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譽第八02

◎注釋

①賈寧,字建寧,後任蘇峻的參軍,隨蘇峻起兵反帝室,失敗後,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

②後輪,即後車。

◎譯文

何次道曾經去送來自會稽的客人,遠遠望去,看見賈寧在後麵的車上,就說:“這人如果不死,恐怕終歸會成為王侯的座上尊客。”

(68)杜弘治①墓崩,哀容不稱。庾公顧謂諸客曰:“弘治至贏,不可以致哀。”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注釋

①杜弘治,即杜義,字弘治,年輕時很有名聲,官至丹陽丞。

◎譯文

杜弘治家祖墳塌了,麵容卻不甚悲傷,頗不相稱。庾亮環顧眾賓客,說:“弘治身體極弱,不可太傷心。”又說:“弘治不能哭得太傷心。”

(69)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①,稚恭②為荒年穀③。庾家論雲:“是文康稱恭為荒年穀,庾長仁④為豐年玉。”

◎注釋

①豐年玉,比喻能潤色太平。這裏用來形容庾亮是能錦上添花的治國人才。庾亮,死後諡號文康。

②稚恭,即庾翼,字稚恭,庾亮的弟弟。

③荒年穀,荒年的穀子,比喻能救助艱難困苦。這裏用來形容庾翼是能夠雪中送炭、挽救危亡的人才。

④庾長仁,即庾統,字長仁,庾亮弟弟的兒子,曾任尋陽郡太守。

◎譯文

世人稱頌庾亮像豐年的美玉,稱頌庾稚恭像荒年的穀子。庾家評論則說:“是庾亮稱讚稚恭像荒年的穀子,庾長仁像豐年的美玉。”

(70)世目杜弘治標鮮①,季野穆少②。

◎注釋

①標鮮,標致鮮明。

②穆少,溫和淡泊。

◎譯文

世人品評杜弘治風采俊秀鮮明,褚季野溫和淡泊。

(71)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①,盛德之風,可樂詠②也。”

◎注釋

①清令,清高純美。

②樂詠,用音樂、詩歌來讚頌。

◎譯文

有人品評杜弘治:“風采出眾,清高美好,盛德風範,值得歌頌。”

(72)庾公雲:“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雲:“拔萃國舉①。”

◎注釋

①拔萃國舉,意為出類拔萃的人,全國推崇的人。

◎譯文

庾亮說:“逸少是全國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給他寫的碑文是:“拔萃國舉”。

(73)庾稚恭與桓溫書,稱:“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①既佳,且足作友,正實良器。推此與君,同濟艱不②者也。”

◎注釋

①義懷,仁義心懷。通樂,豁達和樂。

②艱不,艱難困苦。不,阻塞不通。

◎譯文

庾稚恭在給桓溫的信中說:“劉道生(劉恢)勤於職守,大小事情都處理得當,心懷仁義,樂觀豁達,值得做朋友,是優秀的人才。現在把他推薦給你,讓他和你共度難關。”

(74)王藍田拜揚州,主簿請諱①。教雲:“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②不出於外,餘無所諱。”

◎注釋

①諱,指家諱,長輩需要避忌的名字。晉人重視家諱,別人不能當麵說出與對方長輩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所以新官上任,下屬要請求指出應該避忌的名諱,以免無意中觸犯。

②內諱,指家中婦女需避忌的名字。《禮記》中有雲:“婦人之諱不出門。”僅在內宅中。

◎譯文

藍田侯王述就任揚州刺史時,州府主簿向他請示要避忌的名諱。王述批示說:“先祖、先父名聲遠播全國,遠近聞名。婦人的名諱不能向外人說出,此外沒有要避忌的了。”

(75)蕭中郎①,孫丞公婦父,劉尹在撫軍②坐,時擬為太常③。劉尹雲:“蕭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還,無所不堪。”

◎注釋

①蕭中郎,即蕭輪,字祖周,曾任常侍、國子博士。

②撫軍,指晉簡文帝司馬昱,即位前曾為撫軍大將軍。

③太常,九卿之一,主管祭把禮樂。九卿在三公之下,是中央行政機關的長官。

◎譯文

中郎蕭祖周是孫丞公的嶽父,丹陽尹劉真長在撫軍那裏做客時,商議讓蕭祖周任太常。劉真長說:“蕭祖周不知是否立刻就可以提為三公?三公以下,沒有他不能勝任的。”

