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茈碧湖日記

《遊茈碧湖日記》是崇禎十二年(1639)二月徐霞客遊茈碧湖逐日所記,詳見《滇遊日記七》。

茈碧湖在浪穹縣,因洱海發源於縣境,近代改名“洱源”。

長堤將湖分為兩半,北為深海,有水溢出,稱“洱源海”;南為淺湖,水麵較寬,稱“茈碧湖”。長堤為覽景遊憩的勝地,堤上有著名的九炁台溫泉及真武閣。徐霞客於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連續三天暢遊茈碧湖,考察九炁台溫泉,十分盡興,對茈碧湖的山光水色稱羨不已。

從明末至今,茈碧湖縮小了不少,淺水區已全部成陸地。用《徐霞客遊記》的記錄與茈碧湖的現狀進行比較,可以探知該湖的變化情況。洱源被譽為“熱水城”,《徐霞客遊記》對該縣的溫泉多有記載。近年來,洱源的溫泉正逐步獲得開發。

十八日 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餘貲,為送浪穹。遂南行二裏,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裏,至牛街子①。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行塢中,為浪穹間道。蓋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於是西南從支坡下,一裏,過熱水塘②,有居廬繞之。餘南行塍間,其塢擴然大開。西南八裏,有小溪自東而西注。越溪又南,東眺三營③,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橫之溪,已全為浪穹境矣。三營亦浪穹境內,餘始從雞山聞其名,以為山陰也,而何以當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險要,特立三營以控扼之。土人呼“營”為“陰”,遂不免與會稽之鄰縣同一稱謂莫辨矣④。

【注釋】

①牛街子,今仍名“牛街”,在洱源縣北境。

②熱水塘,即“溫泉”,此處專指牛街溫泉。該溫泉至今仍存,在牛街稍南的公路邊。

③三營,今名同,在洱源縣北境。

④“土人呼‘營’”二句,明朝時置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同為其附郭縣,治所皆在今浙江紹興市。

【譯文】

十八日 天亮時催促吃飯,但挑夫逃走了。過了好一會兒,店主人多索要酬金,幫我送行李到浪穹縣。於是往南行二裏,過了一座石橋,沿著東山麓往南走,走了七裏,到牛街子。沿山往南去,是到三營的大路;從岔路向西南,過熱水塘,在塢中行走,是到浪穹縣的小路。原來這裏已經是浪穹縣、鶴慶府間犬牙交錯的接壤地帶了。於是往西南順著支坡往下走了一裏,經過熱水塘,有民居環繞。我往南從田間走,山塢豁然開朗。往西南走了八裏,有條小溪從東向西流。越過小溪又往南走,向東眺望三營,傍靠在東山麓的村落很是興盛,山峰也更高大;向西眺望溪流,靠近西山麓的土地更肥沃;越過這條橫穿山塢的小溪,已經完全屬於浪穹縣境了(三營也在浪穹縣境內,我最初在雞足山聽到三營之名,以為是山陰,但為什麽位於山南呢?到了這裏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時,因為該地形勢險要,專門建立三營來控製。當地人讀“營”為“陰”聲,於是不免與紹興府會稽相鄰的山陰縣稱謂相同而不能分辨了)。

又南十裏,則大溪①自西而東向曲。由其西,有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裏,溪複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裏,於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裏,則大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梁南跨之,而梁已中圮②,陟之頗危。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關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東橫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為二。

