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曾經的驕傲,六渡橋小學!

我的母校六渡橋小學位於漢口六渡橋,曾經是繁華鬧市中的明星,人們心目中公認的名校,曾經名重一時。

六渡橋小學原名漢口第九小學,也叫過武漢市第二十一小學,1955年,武漢市取消小學按序號編名,統一以所在地域或特色稱呼為名,遂更名為六渡橋小學。但附近老一點的居民一直叫它“九小”,九小叫起來親切,有曆史感。

提起九小,首先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曾任漢口市市長、國民黨的政要人物——吳國楨。1931年,漢口水災,災後元氣大傷,百業凋零。1932年,吳國楨上任後,抓災後重建,有所作為。吳國楨是清華大學的畢業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問高深,重視教育,在市政經費困難條件下,他出麵集資,多方籌措,在漢口水廠附近建立了一所女子職業學校(後改為市二女中,今為十七中學),在六渡橋建立了一所完全小學,當時定名為漢口第九小學。最難能可貴的是,吳國楨還懂教育,他強化完善了中小學督學製度,整飭校風,整頓學風,大興教研之風,使得當年漢口的基礎教育有較大起色。

過去,武漢的小學有初小和高小之分。初小指小學一至四年級,高小指小學五至六年級,同時辦有初高小的小學叫完全小學。漢口九小從創辦開始就是一所完全小學,且文氣旺,校風正,社會聲譽一直很好。

我是1961年進入六渡橋小學的,正好滿七歲。能夠跨入學校門檻似乎很簡單,當時是學校老師到三皇街來招生,我拿著戶口去報名,老師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回答了幾個簡單的問題,老師在我的名字下麵打了一個勾,就這樣我被“勾”進了這個學校。後來聽大人們說,那天凡是自己去報名的,也就是說沒有大人帶著報名的,一律錄取。我慶幸沒有人帶著我報名,我們街上和我同齡的孩子並不是都能上九小的,有的去了清芬路小學、有的去了福建街小學、有的去了滿春路小學。

六渡橋小學方位圖

六渡橋小學當時是一所公辦全日製實驗小學,“公辦全日製實驗小學”這九個字就很不簡單。

有篇課文至今記得:“爺爺七歲去放牛,爸爸七歲去逃荒,今年我也七歲了,背起書包上學堂”。解放前,讀書是少數人的事,窮人的孩子是很少能夠上學受教育的。

解放初期,地方政府一方麵對成人抓掃盲,一方麵則抓學齡兒童普及小學教育,這是大好事。但一下子冒出了這麽多的孩子要讀書、要上學,師資、校舍、經費都成問題。於是,武漢市就有不少由各個街道自己想辦法舉辦的民辦學校。民辦學校條件很差,有的就在街上租了幾間民居,有的課程不能開足,僅能教學生識幾個字,學點簡單的算術,教學質量不能保證。在六渡橋小學就曾經流傳有一首歌謠嘲笑民辦學校:民辦小學“懷”(差)又懷,棺材板子當黑牌(黑板),“懷貨”老師來教書,教的學生都是豬。(童言無忌!)即便是公辦學校,也不都是全日製,有的還實行“二部製教學”。所謂二部製教學,就是學生每天隻上半天課,另外半天要騰出教室讓別的班同學上課,一間教室,兩個主人,輪流上課,人休息教室不休息。為了保證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這當然是沒有辦法的權宜之計,但它對教育教學肯定是有影響的。六渡橋小學是全日製,我們除了星期四下午老師政治學習以外,每星期要上五天半的課。

六十年代初,武漢市有少部分條件好的中小學實施“十年一貫製(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教學”,六渡橋小學、武昌實驗小學、惠康裏小學等就是其中的幾所實驗小學。別的學校要讀六年,我們隻讀五年就可以畢業,僅此一點,就足以讓我們感覺到與眾不同了。

記憶中的學校莊重、氣派、精致、美觀。

校門口十分敞亮,右邊種有幾棵大半年的時間裏都是花團錦簇的夾竹桃,還有葡萄架藤連接左右,左邊的平房是學校傳達室。迎門是一棟兩層略帶西式風格的長方形建築,繁體的楷書“禮堂”兩字十分醒目,閃閃發亮。下麵是禮堂,禮堂的正門兩邊有花壇,上麵是辦公大廳,所有的老師都在大廳裏辦公,還有些小間,分別是領導辦公室、圖書室、保管室等。

禮堂是個亮點,當時不要說一般的小學,就是好多中學都不曾有過禮堂,而我們學校有。它給我留有許多美好的回憶。

禮堂的三麵均有教室與之對應並立,兩邊有樓梯相通。整個建築的牆、柱均為磚石結構,樓板、樓梯、走廊、欄杆則係木質,樓板上塗有油漆,教室裏四周有護牆板,頂上有天花板,還是很講究的。教學樓後麵是大操場、露天舞台以及學校附屬的、頗具規模的幼兒園。大操場旁有道側門通向清芬一路,厚重的兩扇大木門,很少打開。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感覺到六渡橋小學吸引力不如從前了,好象在走下坡路。班上有位父親在江漢區委工作的同學要轉學,我問他為什麽,他說他爸爸說的,這個學校現在不行了。

老師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老師說,就是因為這邊(三民路這邊,指三皇街、長堤街、鍾台街一帶)的學生招得太多了,這邊的學生就是比那邊(三民路那邊,指美成劇院附近,積慶裏一帶)的學生差一些,不如那邊學生聰明,家庭教育也不行。這句話後來被人用大字報揭發出來了,遭到了批判,罪名是“歧視勞動人民子弟”。很奇怪,好象“那邊”就不是勞動人民。

我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開始了,中央揪出了“三家村”,省裏也揪出了“三家村”,六渡橋小學也揪出了“三家村”……後來聽說六渡橋小學更名為“紅焰學校”,還辦過“戴帽子的初中”,再後來,就不知道了。

現在有許多事情,想記,記不住;過去有許多事情,想忘,忘不了。

六渡橋小學,我忘不了你,請接受我的深深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