延,或一直向西,可通金塔、馬鬃山、新疆巴裏坤等地。合黎山周邊多長城、古堡、烽火台,折射出滄桑歲月中戰事之頻繁,競爭之激烈。

夕陽西下,空氣變涼,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易華提議光腳行動。我和安琪響應了。**裸接觸流沙,感覺好啊。

寇館長滔滔不絕講大禹治水的傳說,講黑河對行旅的重要性,感歎漢朝士兵吃苦精神超過明朝。他講了一個故事:幾年前,有對青年男女爬上合黎山陡峭山頂的烽火台,卻不敢下來,結果餓死了。男的支撐五天,女的支撐七天。大家噓唏不已,做各種猜測。我寧願相信他們是為了到達最高處,眺望遠處的風景。我寧願相信他們沉醉於眺望中,不知不覺倒下。海明威的小說中有隻豹子跑到了乞力馬紮羅山巔,斯文·赫定在昆侖山考察時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也發現了野駱駝的蹤跡,顯然它們不是為了捕食。人類不可能理解動物渴望遠眺的動機。

我不認為那對青年男女的死亡是悲劇。他們懂得並體驗到了沉醉的滋味。這就足夠了。我相信,若幹年後,在黑河衝開合黎山衝向居延海的地方,在玉帛之路的互動中,在大夏文化的背影中,這個偶發事件將演繹成一個意味雋永、美麗動人的故事。

夕陽西下,夜幕很快降臨。返回賓館,已經晚上10點多,夜黑透了。睡覺前,我寫了一首《無題》詩,表達對這次遠眺的感受:

向晚驅車地埂坡,遠涉沙丘望黑河。

禹王蹤跡何處尋?合黎山口瀉大澤。

玉道鹽路今猶在,不聞駝鈴催馬車。

古台古塤古邊塞,胡基胡人胡騎射。

地蘊珍奇炫彩畫,高台曬經絮絮說。

叱吒風雲英雄地,絲路遺夢何其多!

西城驛外開古音,西夏臥佛化沙漠。

玉帛之路辨舊轍,今人還對古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