【注釋】

①大溪,即今?茨河。

②中圮(pǐ),中途衰敗。

【譯文】

又往南走十裏,大溪從西向東彎曲流轉。沿著大溪往西走,有木橋南北橫跨溪上,橋左右都有村舍。往南過橋,從溪西岸走三裏,溪水又從東向西彎曲。又過橋從溪東岸走三裏,溪水向西靠近西山往南突的山口,道路向東南登隴而行。走了四裏,大溪又從西往東彎曲,石橋南北橫跨溪上,但橋中間已經坍塌,過橋比較危險。橋南的住家也頗興盛,有座東南向的關帝廟,這裏就是大屯。大屯西麵,山北從西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南聳起,其東南又有一座山,南邊從東部大山分出支脈往北聳起,像保持平衡般,東西交錯相對,但中間並不相接。大溪水往北衝向出洞鼻的東垂,又轉向南,環繞東部橫山的西麓,像梭子那樣從山縫穿過。兩座山分別懸立在塢中,山塢也像被分為兩部分一樣。

於是又西南行塍間,三裏,轉而西,三裏,過一小石梁,其西則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達於城。乃遵堤西行,極似明聖蘇堤,雖無六橋花柳,而四山環翠,中阜①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魚舫泛泛②,茸草新蒲,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灩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西二裏,湖中有阜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龜。北有一回岡,高四尺,長十餘丈,東突而昂其首,則蛇石也。龜與蛇交盤於一阜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而龜之口向東南,蛇之口向東北,皆張吻吐沸,交流環溢於重湖之內。龜之上建玄武閣,以九穴環其下,今名九炁台③。餘循龜之南,見其齶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缺,其水熱不可以濯。有僧見餘遠至,遂留飯,且及夫仆焉。其北蛇岡之下,亦新建一庵,餘以入城急,不暇遍曆。

【注釋】

①阜(fù),土山。此處指土山形成的小島。

②泛泛,**漾的樣子,浮動的樣子。

③九炁(qì)台,今名九氣台溫泉,在洱源縣城東郊九氣台村,水溫達76℃,可燙熟雞蛋。當地群眾並從溫泉溝道上刮取天生磺。村周圍今已成陸地。炁,同“氣”。

【譯文】

於是又往西南方向行走在田間,走了三裏,轉而向西,又走三裏,過一座小石橋,橋西是浩**的平湖,北邊和浪穹海子相連,南邊映襯山色,而西邊城牆聳立,湖中有堤為界,堤一直往西通到城。於是順著堤往西行,此堤和西湖的蘇堤極其相似,雖然沒有六橋花柳,但四周青山環繞,湖中的小島如珠串,又為西湖所不及。湖中漁船泛泛,新長出的蒲草毛茸茸的,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灩的意境,此湖名為“茈碧”,真是名副其實啊。往西走二裏,湖中有小島懸在中央,島上有上百戶人家居住。島南有一塊石頭突起,高六尺,長三丈,形狀如龜。島北邊有一道迂回的山岡,高四尺,長十多丈,東端突起如昂首,是蛇石。龜和蛇交錯盤踞在一島之間,周遭有九個沸泉騰溢的洞穴,而龜口向東南,蛇口向東北,都張著口噴吐沸泉,泉水在湖內交流環溢。龜石上建有玄武閣,因為九個洞穴環繞其下,如今被命名為九炁台。我沿著龜石往南走,看見龜齶中泉水沸騰,龜上唇覆蓋突出,應是被人敲打缺失了,水很熱,但不可用來洗滌。有僧人看見我遠道而來,就留我吃飯,且連挑夫、顧仆一起留下。

島北的蛇岡下也新建了一座庵,我因為急著進城,無暇遍遊。

由台西複行堤間,一裏,度一平橋,又二裏,入浪穹①東門。

一裏,抵西山之下,乃南轉入護明寺,憩行李於方丈。寺東向,其殿已久敝,僧方修飾之。寺之南為文昌閣,又南為文廟,皆東向,而溫泉即洋溢於其北。既憩行李,時甫過午,入叩何公巢阿,一見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②,仍命其長君送至寺宿焉。何名鳴鳳,以經魁初授四川郫縣令③,升浙江鹽運判官。嚐與眉公道餘素履,欲候見不得。其與陳木叔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餘心愧之,亦不能忘。後公轉六安州知州,餘即西遊出門。至滇省,得仕籍④,而六安已易人而治;訊東來者,又知六安已為流寇所破,心益忡忡。至晉寧,會教諭⑤趙君,為陸涼人,初自杭州轉任至晉寧,問之,知其為杭州故交也,言來時從隔江問訊,知公已丁艱先歸。後晤雞足大覺寺一僧,乃君之戚,始知果歸,以憂離任,即城破.抵家亦未久也。

