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玉帛之路(綠洲絲綢之路)路網概況2

史料明確記載了張掖守捉道。著名曆史學家史念海先生曾論及。西漢時, 武威郡在其下轄張掖縣故城址(今武威南境祁連山麓、張義堡一帶)設張掖守捉,控製涼州、鄯州之間的大道。經由此守捉,青海與河西走廊相通。737年,孫誨、趙惠琮矯詔令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出擊吐蕃。希逸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境兩千餘裏,與吐蕃大戰。崔希逸行軍即走此道。古代涼州與青海的主要通道就是張掖守捉道。2011年7月,筆者曾拜詣天梯山,到過張義堡。那裏有片盆地,水草豐美,處在山口位置,適合建縣屯兵。

3、扁都口道

扁都口原名大鬥拔穀、達鬥拔穀、大鬥穀。關於扁都口得名,海東藏語呼格桑花為“大都麻”,概文獻中“大鬥拔穀”即今人“扁都口”之稱中“穀”、“口”表地形,“大鬥拔”、“扁都”皆為海東藏語音譯。扁都口為漢唐以來絲綢之路羌中道進入河西的重要幹線,其走向與今國道 227 線略同。新修的蘭新高鐵也從附近通過。扁都口自古以來就是漢、羌、匈奴、突厥、吐蕃等民族聯係河西走廊與青藏高原的大通道,南可抵湟水穀地,北出山口,東通涼州,西通甘州。霍去病第一次遠征匈奴,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張騫首次出使西域,隋煬帝西巡張掖,東還,都走這條道。唐時吐穀渾、吐蕃出入河西,多取此道,727年, 吐蕃大將悉諾邏出大鬥穀進攻甘州。唐朝反攻,以及涼州與鄯州往來,也多走此道,並於該道設大鬥軍鎮守。自扁都口東望,遙見胭脂山姿影。本次考察兩度來到扁都口,並穿越祁連山到達青海,目睹定居在祁連山的現代裕固族開發祁連玉的情景。

4、三水鎮道

敦煌文書(P2625)敦煌名族誌中提及, 敦煌大戶陰仁果次子陰元祥曾任昭武校尉、甘州三水鎮將。有學者考證,三水鎮應為吐蕃出入河西的又一要隘。其位於何處?

肅南隆暢河流到白泉門與白泉河匯合,至紅灣寺,匯東、西柳溝河,再經鵝鴿嘴水庫、梨園堡後始稱梨園河,之後,出祁連山區進入河西走廊,稱大沙河,再北經臨澤城東最終北流注入黑河。唐代灌水,現代隆暢河、梨園河在穿行祁連山、河西走廊過程中接納了多條支流,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當時才稱為“三水”並設置戍堡?

甘州東有大鬥拔穀道,西有建康軍道, 經三水鎮的道路應居兩道之間。今青海祁連縣邊麻河經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治通張掖市的公路大致沿梨園河穀而行,位居於兩古道之間,或為吐蕃等民族與河西往來的道路。

5、建康軍道與合黎山口道

河西走廊以南,有數條天然道路穿越祁連山直青藏高原。王孝傑在駱駝城設置建康軍,就是鎮守高台南的北出山口。《資治通鑒》載:“開元十六 年( 728) 八月辛卯, 右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於祁連城下。時吐蕃複入寇, 蕭嵩遣賓客將強弩四千擊之。戰自辰至暮, 吐蕃大潰, 獲其大將一人;虜散走投山,哭聲四合。”祁連城即甘、肅二州間緊靠唐建康軍的祁連戍城。陳良偉先生也認為扁都口以西有一條通道,至少起用於西漢中期, 東晉南北朝時期相當繁榮,唐初仍在使用, 至少可以承載 6000 人以上大部隊通過。

