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悔第三十三
本篇所說的尤悔,大多是指因犯下罪過而悔恨。其中有些涉及政治鬥爭,當權者為了爭權奪位,置對手於死地,甚至殘殺親人。此外,也有生活中因為言行失誤或誤解做錯事情,而產生悔恨心理。譬如,王敦殺了周侯,王導三緘其口,事後王導得知周侯救過他,悔恨終生。如“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這不僅是悔恨,更是羞愧。身為皇帝而連稻苗也不認得,是該無地自容了。
(1)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①,因在卞太後②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③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複欲害東阿④,太後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複殺我東阿!”
◎注釋
①任城王,即曹彰,字子文,卞太後第二子,封任城王。驍壯,強壯,驍勇。
②卞太後,魏文帝曹丕的母親,曹丕登位時尊為太後。
③預,預先。敕,即敕令,命令。
④東阿,即曹植,卞太後第四子,封東阿王。
◎譯文
魏文帝曹丕忌恨其弟任城王曹彰健壯驍勇,就趁兩人同在卞太後那裏下棋吃棗的機會,把毒藥放在棗蒂裏,自己挑沒毒的吃。任城王沒有察覺,把有毒、沒毒的混著吃了。中毒後,卞太後立即要找水來解救,但文帝事先命人把可以盛水的器皿都打碎了,卞太後赤著腳趕到井邊,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汲水。不多一會兒,任城王就死了。魏文帝後來又要害東阿王,卞太後說:“你已經害死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害東阿王了!”
(2)王渾①後妻,琅邪顏氏女。王時為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鹹曰:“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為之拜,謂為“顏妾”。顏氏恥之,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注釋
①王侯,王渾襲父爵為京陵侯,故稱王侯。其於西晉初任徐州刺史,掌一州之軍政。
◎譯文
王渾的後妻,是琅邪顏家的女兒。王渾時任徐州刺史,新婚之夜,顏氏行完交拜禮,王渾剛要答拜,觀禮的人都說:“王侯是一州之主,新娘是百姓,恐怕不該答拜吧。”王渾於是沒有答拜。王武子認為父親沒答拜,認為他們沒成禮,也不算夫妻,於是就不拜後母,隻稱她為顏妾。顏氏認為這是恥辱,隻是由於王渾門第高貴,終究不敢提出離婚。
(3)陸平原河橋敗①,為盧誌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②鶴唳,可複得乎!”
◎注釋
①陸平原,即陸機。曾任平原故史,故稱。河橋敗,成都王司馬穎討伐長沙王司馬乂,陸機為後將軍、河北大都督,於河橋戰敗。
②華亭,在上海鬆江西平原村,陸氏兄弟常在此遊賞。
◎譯文
平原內史陸機在河橋兵敗,因為盧誌向成都王進讒言,終於被殺。臨刑時歎息道:“想聽聽華庭的鶴鳴,恐怕是聽不到了!”
(4)劉琨善能招延①,而拙於撫禦。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複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注釋
①劉琨,西晉永嘉元年任並州刺史。招延,即招募延攬。
◎譯文
劉琨擅長招攬人才,卻缺乏安撫管理他們的辦法。所以,每天雖然有幾千人歸順投奔,可逃散的人數大概也有這麽多,終究成不了大事。
(5)王平子始下①,丞相語大將軍:“不可複使羌人②東行。”平子麵似羌。
◎注釋
①王平子,即王澄,字平子。下,指從荊州赴建康。從地理位置上看,建康位於長江下遊,自荊、江等州赴建康都稱為“下”。
②羌人,羌族,古代民族,住在西北一帶。這裏指王平子。
◎譯文
王平子當初從荊州來到建康,丞相王導告訴大將軍王敦:“不可讓那個羌人到東邊來。”王平子長得像羌人。
(6)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①。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②!”周直過不應。既入,苦相存救。既釋。周大說,飲酒。及出,諸王故在門。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③如鬥大,係肘後。”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問:“可為尚書令不?”又不應。因雲:“如此,唯當殺之耳!”複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歎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此人!”
