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第五02

◎譯文

王含任廬江郡太守,貪贓枉法,聲名狼藉。王敦袒護哥哥,特意在大家麵前讚揚說:“我哥哥在郡內政績很好,廬江知名人士都稱頌他。”當時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嚴肅地說:“我就是廬江人,我所聽到的和你說的不一樣。”王敦啞口無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卻十分坦然,神態自若。

(29)顧孟著嚐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①!”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②。

◎注釋

①遇,對待。

②衿契,意氣相投的朋友。

◎譯文

顧孟著有一次向周伯仁勸酒,伯仁不肯喝。顧孟著便轉向柱子勸酒,並對柱子說:“怎麽能就以棟梁自居呢!”周伯仁聽到很高興,兩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30)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仆射①,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複那得等於聖治②!”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後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③當不死,罪不足至此。”

◎注釋

①仆射,官名,尚書省的副職。魏晉時代,或置左右仆射,或置尚書仆射。

②聖治,聖明時代。和帝王有關的事物都加“聖”字來稱頌。

③近知,早就知道。近,原先、當初。

◎譯文

晉明帝在西堂大宴群臣,尚未大醉時,明帝問:“今天名臣聚會,和堯舜時相比,怎麽樣?”當時周伯仁任尚書仆射,便厲聲說:“現在聖上和堯、舜雖然同為君主,可又怎麽能和那聖明的時代相比呢?”明帝大怒,回到內宮,寫了詔令,交給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殺掉他。過了幾天,又下令釋放。群臣前去探望他,周伯仁說:“我早就知道死不了,因為罪不至死。”

(31)王大將軍①當下,時鹹謂無緣爾。伯仁曰:“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②何在?”

◎注釋

①王大將軍,即王敦,字處仲,晉元帝時任大將軍、荊州刺史。永昌元年,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誅除異己,被拜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他還屯武昌,後又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太寧二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於軍中,時年五十九歲。王敦死後,叛亂被晉明帝平定。

②王平子,即王澄,字平子,曾任荊州刺史,名望超過王敦。西晉官員、名士,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永嘉之亂後南渡任琅玡王司馬睿的軍諮祭酒,途經豫章時被王敦所殺,時年四十四歲。

◎譯文

大將軍王敦要率兵東下,大家認為他沒有道理這麽做。周伯仁說:“現在的君主不是堯舜,怎能沒有過失!再說臣下怎能興兵指向朝廷!處仲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王平子幹什麽去了?”

(32)王敦既下,住船石頭①,欲有廢明帝意。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雲:“溫太真②所說。溫常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須臾,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敦聲色並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鉤深致遠③,蓋非淺識所測。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注釋

①石頭,指南京城。因地處交通要道,為東晉軍事重鎮。

②溫太真,即溫嶠,字太真,曾任太子中庶子,受到明帝司馬紹的寵遇。

③鉤深致遠,探取深處的,使遠處的到來。語出《易·係辭上》。喻指人才學識廣博精深。

◎譯文

王敦從武昌順江而下,把艦船停靠在石頭城,有廢掉明帝的想法。一次賓客滿座,王敦知道明帝聰敏明慧,想借不孝的罪名廢掉他。說到明帝不孝,都說:“這是溫太真說的。他曾為東宮的衛率,後在我手下擔任司馬,非常熟悉情況。”一會兒,溫太真來了,王敦擺出威嚴的神色,問太真:“皇太子怎樣?”溫太真回答說:“小人無法估量君子。”王敦聲色俱厲,想讓他順從自己,重又問道:“太子哪裏好?”溫太真說:“太子才識廣博,大概不是我這種膚淺的人能夠測度的。但他照禮法侍奉雙親,堪稱為孝。”

(33)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譯文

大將軍王敦反叛,到了石頭城,周伯仁去見他。王敦問周伯仁:“你為何辜負我?”周伯仁回答:“公舉兵謀反,下官愧率六軍出戰,而王師不能奮舉獲勝,因此辜負了您。”

(34)蘇峻既至石頭①,百僚奔散,唯侍中鍾雅②獨在帝側。或謂鍾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鍾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③將執簡而進矣!”