合黎山口道與黑河密切相關。2009年7月4日,筆者和劉炘、李仁奇兩文友在時任高台縣廣播電視局局長的盛文宏等先生陪伴下,考察正義峽。途中可見寬闊舒展的黑河河穀、黑泉鄉十壩村中的胡楊樹、沙丘、烽火台和古城牆等。曆史上,匈奴人入侵河西,從正義峽而來。中原王朝在此設置軍事堡壘,命名為“鎮異峽”。後來才改為今名。2014年7月17日下午,我們選擇目標從地埂坡遠眺黑河、合黎山及正義峽。汽車在黑河岸邊行駛一陣,便向左拐進戈壁灘。後來,因道路鬆軟,汽車不能前進。考察團成員分乘兩輛越野車,沿戈壁荒灘上的古鹽道直達地埂坡,又衝過一道山溝,到距離烽火台最近的沙崗上。剩下的路隻能步行。大家像駱駝一樣排成行,過沙脊,攀山崖,到半邊坍塌的烽火台邊,遠眺黑河,遠眺合黎山。

順黑河而下,穿越正義峽,可直達居延,或一直向西,可通金塔、馬鬃山、新疆巴裏坤等地。合黎山周邊多長城,古堡,烽火台,折射出滄桑歲月中戰事之頻繁,競爭之激烈。

6、玉門軍道

史載,隋朝在今玉門市境設玉門縣。唐在今玉門市境先後設玉門縣、玉門軍,在玉門市赤金鎮一帶設立玉門軍治所。有學者認為,鎖陽城( 瓜州古城) 以南不遠處有一山口, 今名旱峽口子,是吐蕃軍隊進犯的孔道。結合嚴耕望、陸慶夫、陳良偉等先生研究成果,可以勾勒出玉門軍道大概路線:從今天青海境的疏勒河上遊, 過其他河達阪隘口進入肅北蒙古自治縣境, 至荒田地,途經肅北蒙古自治縣舊場部、魚兒紅鄉,由玉門市旱峽山區的紅溝( 人馬行走亦可經旱峽口) 進入河西走廊區,分為兩路:向東經朝陽村通往玉門市赤金鎮( 唐代玉門軍駐地) , 向西北經紅柳峽通往瓜州縣。通過該道進入瓜、肅二州境, 繼續向北,經花海、金塔、居延海道, 可通往蒙古高原或河套、寧夏平原。這是吐蕃北聯突厥的一條外交通要道。727年,吐蕃侵襲瓜州、肅州,就走此道。

7、敦煌和瓜州的古道

敦煌和瓜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與西域互通的咽喉所在,有“新北道”(莫賀延磧道)、陽關道、玉門關道、大海道、當金山道、矟竿道、子亭(紫亭)道和石包城與外界相通。

“新北道”是玄奘西行最為艱難的路段,唐代稱為“莫賀延磧路”,敦煌遺書中又稱“第五道”。莫賀延磧北起哈密北山南麓,南至瓜州縣大泉西北,綿延八百裏,唐代設十個驛站,即新井驛(雷墩子)、廣顯驛(白墩子)、烏山驛(紅柳園)、雙泉驛(大泉)、第五驛(馬蓮井)、冷泉驛(星星峽)、胡桐驛(沙泉子)、赤崖驛(紅山墩東)、格子煙墩及大泉灣。李正宇根據史料記載,多次考證、實地踏勘,確定了各驛站位置。

眾所周知,陽關、玉門關同為西漢對西域交通的門戶。2014年4月22日,筆者同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孫誌成考察玉門關道,沿著逶迤西去的古商道遺址,到達距離羅布泊大約100多公裏的灣腰墩。那是敦煌與鹽澤交界處的重要烽燧。陽關道、玉門關道是河西走廊最早的兩條向西通道。後來又開辟出大海道。《魏略·西戎傳》:“從敦煌玉門關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從玉門關西出,發都護井,回三隴沙北頭,經居廬倉,從沙西井轉西北,過龍堆,到故樓蘭,轉西到龜茲,到蔥嶺,為中道。從玉門關西北出,經橫坑,壁三隴沙及沙堆,出五船北,到車師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轉西與中道合龜茲,為新道。”這裏提到的新道就是大海道。敦煌與高昌之間要通過遍布礫石、碎石和流沙的噶順戈壁(也就是莫賀延磧)。噶順戈壁是有低矮小山的準平原,呈風蝕剝蝕形態地貌,降水量極少,地下水非常缺乏,廣袤、空曠、無垠,似茫茫大海,唐代稱為“大沙海”,“大海道”因此得名。岑仲勉先生認為今魯克沁東南約70餘裏的“Deghar”(迪坎兒村)之“r”,是詞語尾音,“Degha”就是唐代語音“大海”(即大沙海)簡稱。

