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鴛鴦池、三角城

龍首山位於河西走廊中段北部,是河西走廊與阿拉善高平原的分界線。西起板橋堡,東至金川鎮,長195公裏,寬30~35公裏,為西北—東南向的斷塊山。山形似龍,故名。海拔海拔在2100-3439米之間,主峰東大山海拔3 616米,高出走廊平原1 400米,陰坡海拔2500米以上,有小片青海雲杉為主的針葉林,海拔2500米以下有旱生灌木、半灌木。龍首山主要保護對象為青海雲杉及其森林生態環境。1980年9月,東大山自然保護區成立,區內獸類有雪豹、岩羊、鵝喉羚、猞猁、甘肅馬鹿、猞猁、石貂、狐、狼、旱獺;鳥類有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雞、鳶、高山雪雞、石雞、小沙百靈、毛腿沙雞、伯勞、鳳頭百靈、賀蘭山小紅尾鴝、赫紅尾鴝等50餘種。東端龍首山巨型硫化銅鎳礦世界著名,還伴有10多種金屬和貴金屬。

從文化意義上來講,龍首山是綠洲農耕文化與漠北草原文化的分水嶺,也是綠州絲綢之路與沙漠(草原)絲綢之路的界限。自然形成的人祖口和紅寺湖山口溝通兩大文化帶,也是兩條古代交通要道。2015年5月28日,我從蘭州出發,圍繞龍首山,考察其周邊史前與古代文化遺址及交通線路。5月31日翻越烏鞘嶺返回蘭州。

每次出行,不是雪就是雨。這次是小雨,淅淅瀝瀝毛了一路。原打算走國道312線老路,翻越烏鞘嶺,順帶考察鄰近馬牙雪山的漢長城,慮及海拔較高的烏鞘嶺會下雪,便直接從高速穿越隧道到武威。途中,看到半山腰間有個叫“哈溪”的地名,懷疑應與“哈思”一樣都是蒙古語,景泰、靖遠交界處有哈思山。打電話請教才吾加甫,說蒙古語哈思意為“玉”。那麽哈思山就是玉山?那裏也產玉?

中午,與徐永盛、何鴻德吃“三套車”(茯茶、鹵肉、行麵),然後沿G30線之“金永高速”前進。前方天際處,一帶遠山逶迤布置,那就是龍首山東段。

從河西堡下高速,到金化公司門口等待與陳學仕推介的向導趙德虎匯合。看到金華公司門口的獅子石雕很有特色,像《獅子王》中的造型;附近兩家單位的門前獅子也各有特色,我們過去拍了照片。方圓不到一平方公裏,竟然有三種風格迥異的獅子造型!

趙德虎到來,帶我們沿河雅路(河西堡—雅布賴)找到鴛鴦池村南鴛鴦池新石器文化遺址。金川河水從水泥渠道淙淙流淌,電廠煙囪從層層平房後麵高高伸出。這處遺址屬於馬廠類型文化,在1973年修建電廠時被發現,後來進行清理,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其中以石英岩石片為刃的骨刀尤為精致。彩陶有壺、瓶、單、雙耳罐、鴨形壺、杯等。還有綠鬆石裝飾和石雕人像。《考古》於1974年5期、《考古學報》1982年2期介紹過發掘情況。

遺址沒有任何標誌。一位老人指著東南方凸起的紅山說:那裏有長城,我們小時候還很高呢。那應該是漢長城。老人說現在紅山腳下仍有長城遺存,山頂有烽燧。

之後,“憑吊”金川河古河道,參觀新修渠道,告別趙德虎,前往金昌市,走古鹽道遺址上新修的河雅路。從河西堡到雅布賴 147公裏,大多為平川地,翻越一道不算高的石頭山,左邊為龍首山,右邊是川原,綠意盎然。大學同學孫雲在市郊約定地點等候,他帶我們去三角城遺址。

金川區域內有51處文物點分布,文化類型豐富,跨域曆史時期較長,相對較早的可追溯至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井文化,更早或可追溯到新時期晚期的馬家窯文化。

