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下棋:“雕蟲小技”打開大局麵

這裏說的下棋,包括兩個意思,一是下圍棋,一是下象棋,即中國象棋,都是中國國粹。古人常以“琴棋書畫”論及一個人的才華和修養,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圍棋往往追求一個“雅”字;象棋則要隨和許多,田間地頭、茶餘飯後,所謂無處不能擺棋盤,無時不可下象棋,也是“俗”一種表現。一個男人,下象棋,下圍棋應該是基本技能,能雅能俗方顯男人本色。既能在大海裏航船,亦能在小河裏暢遊,必成大器。

下圍棋特別講究環境,兩人對弈靜室,如果在能在寂靜的竹林,細雨打窗的秋季,以及在湖上泛舟的情境下擺上一盤,則更有意境,更有情調。下圍棋隻要是兩個密友就可,最好沒有旁人觀棋,即使觀棋也要不語之人;下象棋很隨便,隻要是很好的朋友,大呼小叫,悔棋都無所謂,不過,對於輸不起,患得患失,屢次悔棋的氣小之人,還是不要跟他們下,下象棋贏要贏得暢快,輸也輸得起。觀棋者可以語,但是特別喜歡插話的人,也請他們離遠些。

我們男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對弈,所以,當你圍棋不會下,甚至象棋也不懂的話,真的就說不過去了。

先說說圍棋,起源於中國。中日韓是現今圍棋的三大支柱。其本質是:誰的占地麵積大誰獲勝。不過“地”至今沒有一個能被世界接受的定義--中國規則是“子空皆地”,日韓規則是“唯目是地”,應氏規則也是“子空皆地”。

圍棋相傳在上古時期堯時就存在了,史書記載,上古時期堯都平陽,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不過,有件事讓他頗為苦惱,就是他的兒子丹朱,雖然已經十六七歲,但是不學好,成天遊手好閑,打架鬥毆,反正不是令人省心的一個小子。打獵也不會打,農耕也不屑。為了教育兒子,堯帝就發明了一種石子棋,手把著手地將自己在率領部落征戰過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進後退的作戰謀略傳授講解給丹朱。這石子棋就是後來圍棋的前身,史書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可是,堯帝的苦心最後還是沒有任何用處,丹朱覺得下棋太束縛人,一點自由也沒有,還得費腦子,又跟一幫狐朋狗友混在一起,還想用詭計奪取父帝的位置。帝堯也十分傷心,把丹朱遷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還把帝位禪讓給經過他三年嚴格考察認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

我們現在看圍棋,它的規則是十分簡單,卻擁有十分廣闊的落子空間,圍棋變化多端,比其他棋類複雜深奧,所以特別能夠培養一個人的耐心和智力,作為國粹,圍棋對人腦的智力開發很有幫助,可增強一個人的計算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製力。這就是圍棋的魅力所在。不少家長特別喜歡把小孩子送去學圍棋,目的就是開發智力。

圍棋自曆史上出現以來,一直都受到歡迎。東漢中晚期,圍棋活動更加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於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了一件石質圍棋盤,此棋局呈正方形。除了男人下,女人也特別喜歡下圍棋,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第187號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圖》絹畫,就是當時貴族婦女對弈圍棋情形的形象描繪。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下圍棋,當時我們都是通過找一張練習簿,在上麵畫格子對弈,下課的時玩,有時還沒怎麽下,就上課了,同桌就悄悄地下,老師都以為是在認真聽課做筆記。工作以後,由於自己棋藝不精,所以不輕易出手,隻是有時雨天好友來訪,殺上一小盤,聊表雅興。

相對於圍棋,我則更喜歡象棋的隨俗。象棋,又稱中國象棋(英文現譯作Xiangqi,舊譯Chinese Chess)。相傳為唐代牛僧孺所製。刻圓木或牙、骨為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一方以帥統仕、相及車、馬、炮各二,兵五;一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一方之將帥圍死為勝。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曆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不過早期的象棋,棋製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

經過千年的發展,南宋時期,象棋已經家喻戶曉,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曆史上的唐寅、李清照、劉克莊、袁枚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

我大概8歲就會下象棋了,當時是表弟(我都叫他老表子)教我的,暑假到瓜州去度假,最大的樂趣就是和他下棋。我和他下棋,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棋簍子,就是老犯低級錯誤,比如想了半天,以為走了妙棋,結果發現車走到了人家象口上,白白地被人吃。所以我和老表子下棋,雙方經常會吃到最後,發現是車馬炮到最後都漏光了,雙方都沒有進攻能力,最後隻好和棋了事。後來沒事和象棋高手對弈,往往三下五除二就被別人給滅了。

在揚州做記者部主任時,由於副總變態,中午策劃會都要開到1點,吃完飯後,一時也睡不著,就和同事下棋。對方是個非常豪爽的主,下棋從不悔棋,吃了就吃了,有時一高興,到處跟我並棋,這樣有輸有贏下的開心。我這位姓喬的同事十分有意思,棋癮很重,隻要你陪他下棋,什麽條件都答應。所以經常看他拿著個棋盤,找男同事下,找女同事下,也是我們辦公室一景。

下棋和打球一樣,會讓你交到朋友。圍棋除了講究環境,更注重棋風,對弈者需文質彬彬,不動聲色,所謂“竹林二君子,盡日竟沉吟。相對終無語,爭先各同心”。如果下圍棋時大喊小叫、落子反悔,棋品就有問題,一點不清雅,自然被人看不起。段祺瑞就是特別喜歡下圍棋但沒有棋品的人。他跟兒子段宏業下棋時,贏了棋就得意地教訓兒子“沒長進的東西,怎麽棋越下越退步了,真不是幹大事的材料。”若是輸了,往往掀翻棋盤,打自己的兒子耳光,說“就知道下棋,不幹正事,專在這雕蟲小技上下功夫,成不了大器。”這樣霸道的棋品恐怕隻有兒子陪他玩,沒有其他人吃得消他。

象棋又是一番天地,凝神靜思、落子反悔、觀棋不語固然有其妙處,但打諢逗趣、喊爹罵娘、指指點點,甚至悔棋也無傷大雅,絕不會被上升到棋品或人品的高度。下象棋不妨自我個性大暴露,不必做謙謙君子狀。如果太過文雅,人家會覺得你是故作深沉,文人梁實秋先生喜歡下象棋,而且寧願與喜形於色的泛泛之輩過招,他曾說過,“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相比於圍棋,象棋更具愉悅性,也更具平民性。

不過作為男人,圍棋和象棋這樣的“雕蟲小技”都應該懂一點,有時候“雕蟲小技”往往能打開大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