矟竿道為唐武則天如意元年(692年),開始起用。該道從敦煌向北,經青墩峽、堿泉戍、矟竿戍抵伊州。

當金山道是指古時從敦煌穿越當金山直通青藏高原的道路。當金山位於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結合部位,溝穀大多呈“V”字形,層巒疊嶂,山勢陡峻,昔時人跡罕至,飛鳥不駐。今敦煌通青海柴達木盆地的 215 國道經過。當年吐蕃到河西、往西域,經常走此道。8世紀,吐蕃占領河西,這條路使用頻率更高。當時,敦煌凍梨深受吐蕃貴族男女喜歡。每年冬天,大量凍梨經此道運往邏娑(拉薩),這條綿長的道路曾被稱為“香梨之路”。史料沒有記載吐蕃人如何食用凍梨。甘肅民間至今有用炒麵(炒熟小麥、青稞、蓧麥、豆類等碾成的麵粉)拌西瓜、凍梨食用的習慣,不清楚是否為吐蕃人所發明。考察團原計劃要穿越當金山,然後沿德令哈一線東返。

子亭(紫亭)的名稱始於十六國時李暠在今肅北縣城東南 3 公裏處黨城灣築子亭城。因城東南大山雨後夕照呈紫色,又稱“紫亭”。子亭是敦煌通往南山和青海的重鎮。李暠築子亭就是防止吐蕃人入侵敦煌。唐宋歸義軍時期,紫亭是瓜、沙二州所轄6鎮(紫亭、懸泉、雍歸、新城、石城、長樂)之一,歸義軍曹氏政權時期,曾改紫亭鎮為紫亭縣,設置縣令,駐有鎮將。因為地理位置重要,因此其名稱屢次出現在敦煌遺書及莫高窟、榆林窟題記裏屢次出現。巴黎藏石室本沙州圖經殘卷記載著紫亭鎮至山闕峰道的裏數。黨城因位於黨河上遊東岸,故稱黨城。黨城遺址應該與子亭、子亭(紫亭)鎮有關,主要任務是駐守祁連山孔道。八世紀下葉,尚乞心兒率領大軍圍攻瓜州、敦煌時,吐蕃讚普曾駐帳野馬南山,觀戰,可惜沒有詳細記載具體地址。

石包城古稱寒江關,地處榆林河上源山間石包城盆地內,修建在懸崖峭壁之上,東西長約16公裏,南北寬10公裏許,現為肅北縣主要農牧區,地勢險峻,攻守兼備。古城址依小山崗地勢而建,就地取材,用片麻岩、石灰岩壘砌,甚為堅固,四角築有方形角墩,四牆各築馬麵一座。城門向南開設,門前約20米處向東築有一道短牆,可與東南角墩相連。短牆前又有半圓形甕城殘跡。城周遺留護城壕,壕沿用石塊加白剌砌成。如此複雜、重重設防的城門結構十分罕見,由此看出這座城池的重要性。石包城北有祁連山西段北麓支脈鷹嘴山與鄂博山之間的隘口——水峽口通道。向南約25公裏有祁連主脈大雪山(海拔5483米)與野馬山之間的龔岔口,進入岔口向南越龔岔達阪可直通青海高原。唐代,吐蕃多次入侵瓜州,就走此道。尚乞心兒攻克敦煌後,將大節度府設在瓜州,隻在敦煌派駐節兒施行管理,可以想象,吐蕃將水峽口通道看成可進可退的命脈。

總之,上述兩大“路結”的7條支線,如同堅實橋墩,支撐起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玉帛之路”就是構成這座橋梁的主體和脈絡。確認“玉帛之路”是絲綢之路前身,其路線大致與現代所謂的絲綢之路各條主次幹道基本重合。考察活動中,我們以文獻資料與考察實物為基礎,結合史前文化遺址,直接或間接考察、調查了構成河西走廊路網的諸多道路。從2014年開始,計劃每年舉行一屆“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希望能夠逐漸摸清這條大通道的細部真實,探索發現那些失落的和失載的曆史隱情,並通過多重證據互相印證,還原這條4000年華夏文明西部大通道的豐富性、多元性、複雜性和生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