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王安石政治智商非常高,但是性格卻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性格的缺陷造成情商低下,與其他同僚自然產生很大的矛盾,而他一根筋的性格更加加劇了這種矛盾。

首先,從生活上來看,王安石是一位十分邋遢的人。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十記載:“王荊公性不善緣飾,經歲不洗沐,衣服雖敝,亦不浣濯。與吳仲卿同為群牧判官,時韓持國在館中,三數人尤厚善,無日不過從,因相約每一兩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各出新衣為荊公番,號拆洗王介甫雲。(公)出浴,見新衣,輒服之,亦不問所從來也。”

我們現在看這段文字,實在有點瞠目結舌,當朝宰相,不修邊幅,長年不洗澡。朋友們都看不下去了,帶他去休閑中心,結果他洗完後,穿上新袍子就走,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袍子。

還有記載,說王安石這個人吃菜隻吃眼前的,眼前放什麽菜,就吃什麽菜,離他稍微遠一點的菜,他根本不看,一筷子也不會動。這樣的人,也懶得可以,文明一點,就是過於不拘小節了。

還有一個更經典的案例。說的是有一次皇帝賜宴,請大臣們釣魚,然後釣上來的魚大家各自烹調,看誰釣的魚多,燒的好吃。王安石不喜歡釣魚,大概釣魚的技術也很臭,他老人家居然坐在那裏,把一碟子用麵粉做成的魚餌,一粒一粒地扔在嘴裏,吃了個精光。

正是因為這種怪異的性格,所以很多同僚看不慣王安石。蘇東坡的老爹蘇洵在他那篇著名的《辨奸論》中,就說王安石“衣臣虜之衣,食犬憊之食。”說他穿著破衣爛衫,吃著豬狗之食。絕對是一個大奸加大愚的老妖怪。被他害得不輕的蘇東坡也曾經對他發出“此老乃野狐精也”的感歎。

可能由於這些種種原因,加上王安石是一個絕對聽不得任何反對意見的人,所以在政治上往往是一根筋的走下去,有時候連信任他的皇帝的話他也聽不進去,最終變法肯定能會失敗。其實,現在看來蘇東坡這些人雖是保守派,但對王安石的變法,還是有認可的地方。倒是從小砸破缸的司馬光上台後,全盤否定王安石的變法,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變法使朝廷壟斷了商品貿易,不僅是官僚、大地主、還有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會原有秩序遭到破壞,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對。加上在實施過程中過分求大求快,許多官吏借機敲詐盤剝,使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而上書直諫變法危害的賢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罷黜或貶官或流放,導致稅吏越發恣意妄為、膽大包天,此種情況愈演愈烈,實際效果與主觀設想相差甚遠。

最終,王安石處於“眾疑群謗”之中,宋神宗迫於皇親貴戚和反對新法大臣的壓力,於1074年四月罷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寧知府。次年雖又起用為相,但因新法派內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撥離間,王安石實際上難有作為,至熙寧九年十月再次罷相,出任江南簽判,次年隱退江寧,一個人孤孤單單回到家鄉聊度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