讒險第三十二

讒險,意指奸邪陰險的閑言碎語。進讒言者,大都是奸詐之徒,用心陰險。袁悅遊說當權者以求寵幸,卻“幾亂機軸”,結果引來殺身之禍,可謂自取其咎。王國寶用陰險的手段阻止皇帝召見別人,以防自己失寵。但本篇中亦有進讒言者與被謗者之間的鬥智鬥勇,如殷仲堪因為受到讒言的毀謗,而用計去離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這在魏晉人眼中,也是才氣的一種。

(1)王平子形甚散朗,內實勁俠①。

◎注釋

①勁俠,剛正豪俠。

◎譯文

王平子外表看上去瀟灑、開朗,內心卻很剛正豪俠。

(2)袁悅①有口才,能短長說②,亦有精理③。始作謝玄參軍,頗被禮遇。後丁艱④,服除還都⑤,唯齎《戰國策》而已。語人曰:“少年時讀《論語》《老子》,又看《莊》《易》,此皆是病痛事,當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戰國策》。”既下,說司馬孝文王,大見親待,幾亂機軸。俄而見誅。

◎注釋

①袁悅,字元禮,受到會稽王司馬道子寵幸,後被孝武帝所殺。

②短長說,即戰國時縱橫捭闔、遊說之術。

③有精理,指精通名理。

④丁艱,即父母之喪。子女要在家守喪三年。

⑤服除,守喪期滿,脫下喪服。還都,指回到都城建康。

◎譯文

袁悅有口才,擅長遊說之說,又精通明理之學。剛開始在謝玄手下任參軍,頗受重用。後來,因父母過世,回鄉守孝,守孝期滿後回到都城建康,隻帶了一部《戰國策》。他告訴別人說:“年輕時讀《論語》、《老子》,又看《莊子》、《周易》,這些書講的都是小事,又有什麽益處呢!天下重要的書籍,隻有《戰國策》。”袁悅到了都城,遊說會稽王司馬道子,受到親切的款待,卻幾乎擾亂了整個朝廷。不久後被殺。

(3)孝武甚親敬王國寶①、王雅②。雅薦王珣於帝,帝欲見之。嚐夜與國寶、雅相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珣。垂至,已聞卒傳聲。國寶自知才出珣下,恐傾奪要寵,因曰:“王珣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也。”帝然其言,心以為忠,遂不見珣。

◎注釋

①王國寶,晉孝武帝時任中書令,後任尚書左仆射,善於諂媚。

②王雅,字茂建,因得寵任太子少傅。傾奪,爭奪。

◎譯文

晉孝武帝非常親近且看重王國寶和王雅。王雅向孝武帝舉薦王珣,孝武帝想召見他。有一夜,孝武帝和王國寶、王雅對坐飲酒,孝武帝略有幾分酒意,便下令召見王珣。王珣將到,已經聽到吏卒傳話的聲音。王國寶知道自己的才能在王珣之下,唯恐將來被王珣奪寵,因而對孝武帝說:“王珣是名士,陛下不宜酒後召見,可以另外召見。”孝武帝認為說得對,認為他很忠心,最終沒有召見王珣。

(4)王緒①數讒殷荊州於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於王東亭。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人②,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殷從之。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所道?”緒雲:“故是常往來③,無它所論。”國寶謂緒於已有隱,果情好日疏,讒言以息。

◎注釋

①王緒,即王國寶的堂弟,會稽王司馬道子的心腹,任從事中郎,善諂。

②輒,就。屏人,把人遣開、支走。

③故,本來。常往來,指一般的交往。

◎譯文

王緒屢次向王國寶進讒言,說荊州刺史殷仲堪的壞話,殷仲堪很擔心,向東亭侯王珣求教。王珣說:“你隻要多去拜訪王緒,到了就遣開別人,單獨和王緒說話,隻談些別的事情。這樣,二王的交情就疏遠了。”殷仲堪聽從了王珣的建議。王國寶見到王緒,問:“近來和殷仲堪單獨在一起,都說些什麽呢?”王緒回答:“都是些平常的往來,沒談別的。”王國寶認為王緒對自己有所隱瞞,兩人的感情日漸疏遠,對殷仲堪的讒言才因此平息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