(76)謝太傅未冠①,始出西,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後,苟子問曰:“向客何如尊?”長史曰:“向客舋舋②,為來逼人。”

◎注釋

①未冠,還沒成年。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

②舋舋,同“娓娓”,侃侃而談、言語不絕的樣子。

◎譯文

太傅謝安還沒成年時,初到京都,到長史王濛家去拜訪,清談了很久。走了以後,王苟子問父親:“剛才那位客人和父親相比怎樣?”王濛說:“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言語雄辯,氣勢咄咄逼人。”

(77)王右軍語劉尹:“故當共推安石。”劉尹曰:“若安石東山誌①立,當與天下共推之。”

◎注釋

①東山誌,指隱居的誌向。謝安寓居會稽郡上虞縣,官府多次征召,也不肯出任官職,隻想在東山隱居,暢遊山水。但他名望很大,大家仍希望他能出仕。謝安到四十多歲,才應桓溫之邀出任司馬。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對丹陽尹劉惔說:“我們要一起推薦安石。”劉惔說:“如果安石誌在隱居,我們應和天下人一起推薦他。”

(78)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①。”

◎注釋

①掇皮皆真,意為表裏如一。掇(duō),揭去。真,指真率,指裏外皆真,不做作。

◎譯文

謝安稱讚藍田侯王述:“即便剝去皮都是真的。”

(79)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雲:“可兒①!可兒!”

◎注釋

①可兒,可人,使人可意。此處多指才德方麵。

◎譯文

桓溫出行,經過王敦墓邊,望著陵墓說:“這真是才德稱心之人!”

(80)殷中軍道王右軍雲:“逸少清貴人,吾於之甚至①,一時無所後②。”

◎注釋

①於,厚、親愛。甚至,指到了頂點。

②所後,後來人。此處指沒人能比得上他。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評論右軍將軍王羲之說:“逸少清高尊貴,我喜歡他到極點,當時事事敬他為先,沒人能比得上他。”

(81)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①亦勝人。”

◎注釋

①處長,對待自己的長處。

◎譯文

王仲祖稱讚殷淵源道:“他不但在自己的長處勝過別人,而且在對待自己的長處上也勝過別人。”

(82)王司州與殷中軍語,歎雲:“己之府奧①,蚤②已傾寫而見。殷陳勢浩汗③,眾源未可得測。”

◎注釋

①府奧,即肺腑,比喻內心的話,心中所想。

②蚤,同“早”。

③浩汗,即浩瀚、廣大。

◎譯文

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軍將軍殷浩清談,王讚歎道:“我自己的見解,早已訴說完。而殷浩的陣勢浩浩****,無法估量止境。”

(83)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①。”林公曰:“金玉滿堂,複何為簡選②?”王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

◎注釋

①金玉滿堂,以寶物滿屋比喻富有,這裏用於形容劉真長的辭藻和玄理豐富多彩。

②簡選,即選擇。劉真長善談玄理,且言辭簡潔。支道林認為他的言語,經過謹慎潤色選擇。

◎譯文

長史王濛對支道林說:“真長的言談可說是金玉滿堂。”支道林說:“既然是金玉滿堂,為何又要挑選言辭?”王濛說:“不是經過挑選,隻是他言辭本就寡少罷了。”

(84)王長史道江道群:“人可應有,乃不必有。人可應無,己必無。”

◎譯文

王濛評論江道群:“人所應該有的,他不一定有。人所應該沒有的,他一定沒有。”

(85)會稽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於時之傑。孫興公目之曰:“沈為孔家金,顗為魏家玉,虞為長、琳①宗,謝為弘道伏②。”

◎注釋

①長,指虞存,字道長。琳,指虞球,字和琳。

②弘道,即謝奉,字弘道。伏,同“服”,敬佩。

◎譯文

會稽郡孔沈、魏顗、虞球、虞存、謝奉五人都是四個世家大族的俊才,當世英傑。孫興公評論說:“孔沈是孔家的黃金,魏顗是魏家的寶玉,虞家推崇道長、和琳的才識,而謝家敬佩弘道的美德。”