◎注釋

①“蘇峻”句,晉成帝鹹和三年,以討庾亮為名,與祖約起兵反晉,攻入建康,大肆殺掠並專擅朝政。不久溫嶠、陶侃起兵討伐,蘇峻戰敗被殺。

②鍾雅,字彥胄,穎川長社人。鍾演後代。官至侍中。

③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記事不加隱諱,秉筆直書。此處泛指史官。此句指史官將距離下大臣們臨難逃跑的可恥行徑。

◎譯文

蘇峻率叛軍到了石頭城,百官逃散,隻有侍中鍾雅留在晉成帝身邊。有人對鍾雅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這是自古以來的常理。您本性忠誠正直,一定不為賊寇所容。為何不采取權宜之計,卻要坐以待斃呢?”鍾雅說:“國有戰亂而不能拯救,君主危難而不能救援,各自逃避以求免禍,我畏懼董狐要手執竹簡朝我走來哦!”

(35)庾公臨去,顧語鍾後事,深以相委。鍾曰:“棟折榱崩①,誰之責邪?”庾曰:“今日之事,不容複言,卿當期克複之效②耳!”鍾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③耳!”

◎注釋

①棟折榱崩,指房屋倒塌,喻國家危亡。

②克複之效,指收複京城迎帝還都。

③荀林父,姬姓,荀氏,名林父,春秋時晉國大臣,又稱中行桓子。曾率軍救鄭,為楚所敗。荀林父歸,請死,晉平公仍任其為將。後林父果攻滅赤狄,有功於晉。晉景公時出任中軍元帥,主持國政。

◎譯文

庾亮將逃,向鍾雅叮囑自己走後的事,把朝廷重任托付給他。鍾雅說:“國家危在旦夕,這是誰的責任呢?”庾亮說:“現在的情況,容不得再談論這些了,你將會看到平定叛亂,收複京都的勝利的!”鍾雅說:“想必足下不亞於荀林父啊!”

(36)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①所逼。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②。雖陽和③布氣,鷹化為鳩④,至於識者,猶憎其眼。”

◎注釋

①匡術,本為阜陵縣令,蘇峻反,為其心腹。後蘇峻敗死,匡術投降,官至司徒中郎。

②德非孔子,厄同匡人,出自《論語》,孔子至宋,遭到匡人圍困,孔子和子路以禮樂感化,得以脫困。此處孔群以匡人喻指匡術。

③陽和,春天和暖之氣。

④鷹化為鳩,這本是一個節令的物候。古人陰曆一年分二十四節氣,每一節氣又分為三候,每一候記載著應時出現的物候現象。驚蟄的三候是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鳩即布穀鳥。鷹化為鳩,譬喻惡人放下屠刀。

◎譯文

蘇峻叛亂時,孔群在橫塘遭到匡術威脅。匡術投降後,丞相王導把匡術保了下來,趁著大家談笑時,叫匡術給孔群敬酒,化解橫塘一事的怨恨。孔群回答說:“我的德行不能和孔子相比,可遭遇的困苦卻同孔子一樣。雖然春天氣候和暖,嗜殺之鷹變成了布穀鳥,可認識它的人,還是厭惡它的眼睛。”

(37)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①為丹陽。亂離之後,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禦床,並蒙眷識,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顧命②之列。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注釋

①孔廷尉,即孔坦,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後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製,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勳,諡“簡”。

②顧命,即君主臨終時的命令,也就是遺詔。

◎譯文

蘇子高叛亂被平定之後,王導、庾亮諸臣想任命孔坦為丹陽尹。而戰亂之後,百業凋零,人們生活困苦。孔坦慨然道:“先帝臨終前,諸君受到先帝的賞識,接受遺詔。我才疏位卑,不在其列。你們有了困難,把我推到前麵,我不過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罷了!”說完拂袖而去,這幾個人也隻得作罷。

(38)孔車騎①與中丞②共行,在禦道③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中丞初不視,直雲:“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術大怒,便欲刃之。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卿為我有之!”始得全首領。

◎注釋

①孔車騎,即孔愉,字敬康,累遷尚書左仆射,贈車騎將軍。

②中丞,官名,這裏指孔群。

③禦道,皇帝通行的道路。

◎譯文

車騎將軍孔愉和禦史中丞孔群外出,在禦道上遇見匡術,帶著很多賓客隨從,匡術前去和孔愉說話。孔群並不看他,隻是說:“即便鷹化為鳩,眾鳥還是討厭它的眼睛。”匡術聽了大怒,就要殺他。孔愉下車抱住匡術說:“我堂弟發瘋了,看在我的麵子上饒了他吧!”孔群這才保住性命。

(39)梅頤①嚐有惠於陶公。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於春秋②,萬饑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於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複屈邪!”

