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雅布賴鹽湖

29日清晨,一路向北,奔赴雅布賴鹽場。孫雲驅車陪同。

出金昌市區,沿S212線北進。這也是古鹽道的路線。

經過幾個烽墩,很快就到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遠方有逶迤連綿的低矮山丘。根據資料和地圖,雅布賴山係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弧形隆起的一個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由地殼變化形成的紅褐色風蝕岩石構成,高峰聳立,巍峨壯觀,橫貫阿右旗境中部,長110公裏,最寬處20公裏,麵積1800平方公裏;海拔高度1600-1800米,最高峰1938米,東南側懸崖絕壁,西北側坡度較緩,為巴丹吉林沙漠東緣重要屏障。雅布賴山中生存著岩羊、山鴿、鼯鼠、盤羊、岩羊、山雞、石貂、鵝喉羚等野生動物,還蘊藏著風蝕原石構造的額日布蓋大峽穀。我們猜測雅布賴山不可能那麽平緩。

穿越許多沙漠、荒地、戈壁、石山,最後到名叫“九棵樹”的地方,才看見了巍然屹立的雅布賴山真容和蒼蒼莽莽的鹽場。一輛運鹽的大卡車正在吃力爬坡。以前,則主要是駱駝馱運,其路線我在《環騰格裏沙漠考察記》中有較為詳細調查記錄。

“雅布賴”係藏語,意為“恩山、父子山”;另說雅布賴由蒙語“雅巴賴”演變而來,意為“走”。傳說有位黑將軍被對手打敗後逃至此山,保住性命,他離開時稱此山為雅布日山,願此山成為眾山之父。

孫雲聯係雅布賴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白生福後,先去雅布賴鎮。雅布賴鎮東靠曼都拉蘇木,南與甘肅省民勤縣相連,西與巴丹吉林鎮接壤,北隔巴丹吉林沙漠與阿騰敖包鎮相望,地理座標為東經101°52′-103°33′、北緯39°08′-40°18′,省道S317線和S212線兩條主幹線貫穿全境,分別與盟府、旗府及甘肅金昌、民勤相連。雅布賴是阿拉善右旗第二個中心城鎮,因雅布賴山而得名。1961年設立阿拉善右旗,曾駐呼和達布蘇(今雅布賴鹽場舊址)。1965年駐地遷至額肯呼都格(今巴丹吉林鎮)。雅布賴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廠部就在鎮子上。與白經理對接後,我們即開赴鹽湖。

雅布賴鹽湖與中泉子芒硝湖屬同一個鹽湖盆地,整個資源保護區麵積160平方公裏,其中鹽湖麵積22.6平方公裏,海拔1230米,鹽層平均厚度2.71米;中泉子硝湖可采麵積14平方公裏。雅布賴鹽湖開采曆史悠久,元末明初就有相關記載。今年2月,我們進行環騰格裏沙漠考察時,在寒風中匆匆瀏覽聞名於世的吉蘭泰鹽場,並在經過曼德拉蘇木時向西遙望野獸脊梁般的雅布賴山。根據對駱駝客的采訪,我們知道雅布賴鹽場就在山腳底下,而且作為一個著名鹽場,聯結了草原絲綢之路與綠洲絲綢之路的許多地方。鹽場現為內蒙古雅布賴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管理,其前身是雅布賴鹽池鹽務所,1942年成立,先後隸屬甘肅省鹽務管理局、內蒙古自治區輕工廳鹽務管理局、巴盟工業處、內蒙古自治區鹽業公司、甘肅武威地區生產指揮部、武威地區工交局、內蒙古自治區輕工廳、中國鹽業總公司等部門。2012年雅布賴鹽化集團完成剝離中鹽產權交易,回歸阿拉善盟。鹽產品市場範圍在陝、甘、寧、蒙四省;硝化工及染料產品主要在湖北、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湖南等省區,還出口韓國、日本、東南亞及中東地區。通過現代交通,雅布賴的鹽吧海上絲綢之路沿途的國家、地區也聯結起來了。

汽車沿鹽湖邊的道路進入鹽場,路麵坑坑窪窪,非常艱難。這是鹽堿地的典型特征。竟然有兩隻野鴨在湖麵上遊弋,白經理說它們在照吃“鹵蟲”。陽光**,鹽湖泛著刺目光芒。天空時而有大朵雲團排山倒海地漂移而過。灰色鹽湖水波**漾,天空雲團和藍天相間,遠處是一帶黃沙。有的鹽湖鹽分較濃,呈土黃色。湖邊,雪白色成品鹽堆積成巨大平台;它旁邊還有一座堆積物,本來是白色,被風吹成了灰色。大家上到白色鹽堆平坦的頂部,舉目四望,但很快眼睛就被刺傷,淚流不止,睜不開。武威電視台的何編導是民勤人,他說了句很生動的話:“眼睛羞的很!”這簡直是靈動傳神的詩語!

張利強遞過墨鏡,我戴上才勉強微微睜開眼。我們又到另外一座鹽山。大漠深處的雲團也性情豪爽,大開大合,陰晴交替。白經理指著北邊的一個山丘說,那是開發鹽湖時揭開的沙蓋堆積而成。憑高遠望,一道道排列整齊的鹽湖猶如鹽田,層次分明,別具美感。

雅布賴山區有鹽、芒硝、鐵、銅、白雲岩等礦產資源,鹽湖裏產鹽,這與古代乃至史前文化必然產生聯係。遊牧民族的青銅文化或許得到這些資源的支撐。從石器時代到大工業時代似乎隻是一瞬間。白經理說,雅布賴山裏的牧民至今還用駱駝馱著自己曬製的鹽出來換其他物品,這是遊牧文化餘緒。1998年,阿拉善右旗發現布布手印彩繪岩畫和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彩繪岩畫,2009年7月,阿拉善右旗文物部門文物普查時在雅布賴鎮呼都格嘎查境內陶乃高勒洞窟中發現手印岩畫。洞窟距離地麵度約20米,洞口向南,洞內最寬約6.8米、高約2米,深度約4.4米。洞窟內石牆和頂部分布著23個褐紅色和灰黑色的彩繪手印岩畫、1個褐紅色彩繪符號,畫麵大部分保存較好,23個手印岩畫中能夠辨認清楚的有11個左手手印和6個右手手印,其餘5個模糊不清。該洞窟正南方向約60米河床兩岸分布著直徑2米至8米不等的7個石圈遺址,它們是否與洞窟手印岩畫相關,有待進一步研究。陶乃高勒手印岩畫對研究人類生活史、美術史、環境演變等都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和科研價值。專業人員從作畫風格、手形特征、手印顏色、作畫方法等方麵測量和比對後初步判定,陶乃高勒手印岩畫與布布手印岩畫、額勒森呼特勒手印岩畫同屬一個時期,但年代確定需要進一步論證;再往東,還有規模巨大的曼德拉蘇木岩畫。古道,古山,古岩畫,古石器,都滲透著龍首山、雅布賴的銅和雅布賴及其他大小鹽湖的鹽。那些被鹽和銅滋養得牧民後裔,在在流落何處?

雲團褪去,正午陽光異常熱烈。11:50分,我們沿著從阿拉善左旗逶迤而來的S317線向西馳騁。沙漠草灘,空曠遼闊。龍首山的姿影遠在天邊。經過中國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繼續往西南,到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

途中看到幾群正在脫毛的駱駝和一個被曬成幹屍的布穀鳥。我默默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