(86)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①。”王曰:“卿故墮其雲霧②中。”

◎注釋

①可,才學可取,優良。此處指殷淵源善談玄理,談論精微,為人推崇。

②雲霧,比喻蒙蔽人的東西,迷離恍惚的談論。

◎譯文

王仲祖和劉真長到中軍將軍殷淵源家清談,談完了,就一起坐車走。劉真長對王仲祖說:“淵源的言論真精妙。”王仲祖說:“你已陷入他設下的迷霧中了。”

(87)劉尹每稱王長史雲:“性至通而自然有節①。”

◎注釋

①“性至”句,《晉書·王濛傳》說王濛“克己勵行”,“虛己應物,恕而後行”,大概就是所謂通達,有節製。

◎譯文

丹陽尹劉真長常常稱讚長史王濛道:“本性最為通達,而且自然有節製。”

(88)王右軍道謝萬石:“在林澤中,為自遒①上。”歎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風領毛骨②,恐沒世不複見如此人。”道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疏③。”

◎注釋

①遒,剛勁有力。

②毛骨,指容貌。

③標雲柯,高聳入雲的樹枝。扶疏,枝葉茂盛。因劉真長清高恬淡,性任自然,所以王羲之這樣讚譽他。

◎譯文

右罕將軍王羲之評論謝萬石:“在山林隱居之地,自然剛勁超群”。讚歎支道林:“胸襟開朗,精神俊逸。”評論祖士少:“氣派容貌獨具風致,這輩子怕是不會再見到像他這樣的人了。”評論劉真長:“(身居顯位而閑靜自守)像高聳入雲的大樹,枝葉並不扶疏分叉。”

(89)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①。”謝仁祖雲:“庾赤玉胸中無宿物②。”

◎注釋

①省率治除,減省率直。治除,辦理事情。

②宿物,積物,故物。

◎譯文

簡文帝評論庾赤玉:“明察,率真,有修養,潔身自好。”謝仁祖說:“庾赤玉心中坦**,不存芥蒂。”

(90)殷中軍道韓太常①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注釋

①韓太常,即韓伯,字康伯,殷中軍的外甥,曾任吏部尚書。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稱太常韓康伯說:“康伯很少標榜宣揚自己,顯然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他發表意見時,言談辭藻處處都有情致。”

(91)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於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譯文

簡文帝稱讚王懷祖:“才能不突出,又熱衷於名利,可是隻憑他那一點真誠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別人很多。”

(92)林公謂王右軍雲:“長史①作數百語,無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長史自不欲苦②物。”

◎注釋

①長史,即王濛,曾任司徒左長史,其擅長清談。

②苦,是說使別人無話可說,陷入困境。

◎譯文

支道林和尚對右軍將軍王羲之說:“王長史說幾百句,無非是些仁義道德,遺憾的是不能讓人理屈詞窮。”王羲之說:“長史本來就不想讓別人難堪。”

(93)殷中軍與人書,道謝萬“文理①轉遒,成殊不易”。

◎注釋

①文理,文辭義理。《晉書·謝萬傳》說其“工言論,善屬文”。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給友人寫信,稱謝萬“文辭義理剛勁有力,取得這般成就很不容易”。

(94)王長史雲:“江思悛思懷所通,不翅儒域①。”

◎注釋

①不翅,即不啻、不止。江思悛(quān)博覽群書,綜合儒學、道學,所以這裏說不翅儒域。

◎譯文

長史王濛說:“江思悛思想所融匯貫通的,不僅僅儒學經典。”

(95)許玄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玄度定稱所聞不?”劉曰:“才情過於所聞。”

◎譯文

許玄度為送母親,初到京都,有人問丹陽尹劉真長:“玄度和傳聞相稱否?”劉真長說:“他的才華超過了傳聞。”

(96)阮光祿雲:“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豫①。”

◎注釋

①安期,即王應,字安期。長豫,即王悅,字長豫。

◎譯文

光祿大夫阮裕說:“王家有三位年輕人:逸少、安期、長豫。”

(97)謝公道豫章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②入林。”

◎注釋

①豫章,即謝鯤,字幼輿,曾任豫章太守。喜好道學,不修邊幅。

②把臂,挽著手,表示親密。此語意指謝鯤也會成為七賢一類的人。

◎譯文

謝安說豫章太守謝鯤:“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賢,一定會挽著手臂入竹林同遊。”