◎注釋

①梅頤,字仲真。

②富於春秋,指年輕。這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譯文

梅頤曾經對陶侃有恩。後來梅頤任豫章郡太守,犯了事,丞相王導派人去逮捕他。陶侃說:“天子還年輕,政令、謀略都出自謀臣。王公既然能捕人,我陶公為何就不能放了他!”於是派人到江口把梅頤奪過來。梅頤去見陶侃,下拜,陶侃不讓他拜。梅頤說:“我梅仲真的膝頭,以後怎可再跪拜呢!”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①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注釋

①蔡公,即蔡謨,字道明,曆任左光祿、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司徒。

◎譯文

丞相王導安排女伎表演,還準備了床榻坐席。蔡謨開始時在座,看見這種情況很不高興,就走了,王導也不挽留。

(41)何次道①、庾季堅②二人並為元輔。成帝初崩,於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衝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於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慚色。

◎注釋

①何次道,即何充,字次道,晉成帝時任丹陽尹、中書令。

②庾季堅,即庾冰,字季堅,曾任中書監、揚州刺史,成帝的舅舅。

◎譯文

何次道、庾季堅二人都是輔政大臣。晉成帝去世,還沒確定繼位人選。何次道主張立皇子,庾季堅和大臣都認為外敵強大,皇子年幼,於是就立了康帝。康帝登位後,會見群臣時,問何次道:“朕能繼承大業,是誰的主張?”何次道回答說:“陛下登位,是庾冰的功勞,不是我的力量。當時如果采納了我的提議,今天就看不到太平盛世了。”康帝麵有愧色。

(42)江仆射①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王手嚐不如兩道②許,而欲敵道戲③,試以觀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傍有客曰:“此年少戲乃不惡。”王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注釋

①江仆射,即江虨,字思玄。同前文注釋。

②手,指下棋的技能、手段。兩道,指兩子。

③敵道戲,對等地下棋。敵道,即敵手,雙方對等,不饒子。

◎譯文

左仆射江虨年輕時,丞相王導和他下棋。王導的棋藝與他有兩子左右的差距,可是想不讓子對下,想拿這事來觀察他的為人。江虨並不立刻走棋,王導問:“你為何不走棋?”江虨說:“恐怕不能這樣呢。”旁邊有人說:“這年輕人的棋藝竟然不錯。”王導慢慢抬起頭說:“這年輕人不隻是棋藝好。”

(43)孔君平疾篤,質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①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②。

◎注釋

①兒女子,即小女子,婦人,婦孺。

②話言,有益的話。

◎譯文

孔君平病重,司空庾冰時任會稽郡內史,去探望他,問候周到細致懇切,為他病重而流淚。庾冰離座後,孔君平感慨說:“大丈夫快終,你不問安邦定國的辦法,竟像婦孺一樣問候!”庾冰聽了,返回向他道歉,請他指教。

(44)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劉作色①而起曰:“使君②,如馨地,寧可鬥戰求勝!”桓甚有恨容。

◎注釋

①作色,生氣變了臉色,現出怒色。

②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

◎譯文

大司馬桓溫探望丹陽尹劉惔,劉惔躺著沒起床。桓溫用彈弓射他的枕頭,彈丸在被褥上迸碎了。劉惔生氣地起身道:“使君,像這樣難道就可以取得戰鬥的勝利嗎!”桓溫臉色非常不滿。

(45)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①者,深公謂曰:“黃吻②年少,勿為評論宿士③。昔嚐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④。”

◎注釋

①深公,即竺法深,名潛,或稱道潛,字法深。俗姓王,琅邪郡人。十八歲便出家,師從名僧劉元真,其後也成為東晉名僧。

②黃吻,雛鳥嘴黃。用以形容年輕人幼稚。

③宿士,老成博學的人,資深人士。

④周旋,交往。

◎譯文

後生年少多有談論竺法深的,竺法深說:“黃口小兒,不要妄論名士。以前我和元明二帝(司馬睿、司馬昭),王庾二公(王導、庾亮)打過交道呢。”

(46)王中郎①年少時,江虨為仆射,領選②,欲擬之為尚書郎。有語王者,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注釋

