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劃 頭
烏裏烏裏錘,烏裏烏裏叉,烏裏烏裏三娘娘管金叉;佛老爺,過刀殺;趙子龍,真偉大;小娃娃,一嘴巴,輸了的,小王八!叮叮梆梆啐!
選自《蔡甸民間歌謠集成》第170頁,胡熙文搜集。
玩遊戲,幹事情,誰先誰後,最公平的辦法是通過劃拳來定輸贏,劃拳源起於漢代,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載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 通用稱呼“石頭、剪子、布”,武漢話叫“劃頭”,“劃頭”有“爭頭”的意思,表達上似乎更準確,更簡潔一些。
手勢有“錘頭、金叉,三娘娘”三種,不僅叫法不一樣,手勢也有不同,“錘頭”為緊握拳頭、“金叉”為豎起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狀、“三娘娘”為伸出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錘頭”管“三娘娘”、“三娘娘”管“金叉”,“金叉”管“錘頭”。管,就是大於對方,勝過對方。 佛老爺,指大拇指。過,武漢話,介詞,用,拿。趙子龍,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蜀漢虎將,追諡順平侯。小娃娃,指小指頭。叮叮梆梆啐:說到此,齊出拳式。啐:cèi。 烏裏烏裏錘,烏裏烏裏叉,烏裏烏裏三娘娘管金叉。炒茄子,切切切;包餃子,捏捏捏;好孩子,要團結;壞孩子,把皮扯;好孩子,吃西瓜;壞孩子,挨嘴巴!要風要雨要棉花?
選自《蔡甸民間歌謠集成》第170頁,董明霞搜集。
“劃頭”有輸有贏,不單憑運氣,和猜拳一樣,也有一定技巧。此謠分為兩個部分,唱完“烏裏烏裏錘,烏裏烏裏叉,烏裏烏裏三娘娘管金叉”後,齊出拳式,分出勝負,然後由勝者再往下唱下。“要風要雨要棉花?”,是詢問處罰方式。要風,在對方手心上吹口氣;要雨,噴點涎;要棉花,就在對方的柔軟處掐一把。
多人“劃頭”,也可以采用“排除法”,即用手掌的正反來“劃頭”,是“多數排除”還是“少數排除”,可預先商定,如遇相等,比如四個人的二比二,必須從頭再來。
雞子吃蟲子,蟲子蛀杠子,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雞子。
還可以用“杠子蟲”遊戲的規則規則來確定勝負。
“杠子蟲”又叫“敲杠子”,原為酒令,輸者罰酒,有些孩子也以此當遊戲。遊戲時以打“正”字記輸贏勝負,打“正”字是一種計數方式,一次記一劃,一個“正”字為五劃,即五次。
玩時,遊戲雙方各拿一根筷子,先輕輕碰一下,然後抽回,再快速相擊,擊打的同時喊“杠子”、“老虎”、“雞子”、“蟲子”這四種中的其一。結果是杠子勝老虎、老虎勝雞子、雞子勝蟲子、子兒勝杠子。遇到“老虎和蟲子、杠子和雞子”時,互無關聯,叫“走”了,意思是可以放過,重新再來。
“老虎、蟲子、杠子、雞子”,這四者是吃定一方而又被另一方吃定的循環鏈接關係,即便是威風凜凜的老虎,在杠子麵前也得稱敗認輸。它似乎告訴了人們這麽一個道理,世上沒有至尊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哪怕處在最底層,隻要努力,也有機會鹹魚翻身,這或許是“杠子蟲”引得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