(98)王長史歎林公:“尋微①之功,不減輔嗣②。”

◎注釋

①尋微,探索微妙的玄理。

②輔嗣,即王弼,字輔嗣,三國魏山陽人。好老莊,與何晏倡導玄理,開談玄風氣。

◎譯文

長史王濛讚賞支道林:“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亞於王輔嗣。”

(99)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①。

◎注釋

①殷浩,字淵源,少時就有美名,善談玄理。曾出任官職,後稱病,隱居在祖墳的陵園中,將近十年。殷浩素有盛名,江左人士認為他有宰相之才,他出仕與否,關係著東晉的興亡。

◎譯文

殷淵源在陵園住了將近十年。當時朝廷內外的人都把他比作管仲和諸葛亮,看他出仕還是退隱,以之預測東晉政權的興衰存亡。

(100)殷中軍道右軍“清鑒貴要①”。

◎注釋

①清鑒,指清高、有見識。貴要,尊貴扼要。

◎譯文

中軍將軍殷浩稱道右軍將軍王羲之“識鑒高明,尊貴顯要。”

(101)謝太傅為桓公司馬①。桓詣謝,值謝梳頭,遍取衣幘。桓公雲:“何煩此!”因下②共語至瞑。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

◎注釋

①“謝太傅”句,謝安四十多歲時,仍隱居會稽。晉穆帝升平三年,大將軍桓溫請他出任司馬,始赴任。

②下,指下堂到謝安梳頭的地方去。

◎譯文

太傅謝安出任桓溫手下的司馬。有一次,桓溫到謝安那裏去,正碰上謝安在梳頭,謝安匆忙取頭巾來戴。桓溫說:“何必為這事麻煩!”於是放在衣幘談論起來,直到天黑。離開後,桓溫出門,對隨從說:“沒見過這樣的人吧!”

(102)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於田曹中郎①趙悅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雲:“且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東山,縉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選,反違之邪?”

◎注釋

①田曹中郎,掌管農事的官。

◎譯文

謝安出任桓溫司馬,把幾十個門生托付給田曹中郎趙悅子。悅子把這情況告訴了桓溫,桓溫說:“姑且用一半人。”趙悅子不久把這些人全錄用了,說:“過去安石在東山隱居,郡縣官吏敦促他出仕,唯恐他不過問政事。況且現在是他自己從家鄉選的人,怎麽反而不依從他呢?”

(103)桓宣武表雲:“謝尚神懷挺率①,少致民譽。”

◎注釋

①神懷挺率,胸襟正直坦率。

◎譯文

桓溫上奏說:“謝尚胸襟正直坦率,年輕時就得到人們讚譽。”

(104)世目謝尚為令達①,阮遙集雲:“清暢②似達。”或雲:“尚自然令上。”

◎注釋

①令達,品德美好,心胸曠達。

②清暢,清明曉暢,通達事理。

◎譯文

世人品評謝尚美好曠達。阮遙集說:“清明曉暢,近似通達。”又有人說:“謝尚自然天成,美好卓越。”

(105)桓大司馬①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桓公遙望,歎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人!”

◎注釋

①桓大司馬,即桓溫。其在晉哀帝隆和初年,加侍中、大司馬職。當時謝安早已離開桓溫幕府。

◎譯文

大司馬桓溫有病,謝安去探病,從東門進去。桓溫遠遠望見,歎道:“我家裏很久不見這樣的人了!”

(106)簡文目敬豫為“朗豫”。

◎譯文

簡文帝品評王敬豫為“性情開朗,心氣和悅”。

(107)孫興公為廈公參軍,共遊白石山,衛君長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能作文。”庾公曰:“衛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①。”孫遂沐浴②此言。

◎注釋

①近,淺近、平常。

②沐浴,指浸潤其中,參悟。

◎譯文

孫興公任庾亮的參軍時,和庾亮同遊白石山,衛君長也在其中。孫興公說:“此君神情一點也不關心山水,卻能做文章。”庾亮說:“衛君長的風韻雖比不上你們,可是令人心悅誠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孫興公吟思這句話,深有感觸。