【注釋】

①浪穹,明時為縣,隸屬鄧川州,即今洱源縣。

②更(gēng),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及更”就是直到天黑後打更。

③經魁,明朝科舉製度以五經取士,每經各取一名為首,稱為“經魁”。郫縣,隸屬成都府,即今四川郫縣。

④仕籍,官吏的名冊。

⑤教諭,縣學中主持祭祀和考試、教育和管束生徒的學官。

【譯文】

從九炁台西邊往堤上走,走了一裏,過一座平橋,又走二裏,進入浪穹縣城東門。走了一裏後,到達西山下,於是往南轉進護明寺,把行李放在方丈居室中。寺廟朝向為東,大殿已經破敗久矣,僧人正在修整。寺的南麵是文昌閣,再南是文廟,都是朝向東麵,而溫泉就從寺北部流出。放置完行李後,時間剛過中午,於是進城拜訪何公巢阿,何公一見麵就拉著手臂請我進去,大家欣喜萬分,相見恨晚,留我飲酒到天黑打更時分,才讓他的長子送我到寺中住宿。何公名為何鳴鳳,最初以經魁的身份被任命為四川省郫縣知縣,後提升為浙江省鹽運判官。(他曾經和眉公說起我那平凡質樸的履曆,想探望我卻沒能如願。他寫給陳木叔的詩有“死愧王紫芝,生愧徐霞客”之句,我覺得受之有愧,也難以忘懷。後來何公升任六安州知州,我已出門往西遠遊。到雲南省後,看到官吏的名冊,六安知州已經換人擔任;問東邊來的人,得知六安州已經被流寇攻破,心中更加憂慮。到晉寧州時,見到學師趙君,趙君是陸涼州人,當初從杭州轉到晉寧州任職,詢問後得知其是何公在杭州的故交,他說來就任時在與六安州隔江相對的地方打聽,方知何公因父母去世已經先回來了。後來我在雞足山大覺寺見到一個僧人,是何公的親戚,方才知道何公果真回來了,他因父母去世而離任服喪,之後六安州城就被攻破,他也剛到家沒多久。)

十九日 何君複具餐於家,攜行李入文廟西廡,乃其姻劉君匏石讀書處也。上午,何君具舟東關外,拉餘同諸郎四人登舟。

舟小僅容四人,兩舟受八人,遂泛湖①而北。舟不用楫,以竹篙刺水而已。渡湖東北三裏,湖心見漁舍兩三家,有斷埂垂楊環之。

何君將就其處,結樓綴亭,綰納湖山之勝,命餘豫題聯額,餘唯唯。眺覽久之,仍泛舟西北,二裏,遂由湖而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蘆,而中束如葫蘆之頸焉。湖大而淺,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東為出洞鼻,西為頭村,北為龍王廟,三麵山環成窩,而海子中溢,南出而為湖。海子中央,底深數丈,水色澄瑩,有琉璃光穴從水底噴起,如貫珠聯璧,結為柱幃,上躍水麵者尺許,從旁遙覷水中之影,千花萬蕊,噴成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所謂“靈海耀珠”也。山海經謂洱源出罷穀山,即此。楊太史有《泛湖窮洱源》遺碑沒山間,何君近購得之,將為立亭以誌其勝焉。從海子西南涯登陸,西行田間,入一庵,即護明寺之下院也。何君之戚,已具餐庵中,為之醉飽。下午,仍下舟泛湖,西南二裏,再入小港,何君為姻家拉去,兩幼郎留侍,令兩長君同餘還,晚餐而宿文廟西廡。

