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載有一首“倒唱歌”:

倒唱歌,順唱歌,河裏石頭滾上坡。先養我,後生哥,爹討媽,我打鑼,家公抓周我捧盒,我走舅爺門前過,舅爺在搖我家婆。

陳和祥編著《繪圖本童謠大觀》載有一首名曰“定誌”的武昌童謠,文字內容和這首“倒唱歌”完全一樣,另,朱介凡《中國兒歌》第285頁亦有載錄。

爹討媽:父親和母親結婚的時候。討,接娶;爹,父親。抓周是一種預測小孩前途、性情和誌趣的儀式過程,在小孩滿周歲時舉行,故曰“抓周”,屬傳統誕生禮之一。舊時在湖北地區十分流行,“抓周”時,要請客擺宴,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小孩(特別是男孩)“抓周”,那是相當講究和隆重的。捧盒:舊時擺放小件物品的盒子,有的捧盒相當精致、貴重,此處特指“抓周”時置放書本、印章、筆墨、算盤、錢幣、脂粉、稻穀等物件的盒子。我捧盒,我手持捧盒。舅爺:舅舅,母親的兄或弟。

《蔡甸民間歌謠集成》217頁上載有:

麻濆子細雨滿天的星,開水鍋裏結了淩冰;石滾破了用針縫,枯樹枝子搓麻繩。老鼠咬了貓子的頸,小雞叼走了天上的鷹。蝌螞挓口把蛇吞,蛐蟺抽了龍王的筋。 上世紀60年代初,筆者在民眾樂園曾聽王鳴樂先生在返場加唱的時候,用湖北大鼓的曲調演唱過這首謠歌。

麻濆子細雨:一種像牛毛,像花針的細雨,很密集,易濕衣,武漢俗諺“麻濆細雨濕衣裳,豆腐小菜吃家當”。濆,一作噴、紛。淩冰:即冰淩,武漢話順序顛倒了,淩,讀lìn。水在零度或低於零度時,會凝結成固體,不動者稱為冰,流動的冰稱為淩,經常通用,並沒有嚴格的區分。挓口:張口;挓,zā。蛐蟺:讀“qiú·sān”,武漢話,蚯蚓,一作蛐蟮、虯蟮。龍王:民間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法力很大,掌管興雲布雨。

此謠是典型的顛倒歌,所用手法有三:一是將兩種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並在一起說,比如“細雨和滿天星,開水和淩冰”;二是將完全不可能、不存在的事唱說,比如“石滾破了用針縫,枯樹枝子搓麻繩”;三是故意將兩者強弱力量顛倒,比如“老鼠咬貓、小雞叼鷹、蝌螞吞蛇、蛐蟺抽了龍王的筋”。多種手法的運用,使整首謠歌顯得活潑多變,妙趣橫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武漢的街巷中還傳唱著這樣的歌謠:

在一個黃昏的早晨,有一個年輕的老人,騎著一匹飛快的跛馬,奔馳在一條寬廣的小路,手裏拿著一把閃亮的鏽刀,殺死了一個恩愛的仇人。 在這首謠歌中,“黃昏對早晨,年輕對老人,飛快對跛馬,寬廣對小路,閃亮對鏽刀,恩愛對仇人”,通過相對、相反的詞語來構成謠歌的主體,來築起幽默滑稽的搞笑點。

這種有意為之的不合常理打破了非此即彼的陳舊, 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對孩童的教育、影響是多方麵的,可引起孩童的興趣和好奇,促進其認知、思維、語言等方麵的發展。

何德蘭(Isaactaylor headland)纂輯:《孺子歌圖》,中英文對照本,紐約蔾威勒公司印發,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中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