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哎呦 我的“神”

三皇街的老人們,各有各的宗教信仰,信佛信神,各行其道,互不幹擾,有融有合,在神佛麵前,人們顯得慈善、大度、寬容了許多。

基督教是洋教,一般來說其信徒文化層次,社會地位要高一點,令人奇怪的是,三皇街也有幾個虔誠的基督教徒。領頭的是個婆婆,按年齡我應該叫她一聲“太”,不知為什麽,大人要我叫她“環芝伯伯”。環芝伯伯見人一臉笑,開口便是“以馬內利、哈利路亞”,嘴裏經常念念有詞:耶酥愛我,我愛耶酥。

漢口黃石路的榮光堂,原名格非堂,1931年興建,是武漢市現存最大的基督教禮拜堂。離三皇街不很遠,環芝伯伯很虔誠,每周按時到那裏去做禮拜,把我帶去了幾次,他們做禮拜,我去好玩,偶爾也在其要求之下,學著頂禮膜拜。

我對榮光堂的氣氛、狀況還有點印象,禮拜大廳在二樓,穹隆形大的大屋頂,教堂裏有許多大幅的畫像,色彩豔麗、明亮,有聖母抱子,有耶穌牧羊。

街上篤信道教的比較少,但有一些傳統的道教習俗。武漢最有名的道觀是長春觀,在武昌,信徒們逢年過節才到去拜神,平日就在家裏弄幾尊瓷質的“三清、財神”敬一敬。

我記得六十年代初,街上老人走了,還請人念經、趕鬼、做法事,有個道士姓劉,據說他趕鬼是很有名的。趕鬼的時候是不讓小孩子多看的,關鍵時候要把小孩統統趕到門外,說是怕沾了“鬼星”。

傳言小孩子的眼睛不一樣,可以看見鬼,我卻一次也沒有見過,大人們就說我“火因”高,火很旺,鬼不敢纏。又說狗能見到鬼,狗之所以哭,是狗預先知道,鬼要了哪個人的命,狗哭,是要死人的。城裏沒有狗,這話也得不到驗證。

有家馬姓回民,教民,自然是信伊斯蘭教。平時跟我們也差不多,隻是每次殺雞,要跑到廣益橋清真寺去,請阿訇念經後再予宰殺。廣益橋過去和六渡橋一樣,曾經是個橋,那裏的清真寺有300多年的曆史,仿阿拉伯穹頂建築形式,頗為壯觀,隻是大門凹進,顯得有些拘束。

老年人講究傳統,恪守教規,年輕人好象無所謂,比較隨意。這家老大在廠裏食堂最喜歡吃的是汽水肉,公開吃,回家就悶不做聲,街上的人都曉得。看見我們過年炸肉丸子,他們也學著炸,隻是牛肉盡是瘦肉筋子,他老大自己說,不如大肉丸子的好吃。這家人是街上最幹淨的一家,洗澡比我們勤多了。

佛教最深入人心,信菩薩的最多見,好些人開口就“阿彌托佛、菩薩保佑”,很自然。街上有位女齋公,是個居士,吃了一輩子的齋、念了一輩子佛、上了幾十年的班,遭了幾十年的“業”。她心地善良,終身未嫁,到老還是姑娘,按舊規矩,不能叫她“太(奶奶)”,隻能叫她“齋公爹爹”。

武漢佛教有四大叢林,最有名的是漢陽的歸元禪寺,三皇街的人家信不信佛,基本上都去那裏燒過香,數過羅漢,家裏有客人遠道而來,也要帶他去歸元寺拜一拜。

棲隱寺山門

三皇街附近的美仁街,也叫美人街,文革改名勤勞街。葉調元在《漢口竹枝詞》裏戲道“美人街上美人無”,如果就是指這條街話,那它的曆史就很長遠了。美仁街有塊佛門善地叫棲隱寺(棲隱寺),是一個女眾叢林,即尼姑寺廟。

棲隱寺旁邊是“居士林”,二者實際已然融為一體。所謂居士林就是居士的道場,是信佛而沒有出家的人念經念佛的地方,三皇街上的人都叫它“小佛教會”,其正名是“漢口佛教正信會”。它成立於民國9年(1920年),是一個以弘通佛法、昌明佛化為宗旨的佛教居士團體。正信會宣講佛經,廣施善事,特別是賑濟漢口水災、支援武漢抗戰等,讓它聲名遠揚。其影響居國內在家學佛團體的前列,而且銘傳海外。

街上信佛的人,平素日就去小佛教會,隻有逢年過節,才去漢陽的歸元寺。我小時候就經常去那裏玩,還拜過佛,敬過香。

記得**掃四舊,破除封建迷信,尼庵的住持也成了革命對象。批鬥她時,老尼因長時間站立,昏了過去。醒來後,有人怒斥其裝死。老尼卻淡然言道:死,還不到時間,再過三天,才是我的“往生之日”。佛徒把去世稱為“往生”,當時,誰也不相信,誰也沒在意這句話。三天過後,老尼無疾而終,人們這才大驚失色,紛紛言傳。那些批鬥過她的人個個心裏隻打鼓,口裏雖言道“這是碰巧”,心裏卻直念“菩薩保佑”。

棲隱寺後來被改為皮革加工廠和拖把廠,一段時間,裏麵總是臭烘烘的,現在已經複建重修。

不管信什麽,三皇街的人還有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敬祖先,祭祖人,都相信自己的先人有靈,能夠保佑家人,賜送幸福,施降平安。

過去,家家戶戶的堂屋裏都擺有一張條案,高有一米五左右,我們把它叫做“香幾”,其實就是一種供台,也叫條案。條案的兩邊可以放些雜物,如瓶子杯子牙膏牙刷等,中間卻不能亂擺亂放。文化革命以前,中間一般都供有祖宗牌,香爐碗,或者是貼張“天地國親師”的紅紙,還有供祀壽星財神、觀音菩薩、彌勒羅漢的。文化革命掃四舊,把這些統統掃掉了,人們就在條案中間擺“忠字台”,放“紅寶書”,擺放毛主席的像。

三皇街老街坊們,七月十五都要燒紙祭祖,就像楚劇《百日緣》中董永唱的那樣:“七月十五是中元,家家戶戶祭祖先”。七月半,鬼門開,又叫鬼節,據說這一天,鬼們可以自由活動。燒紙錢又叫“叫錢紙”,在黃表紙上麵打一些孔,便是冥錢。先在地上用碳灰畫三個大圈,據說在圈內燒紙,“錢”不會讓孤魂野鬼搶去。一邊燒要一邊恭恭敬敬地叫,能夠說得清楚的祖先要一個一個地請出來拿錢,誰是誰的錢也要預先分清楚。

家家戶戶最講究吃年飯,各地風俗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致的,但在三皇街,不管其家源自何方,幾乎都統一把時間定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飯帶守夜。

飯前要祭祖、要“醮飯”,把先人請回團圓,叫得出名字的,要分別擺上碗筷,一個個的叫,一個個的請。在請他們與後人一起享用盛宴的同時,也順便匯報情況,談談願景,祈求先人保佑家道興旺,闔家平安。

民間習俗中不乏深刻的傳統教育,代代相傳,代代修正,我們是一個飲水思源,銘記恩情,崇尚知根知底的民族。

宗教對於普通百姓來講,最大的意義在於心靈寄托。神在心中,就會有幾分敬畏之感,人之舉止言行就會有一定的約束;神在心中,就會感到有主心骨,有精神支柱,人之未來就有希望,人之行事就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