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玉帛之路(綠洲絲綢之路)路網概況1

2015年8月3日至13日,我們從蘭州出發,經過烏鞘嶺,穿越河西走廊,又從經過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的分界地帶——當金山口到達青藏高原,遙望西邊蘇幹湖,然後折向東,經過柴達木盆地、青海湖、湟水穀底,返回蘭州,完成了對河西走廊的穿越和對祁連山的繞行朝拜。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裏,寬數公裏至近百公裏,大部分為山前傾斜平原,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因在甘肅境內,也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及東延的紅崖山、阿拉古山等)間,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

祁連山脈由一係列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和穀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盆地至酒泉之間最寬,約300公裏,最高峰疏勒南山團結1峰海拔為6305米。祁連山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永久積雪和史前冰川覆蓋,每年在特定季節融化,為綠洲和耕地提供水源。

北山(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絕大多數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間,個別高峰達到3600米。

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河西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係。

石羊河古名穀水,發源於祁連山脈東段冷龍嶺北側的大雪山,全長250公裏,是河西走廊內流水係第三大河,全流域自東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八條河流及多條小溝小河組成。上遊有64.8平方公裏冰川和殘留林木,是河水源補給地。中遊流經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等綠洲。終端湖白亭海、青土湖等已消失。石羊河域建有大景峽、黃羊河、南營、西馬湖、紅崖山及金川峽等15座較大水庫。

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中段,全長821公裏,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流域南以祁連山為界,北北至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居延海,與蒙古接壤,東西分與石羊河流、疏勒河流域相接。黑河流域有 35條小支流,部分支流逐步與幹流失去地表水力聯係,形成東、中、西3個獨立子水係。其中,西部包括討賴河、洪水河等,歸宿於金塔盆地;中部包括馬營河、豐樂河等,歸宿於高台鹽池一明花盆地;東部包括黑河幹流、梨園河及20多條沿山小支流。黑河出山口鶯落峽以上為上遊,長303公裏,河床陡峻,山高穀深,氣候陰濕寒冷,植被較好。鶯落峽至正義峽為中遊,長185公裏,兩岸地勢平坦。正義峽以下為下遊,長333公裏。黑河下遊主要流經沙漠鹽沼凹地,金塔縣天倉到內蒙古額濟納旗湖西新村稱弱水(或稱額濟納河)。湖西新村以下分為兩支:東河(納林河)注入索果諾爾,西河(木林河)注入嘎順諾爾(居延海)。

黑河河穀是阿拉善高地唯一人類定居區,也是絲綢之路故地。

疏勒河古名籍端水,全長540公裏,是河西走廊內流水係第二大河,發源於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位於走廊西端。南有阿爾金山東段、祁連山西段高山,山前有一列近東西走向剝蝕石質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馬鬃山。中部走廊為疏勒河中遊綠洲和黨河下遊敦煌綠洲,疏勒河下遊則為鹽堿灘。

疏勒河西北流經肅北縣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到托來南山間峽穀,過昌馬盆地,出昌馬峽以前為上遊,水豐流急,出昌馬峽至走廊平地為中遊,出昌馬峽至走廊平地為中遊,向北分流於大壩衝積扇麵,有十道溝河之名。疏勒河至扇緣接納諸泉水河後分為東、西兩支流,東支匯部分泉水河又分南、北兩支,名南石河和北石河,向東流入花海盆地的終端湖;西支為主流,又稱布隆吉河,至安西雙塔堡水庫以下為下遊,水量驟減。昌馬衝積扇以西主要支流有榆林河及黨河,以東主要支流有石油河、白楊河,均源出祁連山西段。

近年來,從創作長篇小說《野馬,塵埃》開始,我探尋、研究河西走廊南山、北山的主要河流與山口。往往,河穀、山穀與道路基本上一致。祁連山中諸道山口,聯結青藏高原與走廊;北山之間的山口,則是走廊通往漠北的通道。這些山口在和平時代就是商旅往來的交通要道,在戰時則成為兵家爭奪的軍事關隘。