◎注釋
①“王大”句,大將軍王敦是王導的堂兄,東晉初年,兩人同輔晉元帝。後來,王敦在武昌謀反,當時王導任司空、錄尚書事,每天帶著族人到朝廷待罪。劉隗勸晉元帝殺王氏兄弟。
②百口,指王氏全家百口人。委卿,托付給你。
③金印,金製的官印,古代做官的憑證。
◎譯文
大將軍王敦起兵作亂,王導兄弟到朝廷請罪。武城侯周顗擔憂王氏組人的安全,剛進宮,表情就很嚴肅。王導喊住周顗,說:“全家百口人就拜托你了!”周顗徑直從他麵前走過,沒有理他。但周顗進宮後,苦苦請求皇帝寬恕王氏兄弟。王氏兄弟獲得赦免後,周顗高興得喝起酒來。等他出官時,王氏一族仍在宮門等候。周顗故意說說:“等把這些亂臣賊子都殺掉後,定會拿到鬥大的金印掛在胳膊肘上。”過了不久,王敦攻陷石頭城後,問王導說:“周侯可以做三公嗎?”王導不答話。又問:“可以做尚書令嗎?”王導又不答。王敦就說:“這樣的話,就隻能殺了他!”王導還是沉默不語。等到周顗被殺,王導才知道周顗救過自己,歎息道:“我沒有殺周顗,周顗卻因我而死,我實在太愚昧,辜負了他!”
(7)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①。明帝聞之,覆麵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②!”
◎注釋
①高貴鄉公事,曹髦不甘被廢,謀誅司馬昭,卻反為司馬昭所殺。高貴鄉公,即為曹髦。
②祚,福祉。這裏指國運。安得,怎麽能夠。長,長久。
◎譯文
王導和溫嶠一同去謁見晉明帝,明帝問溫嶠的先輩是如何奪取天下的。溫嶠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王導就說:“溫嶠年輕,不熟悉這些事,臣為陛下說明。”於是,王導就詳細敘說晉宣王創業時,誅滅名門望族,崇信扶植自己的親信,以及文王晚年殺高貴鄉公的事。晉明帝聽後,掩麵伏在禦塌上,說:“如果真像您說的那樣,晉朝的國運怎麽能長久呢!”
(8)王大將軍於眾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而不克①。”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麵頓盡②。值世紛紜,遂至於此!”因為流涕。
◎注釋
①邑,通“挹”,拿取。馬,賭博用的籌碼。克,致勝。
②一麵頓盡,意為初次見麵,即無所不談。頓,當即,當時。
◎譯文
大將軍王敦在眾人中說:“周氏一族,從沒人官至三公之位。”有人回答:“隻有周顗抓取了五馬領頭,卻沒成功。”王敦說:“我和他於洛陽初會,便如故人,無所不談。隻是世事紛亂,沒想到竟是如此結局!”不禁為之流下眼淚。
(9)溫公①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②之,嶠絕裾③而去。迄於崇貴,鄉品猶不過也。每爵,皆發詔。
◎注釋
①溫公,即溫嶠。
②固,堅決。駐,止住,停留。
③絕裾,扯斷衣襟,表示去意堅決。
◎譯文
溫嶠當初受司空劉瑤委派,前往江南勸說晉元帝即位。他的母親崔氏堅決阻止,緊緊抓住他的衣袖不放。溫嶠不顧一切,扯斷衣袖離開。後來,溫嶠地位顯貴,但在鄉裏評議總不能通過。每此他晉升官爵,都是由皇帝直接頒發詔書。
(10)庾公欲起周子南①,子南執辭愈固②。庾每詣周,庾從南門入,周從後門出。庾嚐一往奄至③,周不及去,相對終日。庾從周索食,周出蔬食④,庾亦強飯極歡,並語世故⑤,約相推引,同佐世之任。既仕,至將軍二千石,而不稱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為庾元規所賣!”一歎,遂發背而卒。
◎注釋
①周子南,即周劭,字子南,隱居廬山。
②執辭,堅持拒絕。愈,越發。固,堅決。
③嚐,曾經。奄至,突然到來。
④蔬食,即“疏食”,即粗食。
⑤語,交談。世故,世事,這裏指時局。
◎譯文
庾亮想起用周子南,周子南總是執意推辭,言辭堅決。庾亮每次拜訪,從南門進來,周子南就從後門出去。一次庾亮突然到來,周子南躲避不開,隻好陪著庾亮對坐一整天。庾亮向周子南要飯吃,周子南取出粗茶淡飯,庾亮也強裝歡顏吃得很香,並且和周談論世事,約定推薦周出來做官,共同擔負輔佐朝廷的重任。周子南做官後,升至將軍高位,享有二千石的俸祿,卻仍不滿足。深夜曾感歎道:“不想大丈夫竟被庾亮所騙!”這樣感慨不久,周就背瘡發作而死。
(11)阮思曠奉大法,敬信甚至。大兒年未弱冠,忽被篤疾。兒既是偏所愛重,為之祈請三寶,晝夜不懈。謂至誠有感者,必當蒙佑。而兒遂不濟。於是結恨釋氏,宿命都除。
◎譯文
阮思信佛,極為虔誠。大兒子尚未成年,突然患了重病。阮思曠最疼愛這個兒子,因此在佛前祈請三寶,從早到晚,不敢有絲毫鬆懈。他本以為自己的一片至誠之心能夠感動佛祖,必定能得到佛祖庇佑。可這個兒子終究還是沒能救過來。於是,他怨恨佛教,不再相信宿命論。
(12)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①。廢海西②後,宜自申敘,乃豫③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注釋
①不甚得語,指不能完全說出心中的話。
②廢海西,桓溫把晉帝廢為海西公,立簡文帝。
③豫,事先。
◎譯文
桓溫麵對答簡文帝,總是不能把心裏的話暢快地說出來。廢黜海西公後,他應親自申奏說明,便事先構思好多話,陳說廢黜舊君、擁立新君的本意。但是見到簡文帝時,簡文帝淚流不止。桓溫既憐憫又內疚,終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13)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為文景①所笑。”既而屈起②坐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複遺臭萬載邪!”