【注釋】

①湖,此湖明代稱“浪穹海子”,又稱“寧湖”“明河”,即今茈碧湖。據《明一統誌》大理府山川:“明河(即)寧湖,在浪穹縣西北五裏,周回五十裏,水色如鏡。”

【譯文】

十九日 何君又在家備下飯,我帶著行李來到文廟西廂房,這是他的姻親劉匏石君讀書的地方。上午,何君在東關外準備了船,帶著我和他的四個兒子上船。船小,僅能容下四個人,於是兩艘船共乘八人,往北遊湖。船不用槳劃,隻用竹篙撐水就行了。在湖中往東北行三裏,湖心有兩三家漁舍,有斷埂垂楊環繞,何君準備在這裏建蓋樓房,點綴亭閣,飽覽湖光山色的美景,讓我預先題寫對聯匾額,我答應了。眺望觀賞了很久,然後**舟往西北行,過了二裏,就從湖進入海子。南麵是湖,北麵是海,形狀像是葫蘆,而中部狹窄處猶如葫蘆的脖頸細處。湖大而水淺,海小而水深,湖名為茈碧,海名為洱源。東邊出到洞鼻,西邊是頭村,北邊是龍王廟,三麵環山,形成深窩,而海水從其中溢出,往南流出去形成湖。海子中央,海底有數丈深,水色清瑩,放射出琉璃光芒的洞穴從水底噴起水珠,如一串串珍珠美玉,結為水柱帷幕,往上躍出水麵一尺多,從旁邊遙觀水中的影像,如千花萬蕊,凝成珍珠樹,粒粒分明,絲絲不亂,即是所說的“靈海耀珠”之景。《山海經》中說洱源發源於罷穀山,就是這裏。楊太史的《泛湖窮洱源》遺碑埋沒在山中,何君最近收購到,準備為碑立亭以標明這一佳境。從海子西南岸登陸,往西從田中走,進入一座庵,是護明寺的下院。何君的親戚已在庵中準備了午餐,我們飯飽酒足。下午,依然上船遊湖,往西南行二裏,又駛入小港,何君被姻親家拉去,留下兩個小兒子作陪,兩個大兒子和我一起返回,晚飯後住在文廟西廂房。

二十日 何君未歸,兩長君清晨候飯,乃攜盒抱琴,竟堤而東,再為九炁台之遊。擬浴於池,而浴池無覆室,是日以街子①,浴者雜遝,乃已。遂由新庵掬蛇口溫泉,憩弄久之,仍至九炁台,撫琴命酌。何長君不特文章擅藻,而絲竹②俱精。就龜口泉瀹③雞卵為餐,味勝於湯煮者。已而寺僧更出盒佐觴,下午乃返。西風甚急,何長君抱琴向風而行,以風韻弦,其聲泠泠,山水之調,更出自然也。

【注釋】

①街子,方言,意為市集。

②絲竹,對弦樂器與竹製管樂器的總稱。

③瀹(yuè),煮。

【譯文】

二十日 何君沒回來,兩個大兒子一清早就等候我吃飯,於是攜帶食盒,懷抱著琴,往東走完湖堤,第二次去遊九霖台。

計劃到池裏沐浴,但浴池沒有屋頂遮蓋,這一天因為是市集日,沐浴的人很多,於是不去沐浴,轉而去新庵戲蛇口溫泉,休息玩耍了很久,仍舊到九霖台彈琴小酌。何君的長子不僅擅長文章辭藻,而且精通弦樂器、管樂器。就著龜口的泉水煮雞蛋作為午餐,味道比用水煮得好。不一會兒,寺裏的僧人又拿出食盒助酒,下午才返回。西風很急,何君的長子抱著琴迎風走,讓風來和弦,琴發出山水之音,更顯出自然野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