綜觀玉帛之路(綠洲絲綢之路)全段,有兩大“路結”:其一,是昆侖山脈、喀拉昆侖山脈、天山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山匯聚的帕米爾高原,塔裏木河、伊犁河、印度河、恒河、錫爾河、阿姆河等大河發源於此,沿山麓地帶或山間河穀行進的交通路線也在附近匯集;其二,是祁連山脈、西秦嶺、小積石山、達阪山、拉脊山等在甘肅、青海交界地帶匯聚,大夏河、洮河、湟水、大通河、莊浪河等黃河上遊幾大支流在這一帶匯聚黃河,秦隴南道、羌中道(吐穀渾道)、唐蕃古道、大鬥拔穀道、洪池嶺道都在此相聚。

帕米爾高原、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從西向東一直伸展到秦嶺,成為華夏大地的主要脊梁,這條宏大山係之南之北,是養育華夏民族的搖籃之地。正是這道脊梁孕育出中國極品美玉,並且在很早時候就形成核心價值觀“君子溫潤如玉”。此後,隨著曆史演進,不管戰爭多麽慘烈,政局變化多麽頻繁,這種價值觀不但沒有衰退,反而越來越加強。與此相符,最早的玉石之路也被開辟出來,大致與祁連山之南的羌中道、河西走廊道及漠北草原絲綢之路重合。這些道路不但彼此交通,還衍生出很多路網。

2014年6月,中國與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成功。比絲綢之路更早的玉石之路,應是下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項目。從玉石到絲綢,西風古道,縱橫交錯,形成網絡。

1、烏鞘嶺中的洪源穀道和白山戍道

烏鞘嶺腳下有個著名驛站——武勝驛。它處在莊浪河穀地最西北端,境內西北有喜鵲嶺(海拔3244米)、標杆山(海拔3631米)、獎俊嶺(海拔3455米)、雞冠山(海拔3261米),這些山嶺峻拔雄偉,形成大川、小川、武勝驛穀地、富強穀地,這裏山峰圍攏,四麵高山險峰形成盆地,莊浪河從中流過,武勝驛驛站所在地為最開闊處,最寬處為1000~1500米,最窄處隻有200米,為天然通道。其最早曆史可上溯到前121年,霍去病渡黃河,在今永登築令居塞,然後西逐諸羌,北卻匈奴,在今武勝驛富強堡一帶俘獲羌族部落首領並開通河西。漢代苦心經營,漢長城橫穿武勝驛,又在此設楊非亭,作為監視外敵、警戒邊防的重要軍事設施。自此,西域與中原的大道全麵開通。武勝驛因處在涼州與蘭州的中間站,是絲綢貿易、茶馬互市、文化交流、佛教東傳、軍事防務的重鎮要塞,為保證絲路暢通,曆史上不僅設重兵防守,而且屢修莊浪河橋。清道光年間,平番縣令吳龍光還支持重建武勝驛永濟橋。鹹豐三年(1853)被洪水衝毀後又重建。民國時,縣知事胡執中重修,並改名廣濟橋。武勝驛始終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扼守金城蘭州的西北大門,時而民族紛爭,時而中西交戰,時而繁忙紛亂,時而緊張喧鬧,斷斷續續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近代,甘新公路、蘭鐵鐵路橫穿而過,依然發揮驛站作用。昔時,長途車司機從蘭州出發,到此休息,用餐。潛規則是司機用餐免費。因國道經過,因此,非常紅火,錄像廳、卡拉OK等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連霍高速公路開通後,武勝驛迅速衰落,但沒有徹底廢棄,因為不少大型貨車司機為停車方便,還是選擇在此休整。

