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漢味繞口令
繞口令是我國一種傳統的語言遊戲,又稱“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它將聲母、韻母或聲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反覆、重疊、繞口、拗口的句子,讀起來節奏感強,但容易打絞打哽,欲要一氣嗬成,有一定的難度,難則生趣,趣味無窮。這種民間語言遊戲,生動有趣,常被人用來訓練孩童的口語能力。
漢味繞口令,用武漢話念讀,具有地方特色,又因方言相近相同,極易出錯,易錯便更加有滋有味。 好六叔,好六舅,借我六鬥六升好綠豆。到了秋,收了豆,再還六叔六舅六鬥六升好綠豆。
選自朱介凡《中國兒歌》第343頁。
六,普通話讀liù,武漢話讀lóu,有個段子,專說武漢話的“lóu”,“星期六我在路上看見樓上有六個穿綠軍裝的陸軍正在吃鹿肉”。這裏麵“六、樓、綠、陸、鹿、肉”等,武漢話都讀“lóu”,很有意思,那麽,根據“六、綠”編的繞口令就更有味道了。六鬥六升綠豆,方言韻味極強,如用普通話念,就顯不出地方語言特色了。
一錠銀,買隻瓶;牆上釘一釘,釘上掛一瓶;瓶落下,打破盆,盆要瓶賠盆,瓶要盆賠瓶。
選自黎錦暉、吳啟瑞、李實搜編《中國廿省兒歌集(第四集)》第11頁,朱介凡《中國兒歌》第365頁亦有載錄。
“錠、瓶、釘”武漢話都不帶後鼻音。“盆要瓶賠盆,瓶要盆賠瓶”,要讀清楚、流暢,還真不大容易。釘一釘,前一“釘”,去聲,動詞;後一“釘”,陰平,名詞。 牆上掛麵鼓,鼓上畫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塊布來補;不知是布補鼓,還是鼓補布?
由徐明庭先生提供。
“鼓、虎、布、補”同韻,聲母不同或聲調不同,組合成簡單的韻語。貌似簡單,然而,孩子們在急切中是很難將其讀得字正腔圓,清楚分明,也正好借此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矯正發音部位。多讀多練,功到自然成。
此謠流傳地甚廣,詞句大同小異。
八個夾夾,買八個粑粑,把得八個家家;八個家家,買八個粑粑,把得八個夾夾。八個夾夾,瞎唊瞎唊。
兒時習唱。
夾夾:gá· ga,舌頭不靈活,說話不清楚的人,武漢人謔稱“夾夾”。唊,gá,說,武漢方言,多指吐詞不清,也可以用來指人說話不負責任,胡言亂語。
花鳳、黃鳳,花黃鳳;粉鳳,紅鳳,粉紅鳳。
兒時習唱。
鳳,鳳凰,讀“fòng”。繞口令,共十四個字,用武漢話讀,要想字字準確,流暢快速,並不容易。主要是雙聲、疊韻詞匯以及發音相同、相近的語詞集中在一起,雖為簡單,讀起來卻有點繞口,但人們還是喜歡繞口令這種妙趣橫生的語言藝術。
一條褲子九條縫,縫了直縫縫橫縫。
選自黎錦暉、吳啟瑞、李實搜編《中國廿省兒歌集(第一集)》第24頁。
縫:fong,有陽平、去聲兩種讀音。“縫橫縫”這三子疊韻,特別難讀,弄不好會讀成“嗡嗡嗡”, 桂琴甫先生的《新洲縣古今民間歌謠》中也收集有這首繞口令,文字完全相同,朱介凡《中國兒歌》323頁亦有載錄。有的版本稍稍複雜一點:“一條褲子九條縫,縫了直縫縫橫縫,縫了橫縫縫直縫,橫縫直縫一起縫”。
山前有個崔粗腿,山後有個崔腿粗,兩個粗腿比腿粗,不知道是山前崔粗腿的腿粗過山後崔腿粗?還是山後崔腿粗的腿粗過山前崔粗腿?
選自朱介凡《中國兒歌》第354頁。
繞口令的訓練一般是由簡到繁,這是一首難度較大的,能將其很流暢地念完,應該稱得上是半專業的了。此謠的拗口全在“崔、粗、腿”三個字,通過詞序的變化和用字的反複,加大了念唱的難度,小孩子念起來自會七顛八倒,正如此,逗趣搞笑就在其中。
繞口令,實在是不要錢的“休閑食品”,也是一種語言訓練的“方便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