沙井文化遺址發現於永昌、金昌、民勤、景泰、永登等地,距今2800—2400年間,即中原地區春秋戰國時期。三角城遺址地處金川河下遊、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北側,屬青銅時代集城址、墓葬群以及房址、窯穴、祭祀坑為一體的一處沙井文化大型遺址,它是青銅時代沙井文化最具代表性文化遺存,為彩陶文化發展拉上了帷幕。1924年,安特生博士在甘肅民勤和永昌(現在的金昌市)境內考察時發現,將該遺址文化遺存歸為“沙井期”,列在甘肅史前文化“六期”之末。1948年裴文中帶領西北地質考察隊再次考察,首次提出“沙井文化”命名。1976年,村民在遺址內挖掘出陶器、銅刀和銅鏃等文物,當時武威地區和永昌縣文化部門兩次派人到遺址現場調查;1979年~1981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和武威地區展覽館複查後發掘三角城、蛤蟆墩兩遺址及西崗、柴灣崗墓地,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銅器、鐵器、石器、陶器、卜骨、貝幣、毛、麻織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這次考古引起關注點較多:第一,以三角城為代表的沙井文化是河西走廊青銅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遺存,石、彩陶、銅、鐵並存,先民文明程度較高,有城鎮化和集約化雛形。按照陸續發現和出土的馬廠陶罐來看,順應了“馬廠文化的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發展,以甘肅省永昌縣鴛鴦池遺存為代表,逐漸演變為四壩文化,向西進人新疆中部,最後在新疆絕跡”的結論;三角城村澇壩崗的出土文物表明周圍有數量較多的馬廠類型彩陶出現,甘肅省考古所部分科考人員在察踏時,發現地表有部分陶片與齊家文化彩陶紋飾相近;第二,墓葬以豎穴偏洞墓室為特征,與甘青地區既相承又不同,與中原文化既相似又獨立;第三,民族屬性獨特而重要。起初專家認為三角城遺址應該是古月氏遺存,近來又有專家考證為烏孫族遺存。蘭州大學汪受寬教授考證史前河西走廊武威至張掖地區內民族,根據史料記載研究得出烏孫和月氏結論;第四,文物豐富獨特,自成體係。陶器多為夾砂紅陶,青銅器物眾多,形製與鄂爾多斯相似又不同,還有鑲綠鬆石的鳳首金耳環、鐵犁鏵、眾多骨器、石器,對研究眾北方遊牧民族演變、發展、消亡、融合曆史有考證、佐證、印證的巨大作用。

孫雲帶路,“前途迷茫”時就打電話詢問,終於到三角城遺址展覽館,大門緊鎖。據說隻有一些圖片。於是驅車穿過田野間的“阡陌”,尋尋覓覓,到了金川區博物館。館長胡文軍率領工作人員在等候。胡文軍腳部昨天嚴重受傷,一瘸一拐。講解員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博物館在幽靜的院落中,分為鑿石成器、摶土成器、鑄金成器、金川遺珍四部分。我們仔細研鑽研這些文物。三角城出土的石磨盤,雙耳罐,單耳罐,彩陶壺等都較為粗糙,處處顯示著陶器文化的衰落。不過,以夾砂紅陶為代表的沙井陶罐形製獨特。而金箔飾件和各類青銅配飾、銅器、銅具、銅管、銅環,以虎噬鹿、大角羊等精美動物形象鑄造的青銅牌飾和青銅生產工具、兵器、馬具和服飾飾品則彰顯出青銅文化的繁榮興盛。六連珠、三連珠、四連珠環形牌飾與敦煌壁畫中的聯珠紋飾似乎有某種關聯。鐵器時代農耕文化典型代表是鐵犁鏵等。還有彌足珍貴的皮革和紡織品。目前為止,三角城村東崗附近出土最晚的文物是兩漢時期灰陶罐。據史書記載,漢朝之前河西走廊為大夏、烏孫、月氏、匈奴等遊牧民族角逐,直到西漢勢力進入。烏孫人最後離開河西走廊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75年。上世紀70年代,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在酒泉、玉門一帶發現騸馬類型遺址,可能是烏孫在河西走廊活動的文化遺跡。唐朝顏師古《漢書·西域傳》注雲:“烏孫於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由此可見烏孫為碧眼赤須、深目高鼻的白種人。蘇聯伊凡諾夫斯基和中國韓康信等人類學家對考古發現的烏孫人頭骨測量分析,證明烏孫人基本屬歐羅巴人種的古歐洲人類型和中亞兩河流域類型,也有蒙古人種特征。