①王中郎,即王坦之,字文度,太原晉陽人,東晉名臣,尚書令王述之子。桓溫死後與謝安一同輔政,累遷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②領選,兼任選拔官吏之事,即擔任吏部尚書的工作。

◎譯文

北中郎將王坦之年輕時,江虨任尚書左仆射,兼選官之職,想讓王坦之任尚書郎。有人把這事告訴了王坦之,坦之說:“自從過江以來,尚書郎隻用第二流的人擔任,怎麽能打算讓我去呢!”江虨聽說後,就不再考慮他了。

(47)王述①轉尚書令,事行便拜②。文度③曰:“故應讓杜、許。”藍田雲:“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複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注釋

①王述,字懷祖,太原晉陽人,東晉官員,東海太守王承之子。封藍田侯,所以稱王藍田。諡號為穆,又因避晉穆帝諡號,改諡為簡。

②事行,公文到來。拜,接受官職。

③文度,即王坦之,王述的兒子。曾任大司馬桓溫的參軍,襲父爵藍田侯,後與謝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溫。桓溫死後與謝安一同輔政,累遷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譯文

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到了就去受職。其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王述說:“我能勝任這個職務嗎?”文度說:“怎麽不勝任!不過謙讓一下最好,禮節上不可缺少。”王述感慨說:“既然說能勝任,為何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能超過我,看來終究還是不如我。”

(48)孫興公①作《庾公誄》,文多托寄之辭。既成,示庾道恩②。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於此。”

◎注釋

①孫興公,即孫綽,字興公,東晉中都人。孫楚的孫子。為廷尉卿,領著作,少以文才稱。

②庾道恩,即庾羲,字叔和,小名道恩,庾亮的兒子。

◎譯文

孫興公寫了《庾公誄》,文中很多寄托情誼的言辭。寫好了,拿給庾道恩看。庾道恩看後,憤慨地送還給他,說:“先父和您的交情沒有達到這一步。”

(49)王長史①求東陽,撫軍②不用。後疾篤,臨終,撫軍哀歎曰:“吾將負仲祖於此。”命用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注釋

①王長史,即王濛,字仲祖,小字阿奴,太原晉陽人。東晉名士。深得輔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倚重,官至司徒左長史。

②撫軍,晉簡文帝司馬昱,登位前曾任撫軍大將軍,封會稽王。

◎譯文

左長史王仲祖請求出任東陽太守,撫軍不肯委任。後來王仲祖病重,臨去世時,撫軍哀歎說:“我在這件事上對不起仲祖。”便下命令委任他。王衝祖說:“人們說會稽王癡心,確實癡心。”

(50)劉簡①作桓宣武別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嚐聽記②,簡都無言。宣武問:“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宣武亦無怪色。

◎注釋

①劉簡,字仲約,官至大司馬參軍。

②聽記,處理公文,記指公文、文件。

◎譯文

劉簡在桓溫手下任別駕,後來又任東曹參軍,因為剛強正直,桓溫相當疏遠他。有次處理公文,劉簡一句話也不說。桓溫問:“劉東曹為何不提意見?”劉簡回答:“我的意見終究不會被采納。”桓溫聽了,也沒又責怪的神情。

(51)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①未食。有相識小人②貽③其餐,肴案④甚盛,真長辭焉。仲祖曰:“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⑤。”

◎注釋

①旰,天色晚。

②小人,晉代士族把府中吏役、各行各業普通百姓等都稱為小人。

③貽,饋贈。

④肴案,菜肴。案,食盤。

⑤作緣,打交道,交朋友。

◎譯文

劉真長、王仲祖外出,天色晚了還沒吃飯。有個相識的百姓送飯食給他們,菜肴很豐盛,劉真長辭謝了。王仲祖說:“暫且充饑吧,何苦推辭!”劉真長說:“凡是百姓小民,絕不能跟他們打交道。”

(52)王脩齡嚐在東山①,甚貧乏。陶胡奴②為烏程③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脩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④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注釋

①東山,山名,在會稽郡。晉謝安曾隱居於此。

②陶胡奴,即陶範,小名胡奴,陶侃的兒子。

③烏程,縣名,即今浙江省吳興縣。

④謝仁祖,即謝尚,字仁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時期名士、將領,豫章太守謝鯤之子、太傅謝安從兄。王、謝為東晉大族,陶氏出於寒門,此為輕視陶而有此語。

