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蘇聯老大哥

蘇聯老大哥,吃飯吃得多;蘇聯老大嫂,吃飯吃得少;蘇聯老大姐,吃飯吃一點;蘇聯老大爹,吃飯吃一些;蘇聯老太婆,吃飯吃一坨;蘇聯老大媽,一吃一大搳。 由田聯申提供。

一大搳:形容很多,凡是手能夠到的都把它弄在懷裏;搳,hā,手指抓物;《廣韻》搳,搔也。俗作哈。

這首童謠將“蘇聯老大哥,老大嫂、老大姐、老大爹、老太婆、老大媽”與“吃飯”連起來一一述說,合轍押韻,幽默有趣,既有“滑稽搞笑”的童謠特色,又有武漢方言的特有韻味。

前蘇聯曾經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對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對中國革命與建設道路的選擇起過重要作用和影響。在中蘇關係蜜月期,尤其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政府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一些難得的援助,他們派遣了大批專家顧問幫助建設,為中國培訓技術幹部,並接受中國的留學生和進修生等。在現在看來,這樣的國際交往是很普通的事情,而在當時卻隻有蘇聯才有能力做到,才能夠做得到。這些幫助對解放初期的中國經濟建設,無疑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因而有“蘇聯老大哥”這樣的曆史稱呼。

武漢人早在19世紀中期就知道俄國人了,那時有許多俄國人到漢口做茶葉生意,他們把漢口稱為“東方茶港”,並攜手中國人開辟了一條以漢口為起點,借道漢水北上,過河南,進山西,越大漠,至恰克圖,經莫斯科,聖彼得堡,繼而通向歐亞的萬裏茶道,這條茶道橫亙了半個多世紀,被喻為聯通中俄兩國商貿友誼的“世紀動脈”。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俄、法兩國以迫使日本歸還我遼東半島有"功"為由,強迫清政府在漢口擇定一個地區,建立它們的租界。俄租界位於漢口英租界與法租界之間,平麵圖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L。1920年由中國代管,1924年正式收回,改為漢口市特二區。

讓武漢人再一次強烈感受俄國人的是抗戰時期的武漢大空戰,那時蘇聯已經建立,但大多數武漢民眾還是戲稱他們為“俄國苕”。在保衛武漢的多場空戰中,100多名蘇軍誌願隊戰士犧牲,部分埋葬在漢口萬國公墓。1956年,其遺骸遷至解放公園現址建烈士墓,並豎立“蘇聯空軍烈士墓紀念碑”以示紀念,墓碑上共鐫刻著15位烈士的名字。經俄羅斯大使館、俄羅斯國立軍事檔案館以及中方有關人員重新查證,2015年6月,確定共有29位蘇聯空軍誌願隊成員在武漢犧牲,另外14位烈士的名字將補增鐫刻在墓碑之上。

據有關資料,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中國的重點建設項目有156個,其中在湖北安排了8個項目,它們是:1.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鋼鐵聯合企業),武鋼是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每年提供的鋼材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一成;2.武漢重型機床廠;3.武漢鍋爐廠,當時是我國最大的特種爐生產廠;4.武昌造船廠,武船是我國內地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5.武漢肉聯;6.青山熱電廠;7.大冶有色金屬公司;8.武漢長江大橋,其中布點武漢的有七大項目。

是時,在武漢能夠見到的外國人,基本上是蘇聯人,他們高大魁梧的身材,隆鼻凹眼的長相,略帶彈舌的腔調,親切友善的態度,引人注目的打扮,都給武漢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文化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看蘇聯書籍,聽蘇聯故事,唱蘇聯歌曲,觀蘇聯電影,跳蘇聯舞蹈,以及學習俄語等,都成為社會潮流和社會要求。蘇聯服飾也闖入時尚領域,什麽“布拉吉、烏克蘭襯衫、蘇聯大花布、列寧裝”等,那時人們沒有太多選擇,在品種單一,色彩單調、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些無疑都是令人羨慕的。

為在武漢舉辦“蘇聯經濟、文化建設成就展覽”,由蘇聯援助,在漢口解放大道一側興建了“武漢中蘇友好宮”,1956年3月建成開放,這是中國四大中蘇友好宮之一,莊嚴而又恢宏,中蘇關係惡化之後改名武漢展覽館。現在,建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另三座同樣風格的展覽館保存良好,而武漢展覽館卻在1995年春天被炸毀,至今仍被武漢市民視為難以彌補的曆史缺憾。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蘇聯老大哥”的說法漸漸從人們口中淡出了。

老人們記憶中還有孩童時代歌謠:

我有一分錢,騎馬到蘇聯;蘇聯老大哥,把我送到莫斯科。

孩童世界,的確天真爛漫,充滿詩情畫意。一分錢,騎著馬兒,就能夠到蘇聯,還要到莫斯科,輕輕幾句話,就使自己徜徉在成年人所遺棄的幻想和愉悅之中。

蘇聯電影海報

中蘇友好宣傳畫

武漢中蘇友好宮

武漢中蘇友好宮明信片

武漢中蘇友好宮參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