三角城遺址對深入研究沙井文化內涵、河西走廊史前文化以及先秦時期西北少數民族史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三角城遺址西崗墓群,柴灣崗墓群、上土溝墓群墓葬內屍骨部分存於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若從人類學基因研究和比對方麵得出結果,從而與基因研究的結果相互發明映證,或許能解決沙井文化三角城遺址古金川河流域先民來源問題,也可為解決驪靬人來源提供依據。2009年12月,金川區申報三角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以其“出土器物精美而獨特,內涵文化因素豐富而複雜”而入選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7月,我們玉帛之路考察團到達民勤,大家站在酷熱的沙丘上遙望龍首山及其山腳下的鴛鴦池、三角城文化遺址。這次踏勘,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我們在夕陽中探勘被鐵絲柵欄圍起來的三角城遺址。這是一片略微凸起的平緩山崗,文物工作者考察挖掘過的坑洞雖早風雨侵蝕,但依然醒目。遺址周邊農田,樹和莊稼綠得發瘋。龍首山駱駝峰像濃度頗重的雲霧在西方天際洇出一道剪影。金川古河道從北邊流過,是它養育了三角城文化。沙棗花飄香,古址聞鳥啼。鳥是布穀鳥。

孫雲最想給我們展示的是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因為他大學畢業就在金昌工作。當年離開母校,我們一起乘坐275次列車到蘭州,路上暢談理想抱負。他本來分到甘肅農業大學,我在蘭州師專,兩校相鄰。到蘭州,我被蘭州市委宣傳部工作的一位老鄉鼓動,頭腦一熱,決定下海南。孫雲說待在農大沒意思,也回金昌,先在學校當老師,後來成為學校、公司幹部。

金川公司曆經50餘年礦產資源開發,上億噸廢棄物堆積在龍首山下3平方公裏範圍內。金昌市地企、軍企密切合作,市民積極參與,對礦區固廢及周邊環境實施全麵、係統整治,在龍首山北麓種植金葉榆、國槐、刺槐、檸條、地伏等喬木、花灌木等,形成長達4公裏的綠色屏障。建設成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分主題形象區(主碑廣場區)、采礦展示區(露天采礦、井下采礦展區)、山體綠化修複區、太極沙生園區、接待休閑區等5大板塊。我們先到觀景台俯瞰金昌市全貌,然後參觀中國最大的人造天坑—露天礦老坑(龍之穀)、亞洲最長的主斜坡道等景點,深刻感受鎳都開拓者的艱辛和偉大。又到孔雀峰(十裏礦區觀景台)觀賞。金川鎳礦石中國三大多金屬共生礦之一,以鎳礦為主,硫化鎳儲量居世界第二位。伴生有銅、鉑、鈷等十八種有色和稀有金屬。鎳、鈷產量全國第一,並為中國鉑金屬主要產地。金川銅鎳礦是1958年由甘肅省地質局發現,礦床規模巨大,礦體數以百計,不僅鎳和銅儲量巨大,而且伴生相當可觀的鉑、鈀、鋨、銥、銠、鈷、金、銀、硒、碲、鉻等十幾種有用元素。

現代工業城市與古金川河綠洲、三角城文化遺址在龍首山麓雄闊地展開,思緒萬千。龍首山富藏多種礦物,金川博物館陳列的銅器、鐵器原料是不是就是從這裏開采、冶煉?三角城文化遺址處在河西走廊與漠北交界地帶,文化層次多,類型獨特,延續時間長,除了受豐沛柔美金川河的滋養,會不會也與陽剛偉岸的龍首山也密切相關?有多少部族為了搶龍首山銅礦在這裏展開廝殺?又有多少礦石或青銅沿著草原玉石—絲綢之路走向各地?

山下露天廣場陳列蒸汽機車、自卸卡車、潛孔鑽機、挖掘機等機械設備,與剛剛在金川博物館裏參觀的石器、銅器、鐵器等各類用具相比,勾勒出人類曆史進程中的大開大合。斯人遠去,器具猶存,兩相對照,不勝感慨!曆史烽煙,縹縹緲緲,確有穿越之感。

晚上孫雲介紹《金昌日報》總編胡文軍相見。陳學仕也來了,帶些文史資料。餐後,我們到賓館聊天到深夜。即將告別,他打開手機展示侄女照片,活脫是金發碧眼的歐洲小女孩!

他說自己就是驪靬人後裔。他問我他的來源問題。我說或許就是烏孫人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