李並成先生研究認為洪源穀即今古浪峽。另據嚴耕望、李並成先生考證,洪源穀附近有洪池嶺,即今烏鞘嶺,它們都位於金城到涼州的大道上。因此,洪源穀當是今烏鞘嶺北古浪峽穀。該峽穀地形狹長,地勢險要,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金關鐵鎖。《新唐書》載,唐在洪源穀南端今烏鞘嶺一帶設洪池府,控遏洪源穀。《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玄奘法師西行求經,由長安經秦州等地到達蘭州,取洪池嶺道至涼州。699年,吐蕃內亂,論欽陵弟論讚婆率所部千餘人降唐。武後以為右衛大將軍,使將其眾守洪源穀。700年,吐蕃大將趜莽布支率騎數萬侵襲涼州,入洪源穀,將圍昌鬆(唐昌鬆縣位置為今古浪縣城所在位置),隴右諸軍大使唐休璟以數千人大破之。據此,吐蕃經洪源穀進攻涼州的路線應是自青海省東境,渡大通河,進入天祝藏族自治縣,然後經洪池府進入洪源穀,再經昌鬆縣到涼州。這條道可能與西寧市經互助到天祝華藏寺的公路大致重合。

2011年7月26日,筆者與詩人、天祝縣文聯副主席仁謙才華在安遠鎮會麵,然後翻越烏鞘嶺,考察漢長城,有一段路就在古浪峽中。

白山戍道也是一條穿越烏鞘嶺的重要廊道。《新唐書·地理誌》載,涼州昌鬆縣有白山戍。《元和郡縣圖誌》又稱: “白馬戍,在縣東北五十裏。”據李並成先生考證研究,今古浪縣城東北方向 70 公裏許大靖鎮北1公裏、大靖河出山口處有故城頭,就是位於絲綢之路東西、南北交往丁字路口的白山戍。故城頭向西通涼州,向東經唐新泉軍治所,直抵烏蘭關黃河渡口。這也是古代西渡黃河後通往涼州的絲路北道。另外,大靖河發源祁連山東端毛毛山北麓,逶迤北流,草茂林深,穀地狹長,為天然通道。河穀南行,通莊浪河穀,西與青海連通,成為羌蕃北來之孔道。

柳條河穀是青海與河西走廊相通的又一條古代通道,在和戎城、昌鬆城故地與古浪峽交匯。清代詩人丁盛《詠古浪》:“開源從漢始,辟土自初唐;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穀風吹日冷,山雨逐雲忙;欲問千秋事,山高水更長。”

從古浪往北,一馬平川,可通武威、景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時代以來,人們翻越烏鞘嶺後往往直達武威。將這個有著悠久曆史文化的古城忽略了。

2011年7月22日,筆者從武威前往民勤考察,也走這條道。兩邊風景變化不大,洪水河、紅崖山水庫,依然如舊。7月23日從民勤出發,尋訪連城、古城、青土湖、三角城。周邊,黃沙漫漫。午餐後,前往青土湖。青土湖北距民勤縣城160公裏,西漢初期叫瀦野澤、休屠澤,4000平方公裏;隋、唐時分為兩部分:西邊叫休屠澤,東邊叫白亭海,1300平方公裏;明、清時叫青土湖,400平方公裏;1924年仍叫青土湖,120平方公裏;1959年徹底幹涸。現在雖然還叫青土湖,滴水全無。?從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曆史地圖集隴右道東部》(隋唐時期)看,向北延伸的長城到馬城河(即現在的石羊河)下遊分支分別注入白亭海、休屠澤的地方,轉而向西。筆者推測,長城之所以轉彎,大概這裏以北都是沼澤地了。馬城河右岸,有明威戍(在今民勤縣城之南),再往北,百亭海之南,是白亭守捉。

2、張掖守捉道

匈奴崇金,休屠王鑄祭天金人。可以推測,匈奴所祭之天,當指“祁連山”(匈奴語意為天)。《山海經》載:“姑藏南山多金玉,亦有青雄黃,英水出焉。”姑藏南山指武威之南的祁連山,盛產黃金和美玉。休屠王鑄金人,是否從姑藏南山采金?姑藏南山之北是青海鄯州,當年那裏的羌人是不是也前來挖金采玉?羌族與匈奴會不會因為搶奪資源發動戰爭?橫亙在涼州與鄯州之間的姑藏南山有沒有天然通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