(108)王右軍目陳玄伯①:“壘塊②有正骨。”

◎注釋

①陳玄伯,即陳泰,字玄伯。

②壘塊,即塊壘,鬱積心中的憤慨。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品評陳玄伯:“孤傲不群,剛直有正氣。”

(109)王長史雲:“劉尹知我,勝我自知。”

◎譯文

長史王濛說:“劉尹了解我,勝過我對自己的了解。”

(110)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①。”複更聽,王又曰:“自是缽釪②後王何人也。”

◎注釋

①高坐,講席。凶,厲害。物,指人。

②缽釪,即缽盂,和尚用的飯碗,指佛教徒。

◎譯文

王濛、劉惔聽支道林和尚宣講。王濛對劉惔說:“剛才在講壇上的人,確實是個厲害人物。”再聽下去,王濛又說:“原來是佛門中的王弼、何晏啊。”

(111)許玄度言:“《琴賦》①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其人。‘非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簡文其人。”

◎注釋

①《琴賦》,作者是魏朝的嵇康。

◎譯文

許玄度說:“《琴賦》裏說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劉尹就是這樣的人。‘不是沉靜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閑居處’,簡文帝就是這樣的人。”

(112)魏隱兄弟少有學義。總角詣謝奉,奉與語,大說之,曰:“大宗①雖衰,魏氏已複有人。”

◎注釋

①大宗,即宗族。

◎譯文

魏隱兄弟年少時就有學識。未成年時他們去拜見謝奉,謝奉和他們談話,非常喜歡他們,說:“魏氏宗族雖衰微,但是已有了繼承人。”

(113)簡文雲:“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①思尋處,故有局陳②。”

◎注釋

①經綸,整理絲線,編成繩子,比喻組織處理。

②局陳,局陣,布局。

◎譯文

簡文帝說:“殷淵源的清談雖不高超卓越,也不甚精要簡練,可是他認真斟酌、思考,所以說出來的話很有章法。”

(114)初,法汰①北來,未知名,王領軍②供養之。每與周旋行來,往名勝許輒與俱。不得汰,便停車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釋

①法汰,即竺法汰,僧人。北方受外族侵擾,法汰渡江到揚州,受丞相王導之子所禮遇,明顯於時。

②王領軍,即王洽,字敬和,王導的兒子。曾任吳郡內史,後召為中領軍,之後又升為中書令,但他未接受任命。

◎譯文

當初,法汰從北方來到南方,還不出名,中領軍王洽供養他。王洽常和他應酬,到名勝地方出遊。如果法汰沒來,王洽就停車不走。於是法汰的聲望大了起來。

(115)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①,足副時談。”

◎注釋

①識致安處,有見識情趣,居住生活安適愜意。

◎譯文

長史王濛給大司馬桓溫寫信,稱道殷淵源“有見識,有情致,悠閑自得,完全符合當代的雅論”。

(116)謝公雲:“劉尹語審細①。”

◎注釋

①審細,嚴謹周密。時人評劉談“言必珠玉”,就是審細的結果。

◎譯文

謝安說:“劉尹的談論嚴謹周密。”

(117)桓公語嘉賓:“阿源①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揆②。朝廷用違其才耳!”

◎注釋

①阿源,即殷淵源。

②儀刑,儀式法則,指做榜樣。百揆(kuí),百官。

◎譯文

桓溫對郗嘉賓說:“阿源德行高潔,善於清談,如果讓他做輔弼大臣,足以成為百官的榜樣。隻可惜,朝廷用以軍旅之任,未能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118)簡文語嘉賓:“劉尹語末後亦小異,回複其言,亦乃無過。”

◎譯文

簡文帝對郗嘉賓說:“劉尹的清談到結尾處語意常稍有不同,但細細回味,竟也無不妥。”

(119)孫興公、許玄度共在白樓亭,共商略先往名達①。林公既非所關,聽訖雲:“二賢故自有才情。”

◎注釋

①商略,評論,品評。名達,賢達。

◎譯文

孫興公、許玄度同在白樓亭,一起品評以往的名流賢達。支道林並不關心,聽完後,隻是說:“兩位賢人的確有才。”

(120)王右軍道東陽①:“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注釋

①東陽,即下文的阿林(林指代“臨”),指王臨之,曾任東陽大守。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評論東陽太守王臨之說:“我家的阿臨,顯明高潔,甚為突出。”