◎譯文

王脩齡曾在東山隱居,那時很貧困。陶胡奴時任烏程縣令,運了一船米去送給他。王脩齡推辭,不肯收下,直接了當地回話說:“王脩齡如果挨餓,自然會到謝仁祖那裏要吃的,不要陶胡奴的米。”

(53)阮光祿①赴山陵②,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逐己,乃遄疾③而去,至方山④不相及。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不敢複近思曠旁。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注釋

①阮光祿,即阮裕,字思曠,以德業知名。有隱遁之意,曾作金紫光祿大夫。

②山陵,這裏指參加帝王的葬禮。

③遄(chuán)疾,急速、迅速。

④方山,地名,在丹陽郡江寧縣東。

◎譯文

光祿大夫阮思曠前去參加晉成帝的葬禮,到京都時,沒有去殷浩、劉惔家探望,喪事一結束就立刻返回了。眾好友知道了,一起去追趕。阮思曠也知道這些名士一定會來追趕,便趕忙走了,一直走到方山,他們趕不上為止。丹陽尹劉惔正謀求出任會稽太守,歎息說:“我如到會稽,要在靠近謝安的小洲旁停船,不敢靠近思曠。否則他會拿木棒打人,改不了的。”

(54)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①看。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②不!”

◎注釋

①覆舟山,山名,形如覆舟。在建康,東連鍾山,北臨玄武湖。

②形色加人,指對人發怒施威。魏晉風流,以喜怒不行於色為上。桓溫為武人,王、劉乃清談名士,二人言行中流露出對桓的輕視之意。

◎譯文

王濛、劉惔和桓溫同到覆舟山去賞玩山水。喝得得盡興後,劉惔把腿放在桓溫脖子上,桓溫實在不能忍受,用手撥開。回來後,王濛對劉惔說:“他難道可以對人發怒施威嗎!”

(55)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①必敗,何以不諫?”子野答曰:“故當出於難犯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②,有何嚴顏③難犯!”

◎注釋

①萬石,即謝萬,字萬石,謝安的弟弟。

②撓弱凡才,平庸軟弱之人。

③嚴顏,威嚴的麵孔。

◎譯文

桓溫問桓子野:“謝安石預料萬石一定會失敗,為何不勸他改正錯誤?”子野回答說:“恐怕是不想冒犯他。”桓溫生氣道:“萬石是個軟弱的庸才,有什麽威嚴的顏麵不能冒犯!”

(56)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夏爾。”

◎譯文

羅君章曾在別人家做客,主人叫他和在座的客人談話,他回答說:“大家相識很久了,用不著再客套。”

(57)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①。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②,歎曰:“此夏何異王莽時!”

◎注釋

①消搖,同“逍遙”,指漫步散心,安閑自得。

②轟隱交路,指車馬、儀仗、仆從往來於路。轟隱,群車聲。

◎譯文

韓康伯生病在家,常拄著拐杖在前院散步。眼看著謝家諸人都富貴了,進出的車子時時往來於路,歎道:“這和王莽當政時有什麽兩樣!”

(58)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谘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複癡,畏桓溫麵!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雲:“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①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②。

◎注釋

①尊府君,指令尊,府君是尊稱。

②桓女遂嫁文度兒,同前文注釋,此為士族和寒門之間的差距。桓溫雖為高官,掌兵權,但屬寒門,故王述不願文度嫁女與桓溫兒。但寒門女可嫁士族兒,也是當時門閥製度下的一種風尚。

◎譯文

王文度在桓溫手下任長史時,桓溫為兒子求娶文度的女兒,文度說要回去和父親商量。回家後,王述因為憐愛文度,雖然長大了,還是抱在膝上。文度說到桓溫求娶女兒的事。王述非常生氣,把文度從膝上推去,說道:“我怕看見你犯傻,竟擔心駁桓溫的麵子!一個當兵的,怎麽可以嫁女兒給他!”文度回複桓溫說:“下官家裏已給女兒找了婆家。”桓溫說:“我知道了,這是令尊大人不答應呢。”後來桓溫的女兒嫁給了文度的兒子。

(59)王子敬數歲時,嚐看諸門生樗蒲①,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竟。”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嗔目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②。”遂拂衣而去。

