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我的智囊我的團1

創業難,守業更難。體現在知音編輯身上則是:升級難,保級更難。

《知音》主任編輯要想保住級別,每個季度必須發稿三篇,也就是說,在三個月裏,你每期至少要上一篇稿子。哪怕是差半篇,對不起,從下個季度開始,你就降為副主任編輯了。

你會說,一期發一篇稿子不難吧?是的,一期發一篇並不難,難的是期期都發。《知音》的編輯陣容,此前交代過,那麽,這些編輯是如何組稿的?

下麵,我來給你八一八《知音》編輯的組稿故事。

《知音》創辦近30年,並首開最低千字千元的高稿酬標準,迅速掀起了全國“知音體”寫作的熱潮。何謂“知音體”,外界以一種不屑的語氣概括為:離奇、煽情、真假難辨、標題長且帶啊、鳳姐愛看。

實際上,那是你沒有認真看,或者說,你沒有看得太懂。

以我的理解,《知音》“人情美、人性美”的定位,絕不是一頂華麗的帽子。而《知音》承諾的“篇篇真實,期期精彩”,也不是一句口號。首先,《知音》老總們是排除低俗的,他們要求挖掘人性之美,要求每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這篇稿子,要告訴別人一個什麽道理、讓人受到什麽啟示。那麽,“人情”與“人性”界限,就成了“雅”與“俗”的分界點。而“真實”與“精彩”之間,更是一對尖銳的矛盾——編輯如果悟不透這些,他就找不準題材,更編不好稿子。

在平實的文字裏,讀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樣的稿子才是老總們喜歡的。隻有摸準了老總的口味,稿子命中率才會高。而老總的口味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們一直在咂摸讀者的口味。

《知音》那些淡定的元老級編輯們,都是吃透了老總心思的人。他們並不組很多稿,每期交三兩篇,發一篇是肯定的。級別高了,發一篇稿,每月的收入也是不菲的。

而那些組稿大戶,則有另一個特長:壟斷作者。

得作者者得天下。

《知音》的作者也分三六九等。一流作者並不多,如東北的李作明,不僅經常是《知音》的大獎得主,還因一篇稿子得到過《家庭》雜誌獎勵的小汽車,這樣的金主不是一般編輯敢去找的。他們往往隻和最牛的幾個編輯聯係。而且,他們根本不用自己找線索。《知音》的編輯都可以勝任美國中情局的工作,情報廣、準、快。編輯找到好線索後,報給大咖作者,作者作出判斷,告訴你做還是不做。隻要大咖答應做的選題,上稿的可能性都在十之八九。大咖們不是浪得虛名,他們得到線索後,有時會直接和《知音》的二哥、甚至一哥溝通。而他們所寫的稿子,一般的《知音》編輯隻有學習的份,想要改動一個標點都不容易。得到他們的稿子,就等於是撿到了錢。

另一類實力型作者是掌握了公檢法、醫院、學校等線索源的宣傳工作者,這裏的宣傳工作者不是指黨的宣傳部門人員,黨宣工作者是寫不了《知音》稿的。公檢法宣教處的人員是《知音》編輯爭搶的對象。一個好的案子,就是一個好故事,誰得到材料,誰能得到他們的信任與支持,誰就能組來好稿。但這類作者通常寫不好《知音》的稿子,在情節和細節上無法出彩,這就需要編輯花很大的力氣去修改,有時甚至要重寫。有的編輯為了省事,就會將材料和此類作者的原稿轉給第三方處理。《知音》作者中,有專門幹這類活的人。

這一類活主要由自由撰稿人完成。自由撰稿人一度是讓人很羨慕的群體。他們多半曾經是媒體人,采訪能力強、寫作功底深厚、人脈資源廣泛,編輯會把線索給他們做,他們也會自己找線索,還承接那種能分一半左右稿費的來料加工。自由撰稿人以寫稿為生,有的單幹,有的三兩個人租一個房子合作,有的開夫妻店。他們差不多每期都能上稿。因而,每年《知音》、《家庭》的各國筆會上,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還有一類就是各行各業的新作者了。這類作者對《知音》的稿費眼紅得不得了,但因一時找不到北,上稿很難。《知音》鼓勵培養新作者,每有新作者上稿,最多可給編輯“培養新作者獎”一千元。

相對成熟的作者,都有相對穩定的編輯合作。這點,編務部甚至作了登記,誰是誰的作者,輕易不得越雷池,否則屬於犯忌。

當然,爭搶作者的事也是常有的,編輯之間的矛盾糾紛也多因此而起。在《知音》編輯部,作者通訊簿比錢包重要,見到之後要避瓜田李下之嫌,你也不要傻傻地湊過去看,否則會自討沒趣。有時你看到某編輯用外套將頭蒙得嚴嚴實實的,成帳篷狀,不要奇怪,那是人家在和作者談選題。偷聽人家談選題,也是不地道的。為維護作者關係,編輯們會想很多招,有些美女編輯甚至在帥哥作者寫稿時,一直在網上陪著,哪怕深夜,也一直陪下去,生怕作者懶病犯了,倒頭睡去。傳媒江湖上傳《知音》女編輯向男作者投懷送抱,據我所知,那是臆想和造謠。《知音》的美女編輯是以大刊編輯自居的,她可以給你很多溫暖和驚喜,但絕不會做出此類下三爛的事。

有些編輯的組稿故事,讓人肅然起敬而又無比心酸。

有個編輯半夜三更發現一個線索,為了保證天亮後不被別人搶走,他連夜給作者打電話,夢中被吵醒的作者不由分說將他罵了一頓,關機睡去。第二天一早,作者一開機就接到了他的電話,他給作者道歉之後,繼續談選題。

還有一個編輯為了發展一個檢察機關的重要作者,站在風雪中,在他家門口等3個多小時,差不多把自己凍成冰人,把那作者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從此兩人成了鐵杆。

還有個編輯在餐廳吃飯時,有作者打來電話報料,他一時激動,不管不顧地大聲說開了:“什麽?強奸?強奸不行,分量輕了,要死人……”

旁人驚詫不已。有好事者以為他是“黑老大”,悄悄報了警……好了,現在八一八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