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爹爹婆婆下農村

一把鎖、兩把鎖,把你抓到派出所;派出所,關了門,把你送到天安門;天安門,掛滿燈,紅燈、綠燈,爹爹婆婆下農村。

兒時習唱。

這是一首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武漢童謠。其內容東扯西拉,東(口款)西嗒,主旨不明,隨口打哇哇,這是童謠常用的、比較典型的一種表達手段,最後一句提到了“下農村”的曆史事件。

下農村,又叫“下放、下放農村”,就是將一部分有城鎮戶口的人轉到農村參加生產勞動,成為農業人口,其對象主要有“幹部、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城鎮居民”等。另外,一些到新疆、內蒙、雲南等地的支邊青年,也屬於下放人員。

在50年代初期實行糧食統購統銷與戶口管理政策以後,城鎮戶口成為緊缺資源, 成為農業人口的羨慕對象。出於各種原因和目的,社會上曾有過三次下放**。

第一次是“百萬幹部下放”。隨著反右、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推進,逐漸形成**,下放幹部(包括知識分子)必須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1958年2月中共中央頒發的《關於下放幹部進行勞動鍛煉的指示》中提到,全國已下放和準備下放的幹部大約有300萬左右。

第二次是困難時期的精簡職工與下放城鎮居民,其中有許多原本是農村人員,進城務工後又重新回到農村落戶;城鎮居民下放,指有城鎮戶口的居民被迫把戶口遷移到農村,失去做城裏人的資格,這是一種向下的社會流動。下放人員中也有年紀大的城鎮居民,所以說“爹爹婆婆下農村”。

前兩次有特定對象,範圍有限,對整個社會震動不大,影響最大的還是始於1968年底的全國性下放運動。主要對象為涉及到中國上千萬家庭的城鎮初高中畢業生,也就是所謂的“知識青年”(簡稱“知青”)。1968年12曰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其後全國迅速掀起了上山下鄉的**。短短幾年,數以千萬計的青年畢業學生走向了“廣闊天地”,有“老三屆”、“六九屆”、“新三屆”等說法。據有關資料,到七十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數約在1200萬至1800萬之間。知識青年下放農村運動,終止於1980年。

小呀小兒郎,背著鋤頭出村莊,不怕太陽曬,不怕風雨狂,隻怕社員說我懶,沒有工分,餓呀餓斷腸。小呀小兒郎,背著鋤頭出村莊,不是為鍍金,不是為入黨,隻要隊長說我好,招工回城,回城見爹娘。

選自《蔡甸民間歌謠集成》第68頁,徐金海搜集。 原附記 :60年代末期,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其中有些知識青年年僅十四、五歲,尚未成年,正是上學求知識的大好時機,卻要參加農業生產。此歌所記內容並擬《小兒郎》調,是對接受再教育的諷刺和否定。

《小兒郎》:即歌曲《讀書郎》,《小兒郎》是其別稱。作者宋揚,湖北漢川馬口人。該歌曲作於1944年,麵世後深受社會喜愛,唱遍了國統區、淪陷區和解放區,還唱到了海外。

工分:曾在農村中通行的一種個人勞動情況記載,也就是所謂的“評工記分法”,每到農曆年底,各生產單位按個人工分所得多少進行總核算兌現。當時農村流傳有“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的說法。工分起源於農業生產互助組,在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農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推行,逐漸廢止。

鍍金:此處作比喻義,到某種環境中去深造、鍛煉而換取的虛名。 招工:當時有一些專門針對知識青年的返城招工,但名額有限。

是時,一首名曰“我愛武漢的熱幹麵”在知青口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廣為流傳:

我愛武漢的熱幹麵,二兩糧票一毛錢。街頭巷尾到處有,過早一碗蠻方便。芝麻醬香味在我身邊飛舞,三把兩樣已經吃完。啊……,上海佬愛陽春麵,川妹子愛擔擔麵,要問武漢伢愛什麽?我愛家鄉的熱幹麵。 我愛武漢的熱幹麵,夢中一撈又一碗。加點辣子胡椒麵,捧在手裏拌一拌。油鹽醬醋一樣不少,蘿卜小蔥星星點點。啊……,蘭州人愛拉拉麵,太原娃愛刀削麵。最後用湯涮涮碗,我愛武漢的熱幹麵。

由袁厚翔提供。

此謠套用《我愛祖國的藍天》曲調,重新填詞,產生和流行於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即知識青年大規模下放農村那段日子。

從繁華的城市來到僻遠的鄉村,苦悶、彷徨、失落縈繞在心頭,初嚐人生艱辛的武漢知青隻得用懷念家鄉的小吃來表達鄉思,排譴鄉愁,寄托期盼,而吟唱最受大眾歡迎的武漢熱幹麵,就成了他們的精神會餐和情感寄托。

熱幹麵,:武漢最具特色、最普遍的小吃,為我國“五大名麵”之一,常用來“過早”,武漢日銷近百萬碗。當時,二兩糧票一角錢,可買一大堆碗。芝麻醬是熱幹麵最主要的、最關鍵的,也是最著特色的調料。三把兩樣:形容動作敏捷利索,樣,此處讀yān。一作三般兩樣、三把兩下(hà)。一撈:加工熱幹麵的一個程序,將準備好的熟麵放入笊籬(舊時多為竹製)中,在開水鍋裏燙一下,然後撈起,放入碗中。涮碗:熱幹麵吃完以後,還有些芝麻醬等調料巴在碗上,很多人習慣用開水涮涮碗,然後喝下。湯,指下麵用的原湯原水。 另有一首同名歌曲,為知青傳唱的另一個版本,除了熱幹麵以外,還有一些武漢風味小吃、特色糕點,同樣表現出對故土的由衷讚美和深切懷念。

我愛武漢的熱幹麵,二兩糧票一角錢。小桃園為我燉雞湯,五芳齋替我包湯圓。四季美湯包有湯有水,汪玉霞喜餅又大又甜。啊,啊,老通城豆皮香,老會賓包子鮮,你要問我愛吃什麽,我愛蔡林記熱幹麵。

武漢還有不少知青歌曲,有歌頌家鄉的,有思念親人的,有表達鄉愁的,婉轉纏綿,如今快成絕響了。

幹部下放宣傳畫

知青下放宣傳畫

農村工分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