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生
長安士人賈子龍,偶過鄰巷,見一客風度灑如〔1〕,問之,則真生,鹹陽僦寓者也,心慕之。明日,往投刺,適值其亡〔2〕。凡三謁,皆不遇。乃陰使人窺其在舍而後過之,真走避不出,賈搜之始出。促膝傾談,大相知悅。賈就逆旅〔3〕,遣僮行沽。真又善飲,能雅謔〔4〕,樂甚。酒欲盡,真搜篋出飲器,玉卮無當〔5〕,注杯酒其中,盎然已滿〔5〕;以小○挹取入壺〔7〕,並無少減。賈異之,堅求其術。真曰:“我不願相見者,君無他短,但貪心未靜耳〔8〕。此乃仙家隱術〔9〕,何能相授?”賈曰:“冤哉!我何貪,間萌奢想者,徒以貧耳!”一笑而散。由是往來無間,形骸盡忘。每值乏窘,真輒出黑石一塊,吹咒其上,以磨瓦礫,立刻化為白金,便以贈生;僅足所用,未嚐贏餘。賈每求益,真曰:“我言君貪,如何,如何!”賈思明告必不可得,將乘其醉睡,竊石而要之。一日,飲既臥,賈潛起,搜諸衣底。真覺之,曰:“子真喪心,不可處也!”遂辭別,移居而去。
後年餘,賈遊河幹〔10〕,見一石瑩潔,絕類真生物。拾之,珍藏若寶。過數日,真忽至,○然若有所失〔11〕。賈慰問之,真曰:“君前所見,乃仙人點金石也。曩從抱真子遊〔12〕,彼憐我介〔13〕,以此相貽。醉後失去,隱卜當在君所〔14〕。如有還帶之恩〔15〕,不敢忘報。”賈笑曰:“仆生平不敢欺友朋,誠如所卜。但知管仲之貧者,莫如鮑叔,君且奈何〔16〕?”真請以百金為贈。賈曰:“百金非少,但授我口訣,一親試之,無憾矣。”真恐其寡信。賈曰:“君自仙人,豈不知賈某寧失信於朋友者哉〔17〕!”真授其訣。賈顧砌上有巨石〔18〕,將試之。真掣其肘〔19〕,不聽前。賈乃俯掬半磚,置砧上曰〔20〕:“若此者,非多耶?”真乃聽之。賈不磨磚而磨砧;真變色欲與爭,而砧已化為渾金〔21〕。反石於真,真歎曰:“業如此,複何言,然妄以福祿加人,必遭天譴。如逭我罪〔22〕,施材百具、絮衣百領〔23〕,肯之乎?”賈曰:“仆所以欲得錢者,原非欲窖藏之也。君尚視我為守錢鹵耶〔24〕?”真喜而去。
賈得金,且施且賈〔25〕,不三年,施數已滿。真忽至,握手曰:“君信義人也!別後被福神奏帝,削去仙籍;蒙君博施,今幸以功德消罪。願勉之,勿替也〔26〕。”賈問真係天上何曹,曰:“我乃有道之狐耳。出身綦微,不堪孽累〔27〕,故生平自愛,一毫不敢妄作。”賈為設酒,遂與歡飲如初。賈至九十餘,狐猶時至其家。
長山某〔28〕,賣解信藥〔29〕,即垂危,灌之無不活。然秘其方,即戚好不傳也。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餉食獄中,隱置信焉,坐待食已而後告之,甲不信。少頃,腹中潰動,始大驚,罵曰:“畜產速行〔30〕!家中雖有藥末,恐道遠難俟,急於城中物色薜荔為末,清水一○,速將來〔31〕!”妻弟如其教。迨覓至,某已嘔瀉欲死,急投之,立刻而安,其方自此遂傳。此亦猶狐之秘其石也。
【注釋】
〔1〕灑如,瀟灑飄逸的樣子。
〔2〕亡,外出,出門。
〔3〕逆旅,客舍,旅館。
〔4〕雅謔(xuè),趣味高雅的戲謔。
〔5〕玉卮(zhī)無當(dàng),沒有底部的玉製酒杯。
〔6〕盎(àng)然,充溢的樣子。
〔7〕○(zhǎn),小杯子。挹(yì)取,汲取。
〔8〕靜,淨盡。
〔9〕隱術,法術,幻術。
〔10〕河幹,河邊,河岸。
〔11〕○(tī)然,眼神茫然若失的樣子。○,通“○”。
〔12〕抱真子,明李孔修,字子長,自號抱真子,順德(今屬廣東省)人,僑居廣州。
〔13〕憐,喜愛。介,指獨特的節操或行為。
〔14〕隱卜,猜詳,猜測。
〔15〕還帶,歸還珍貴的失物。
〔16〕“但知”三句,真生早已知道自己貧困,若要奉還黑石,當有所補償。管仲與鮑叔皆為春秋時齊國人,兩人交好,管仲引鮑叔為知己。
〔17〕寧(nìng),豈,難道。
〔18〕砌,台階。
〔19〕掣(chè)其肘,從旁牽製其手臂。
〔20〕砧(zhēn),搗衣石。這裏借指大塊的石頭。
〔21〕渾(hún)金,無雜質的純金。
〔22〕逭(huàn),逃避。
〔23〕絮衣,綿衣。
〔24〕守錢鹵(lǔ),即“守財虜”,或稱“守財奴”、“守錢虜”,多諷刺吝嗇的富人。
〔25〕且施且賈(gǔ),一邊施舍,一邊經商。
〔26〕替,懈怠,停止。
〔27〕不堪孽累,指承受不了行罪孽的責任。
〔28〕長山,明清縣名,屬濟南府,今山東鄒平以東、淄川以北偏西。
〔29〕解信藥,救治砒霜中毒的藥。信,即“砒礵”,又作“砒霜”。
〔30〕畜產,詈詞,畜生。
〔31〕將來,即“拿來”。
【簡評】
所謂“點石成金”之術,古今中外皆不乏憧憬者,於是一些騙子也應運而生,其間發生諸多事情,令人啼笑皆非。這篇《真生》中的兩位書生,一為人,一為狐,姓氏則一“真”一“賈”(假),圍繞“點石成金”演繹了一出並非喜劇亦非鬧劇的故事,究其實質,無非反映出作者夢想意外致富卻又能自我約束、積德行善以求人生美滿的用心,這其中或許亦隱藏有蒲鬆齡朦朧的潛意識。至於本篇附則,屬於作者在意猶未盡的寫作狀態下,從“秘其方”這一心理因素尋求兩者的相通之處。清何守奇有評雲:“世傳呂祖能點鐵成金,以與一貧人,其人不取。呂祖謂其可與人道,問其所欲,曰:‘欲得祖師點金指頭耳。’賈不磨石而磨砧,可同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