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中國北魏時期,曾出現過一位偉大農業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賈思勰,朝廷封他縣官,他並不好好幹,成天跑到鄉下去研究農業生產,還寫出一部大書:《齊民要術》。這部書對中國曆代農業生產起到了推動作用,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

可惜,今天有許多人並不認識這位古代農學家。

年輕好學

賈思勰祖籍山東益都,今天的壽光市,自幼生長在一個農民世家,家裏雖然不怎麽富裕,但是,這個家庭卻與眾不同,全家人舍不得吃好,舍不得穿好,卻舍得花錢買書,買各種各樣的書。賈思勰的爺爺藏書千卷,到了賈思勰父親這一代,家裏的藏書可以用“汗牛衝棟”來形容,滿廳滿房裝的都是書!

賈思勰從小就是個愛看書的孩子,整天捧著書看,可以說,賈思勰肚子裏的那些學問,學校老師教的,沒有他在家看書學到的多。甚至,那些教書老先生不懂的,他也懂。

老教書先生飯後口渴,讓一個學生到地裏去摘個瓜來吃。

賈思勰說:“今天是五月半,瓜尚未成熟。”

老教書先生問他:“你怎麽知道瓜沒熟?”

賈思勰說:“五月桃杏六月瓜,請先生等幾天再吃瓜。”

老師不信,讓那個學生到地裏摘了一個瓜來,結果,真是個又苦又嫩的生家夥。

賈思勰才十七八歲,就成了當地最有學識的人。朝廷得知這個消息,就封他到山東高陽縣去當官。那些差人吹吹打打,用大轎將賈思勰抬進官府,給他換上官服官帽。可賈思勰覺得這身穿戴並不自在,讓他整天坐在官府的太師椅上,心裏逼得慌,一有空,愛到鄉下田邊去走走瞧瞧,看看百姓如何耕作,怎樣鋤禾。他覺得,天下農民最偉大,沒有他們四季辛苦勞作,天下人怎麽活?

有時看得心裏癢癢,就脫掉鞋子,親自下地插秧,親自割麥打場,農民流多少汗,他也流多少汗。他覺得流了汗比坐官府舒服,並且能學到了許多自己不懂的知識,他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就把學到的一點一點記下來,變成自己的學問。

一天天,一年年,這樣的文字記多了,就成了重要的學問——幹脆,縣官不當了,告老還鄉,做自己的學問去。

著書立說

賈思勰把自己平時記錄下來的片片段段,歸成類,做成一本書,給書起了個名字:《齊民要術》

《齊民要術》全書共九十二篇,分成十卷,正文大約七萬字,注釋四萬多字,共十一萬多字。此外,書前還有《自序》和《雜說》各一篇。引用前人著作有一百五十多種,記載的農諺有三十多條。全書介紹了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方法,各種經濟林木的生產,野生植物的利用,家畜、家禽、魚、蠶的飼養和疾病的防治,以及農、副、畜產品的加工,釀造和食品加工,以至文具、日用品的生產等等,幾乎所有農業生產活動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

《齊民要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農學體係,全書結構嚴謹,從開荒到耕種;從生產前的準備到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釀造與利用;從種植業、林業到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論述全麵,脈絡清楚。在學科類目劃分上,基本依據每個項目在農業生產、民眾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來安排順序。

把土壤耕作與種子優選列於首位,要求種子單選、單收、單藏、單種種子田、單獨加以管理的方法。

在栽培植物方麵,對農田主要禾穀類作物作重點敘述。豆類、瓜類、蔬菜、果樹、藥用染料作物、竹木以及檀桑等也給予應有的位置。

在飼養動物方麵,先講馬、牛,接著敘述羊、豬、禽類,多是各按相法、飼養、繁衍、疾病醫治等項進行闡說,對水產養殖也安排一定的篇幅作專門載說。

敘述的農業技術內容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並對當時北魏疆域以外地區的植物,也做了搜集。

難怪人們將《齊民要術》稱這為世界農業的百科全書!

為了弘揚賈思勰這種民族精神,表彰他對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山東省淄博市齊城建起一座“賈思勰紀念館”。賈思勰石雕像屹立門台前,他白發飄然,手撚胡須,右手捧書凝思。這位偉大的農耕哲人,一千六百多年後,又活人一般,出現在他的子孫們麵前。

館內通過大量的文字版麵介紹、繪圖說明、實物展示、照片、沙盤等手段,係統展示了賈思勰的思想體係和科學成就。迎門是《齊民要術》的巨大模型,書麵上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照得通館金碧輝煌!照耀著古老的中華農業的過去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