◎注釋

①樗蒲,一種賭博遊戲。

②“遠慚”二句,指荀、劉二人嚴於擇交,必不養門生,即便有,也不與之交往。而王子敬自悔看 門生遊戲,且輕易發言,甚為後悔,因為言愧對二人。

◎譯文

王子敬幾歲時,曾觀一些門客賭博,看他們勝負即現,便說:“南邊的要輸。”門客輕視他是小孩子,就說:“這位小郎也是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氣得瞪大眼睛說:“比遠的,我愧對荀奉倩。比近的,我愧對劉真長。”拂袖而去。

(60)謝公聞羊綏佳,致意令來,終不肯詣。後綏為太學博士①,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主簿。

◎注釋

①太學博士,官名。太學是一般官員和庶民俊秀子弟的學校。

◎譯文

謝安聽說羊綏很出色,派人向他致意並請他來,羊綏始終不肯上門。後來羊綏任太學博士,因事去見謝安,謝安馬上把他調任主簿。

(61)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①,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謝曰:“推人正自難②。”

◎注釋

①阮公,即阮裕,以德業知名,精於辯難,隱居會稽剡山。

②“推人”句,阮裕年紀最大,王右軍次之,謝安最小,但是謝安不肯降低地位、身份,推尊阮裕。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和謝安去看望阮裕,走到門口,王羲之對謝安說:“我們一定要共同推尊主人。”謝安說:“推尊別人恰恰最難。”

(62)太極殿①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雲:“可擲著門外。”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②。”王曰:“魏阼所以不長。”謝以為名言。

◎注釋

①太極殿,晉孝武帝修築的宮室。

②謝安提起韋誕題陵雲閣故事,是想讓王獻之題殿額。而王認為這是侮辱了自己,故堅決不肯題。

◎譯文

太極殿剛建成,王子敬時任丞相謝安的長史,謝安派人送塊木板去叫他題匾。子敬神色不滿,告訴來人說:“把它扔在門外吧。”謝安看見王子敬,說:“這是給正殿題匾,怎樣?從前魏朝韋誕等人也是寫過的呀。”王子敬說:“這就是魏朝國祚不能長久的原因。”謝安認為這是名言。

(63)王恭①欲請江盧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雲:“卿亦複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注釋

①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寧,太原晉陽人。司徒左長史王濛之孫。桓玄執政,追贈王恭為侍中、太保,諡曰忠簡。

◎譯文

王恭想請江盧奴任長史,一早到江家去,江還在床帳中未起。王恭坐下來,不敢馬上開口,過了很久才說到這件事。江盧奴也不回答他,隻是叫人拿酒來,自己喝了一碗,也不給王恭。王恭邊笑邊說:“哪能一個人喝!”江盧奴說:“你也要喝嗎?”於是再叫仆人倒酒來給王恭。王恭喝完,順勢脫身離去。還沒出門,江盧奴歎道:“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確實很難!”

(64)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風流秀出①,臣不如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注釋

①風流,風雅,士大夫階層追求的一種生活方式。秀出,才能出眾。

◎譯文

晉孝武帝問王爽:“你與你哥哥相比怎樣?”王爽回答說:“風雅超群,臣比不上恭,至於忠孝,又怎麽可以讓給別人呢!”

(65)王爽與司馬太傅①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②二宮。何小子之有!”

◎注釋

①司馬太傅,指會稽王司馬道子。

②伉儷,配偶,夫妻。

◎譯文

王爽和太傅司馬道子共飲,太傅醉了,叫王爽為小子。王爽說:“先祖長史,和簡文帝是布衣之交。已故的姑母、姐姐是哀帝、孝武兩宮皇後。怎能稱為小子!”

(66)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於範豫章許,範令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衽,王熟視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範苦譬①留之,遂不肯往。範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吳士之秀,亦見遇於時,而使至於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詣。”範馳報張,張便束帶②造之。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注釋

①苦譬,極力勸喻。譬,曉喻,勸喻。

②束帶,紮好衣帶,指穿好禮服。

◎譯文

張玄和建武將軍王忱原不認識,後在豫章太守範寧家相遇。範寧叫兩人談話。張玄正襟危坐,王忱仔細看他,沒有交談。張玄很失望,便告辭,範寧苦苦地解釋並挽留他,到底不肯留下。範寧是王忱的舅舅,就責怪王忱說:“張玄是吳地名士,又是當代名流所重,你這樣對他,真是很難理解。”王忱笑著說:“張祖希如果想認識我,自然應該上門來探望我。”範寧把這話告訴張玄,張玄便穿好禮服去拜訪他。兩人一邊喝酒一邊談論,賓主均無羞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