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現在再看曆史,覺得嵇康不得“好死”確實是冤枉。嵇康死在知識分子莫名的清高,麵對看不慣的人,他們最聰明的方法其實應該疏遠,但嵇康卻是迎頭痛擊,動不動還寫絕交書,心裏想什麽都說什麽,自然遭人嫉恨。人最怕的就是走到路上被人扔一塊磚頭,而且怎麽回想都不曉得自己究竟得罪了誰。說到底,這也是嵇康幼稚的地方。

相對於嵇康,阮籍是聰明的,對待統治者,可以采取裝瘋賣傻不合作態度,有時還有故意玩點黑色或者黃色幽默。其實阮籍被司馬昭騷擾的次數也不少,他曾經實在煩不過,給司馬昭還寫了一篇祝壽文,為他高歌一首HAPPY Birthday,把司馬昭嘴都笑歪了。

還有那個為嵇康拉風箱的向秀。嵇康被殺以後,他被舉為郡中的計吏。到洛陽後,司馬昭接見他,問他說:“小同誌,聽說你有歸隱的誌向,怎麽還在這裏呢?”向秀立馬麵不改色心不跳麵帶無恥地說,“巢父、許由都是狂傲清高之人,不值得多羨慕。”馬屁拍得司馬昭內心酥酥的。

唉,嵇康就這樣英年早逝了,除了他的文才,還有他的音樂。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嚐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可能是因為嵇康的《廣陵散》也打動了司馬昭了吧,他內心也有點後悔,不過君望一言,駟馬難追。《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它至少在漢代已經出現。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係起來。《聶政刺韓王》主要是描寫戰國時代鑄劍工匠之子聶政為報殺父之仇,刺死韓王,然後自殺的悲壯故事。關於此,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

這裏麵還有一個傳說,《靈鬼誌》曾有記載,說的是月夜風高的時候,嵇康和一提頭樂鬼所學,臨別時囑咐嵇康“不得教人”。

《廣陵散》經過揚州學者考證,跟揚州還有一定的曆史淵源,作為一個揚州人,我在感佩嵇康的同時,也深深為之遺憾,假如嵇康脾氣能夠好點,腰椎能夠柔軟點,《廣陵散》能夠傳下來,在月黑風高之時,寂寞如我,一人撫琴,該是多麽穿越的樂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