◎注釋
①文景,指晉文帝司馬昭和晉景帝司馬師。
②屈起,崛起。
◎譯文
桓溫躺在**時說:“想這樣一生寂寂無為,將會被文帝、景帝恥笑的。”不一會兒,又坐起來,說:“既然不能流芳百世,難道也不配遺臭萬年嗎!”
(14)謝太傅於東船行,小人引船,或遲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縱橫①,撞人觸岸②。公初不嗬譴,人謂公常無嗔喜。曾送兄征西③葬還,日莫④雨,馭人皆醉,不可處分。公乃於車中手取車柱撞馭人,聲色甚厲。夫以水性沉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無得保其夷粹⑤。
◎注釋
①放船縱橫,指聽任船隻任意漂**,不加約束。縱橫,沒有拘束。
②撞人,指因顛簸而使船上的人相碰撞。觸岸,觸礁。
③征西,指謝奕,曾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卒於官,追贈鎮西將軍。
④日莫,傍晚。莫,同“暮”。
⑤夷粹,愉快而平靜。夷,愉快。粹,純淨。
◎譯文
太傅謝安乘船向東去稽,奴仆牽引著船,時慢時快,時停時開,或放任船隻飄**。因而船不是碰著河岸,就是顛簸不已,船上的人總站不穩,跌跌撞撞,謝安卻從不斥責,因而人們認為謝安脾氣很好,不輕易發脾氣。有次為他哥哥鎮西將軍謝奕送葬回來,趕上天晚,雨急,趕車的車夫都喝醉了,沒法安排駕車。謝安拿起車上一根柱子,使勁捅車夫,聲色俱厲。水性原本沉靜、柔和,而一旦流入狹窄之處就會奔湧激**,人的性情和水相似,遇到險境,自然難以保持平和寧靜。
(15)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①!”
◎注釋
①“寧有”句,指依靠穀米生活而不識其根本。末,末梢,指稻米。本,莖,指稻禾。
◎譯文
簡文帝看見田裏的稻子,不認識,問是什麽草,近侍回答是稻子。簡文帝回到宮裏,三天沒出門,說:“哪裏有靠它吃飯活命,而不識其根本的呢!”
(16)桓車騎在上明畋獵,東信至,傳淮上大捷①。語左右雲:“群謝年少大破賊!”因發病薨。談者以為此死,賢於讓揚之荊②。
◎注釋
①“桓車騎”句,東晉時,符堅直下淮水、淝水,桓衝派三千精兵保衛京都。謝安部署已定,令桓衝兵退。桓衝認為謝安沒有將才,必敗。不久,聽說謝玄大捷,桓衝羞慚,發病而死。畋獵,指打獵。
②讓揚之荊,桓衝原為揚、豫二州刺史,後因謝安輔政,聲望很高,桓衝自認為德量不及謝安,把揚州讓給謝安,自己去到荊州。
◎譯文
車騎將軍桓衝正在上明打獵,從建康來的信使來報,淝水之戰獲得大勝。桓衝對身邊的隨從說:“謝家的那群年輕人居然能大敗賊寇!”不久,桓衝就發病死去了。當時談論的人認為桓衝這次羞愧而死,比他當初自辭揚州刺史的舉動更好。
(17)桓公初報破殷荊州,曾講《論語》,至“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玄意色甚惡。
◎譯文
桓玄接到攻破荊州的信報時,正在講讀《論語》,說到“富貴,人人都想得到,可如果不用正當的方法獲得,不能受用。”桓玄聽了,臉色變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