(121)王長史與劉尹書,道淵源“觸事長易”。

◎譯文

長史王濛給丹陽尹劉惔寫信,稱讚殷淵源“處事常很平和”。

(122)謝中郎雲:“王脩載樂托①之性,出自門風。”

◎注釋

①樂托,同“落拓”,豪放,不拘小節。

◎譯文

從事中郎謝萬說:“王脩載豪放不羈的性格,源自他的家風。”

(123)林公雲:“王敬仁是超悟人。”

◎譯文

支道林說:“王敬仁是個超脫,悟性極高的人。”

(124)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嚐北麵①。”

◎注釋

①北麵,臉朝北,表示師事對方。

◎譯文

丹陽尹劉惔推崇鎮西將軍謝尚,謝尚也很推重劉惔,說:“過去我曾向他學習過。”

(125)謝太傅稱王脩齡①曰:“司州可與林澤遊。”

◎注釋

①王脩齡,即王胡之,字脩齡。朝廷曾召為司州刺史,還沒有就任就病死了。他常不問世事,追求清高。

◎譯文

太傅謝安稱讚王脩齡:“司州這個人,可以和他一起隱居,縱情山水之間。”

(126)諺曰:“揚州獨步①王文度,後來出人郗嘉賓。”

◎注釋

①獨步,超群出眾,獨一無二。

◎譯文

諺語說:“王文度在揚州超群出眾,後起之秀是郗嘉賓。”

(127)人問王長史江虨兄弟群從①。王答曰:“諸江皆複足自生活。”

◎注釋

①群從,堂房兄弟子侄輩。據載,江虨和弟弟、堂弟都有德行。

◎譯文

有人問長史王濛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況,王濛回答:“江氏諸人全都能夠自立於世。”

(128)謝太傅道安北①:“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複使人思。”

◎注釋

①安北,即王坦之,死後追贈安北將軍。為人坦率直言,曾經苦諫謝安。

◎譯文

太傅謝安評論安北將軍王坦之說:“見到他並不讓人生厭,可是走了以後也不會讓人思念。”

(129)謝公雲:“司州造勝①遍決。”

◎注釋

①造勝,指造勝境,深入優美的境界。

◎譯文

謝安說:“司州談玄一旦進入勝境,就能解決所有疑難。”

(130)劉尹雲:“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欲傾家釀。”

◎譯文

丹陽尹劉惔說:“看見何次道喝酒,就讓人想把家釀美酒全都給他奉上。”

(131)謝太傅語真長:“阿齡於此事故欲太厲。”劉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譯文

太傅謝安告訴劉真長說:“阿齡對這事好像太過嚴厲了。”劉真長說:“他是名士中有高尚操守的人。”

(132)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①亦以為徹朗。”

◎注釋

①我家,即指我。

◎譯文

王子猷道:“世人品評祖士少開朗,我也認為他通達開朗。”

(133)謝公雲:“長史語甚不多,可謂有令音①。”

◎注釋

①令音,言辭優美。

◎譯文

謝安說:“長史的話很少,可是言辭優美。”

(134)謝鎮西道敬仁①:“文學鏃鏃②,無能不新。”

◎注釋

①敬仁,即王脩,字敬仁,王濛的兒子。有異才,為時賢所重。

②鏃鏃,傑出的樣子。

◎譯文

鎮西將軍謝尚評論王敬仁:“辭章才學,卓然不群,各方麵都能有所創新突破。”

(135)劉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①。”

◎注釋

①能不言,指能以不言勝人。

◎譯文

丹陽尹劉惔稱道江道群:“不擅長言辭,卻善於不言。”

(136)林公雲:“見司州警悟①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注釋

①警悟,即機敏、領悟。

◎譯文

支道林說:“遇見王司州清談的機敏和悟性湧現時,真使人不願停下來,聽一整天也不覺得疲勞。”

(137)世稱苟子①秀出,阿興②清和。

◎注釋

①苟子,即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

②阿興,即王蘊,字叔仁,小名阿興,王脩的弟弟。

◎譯文

世人稱讚苟子優秀出眾,阿興清靜平和。

(138)簡文雲:“劉尹茗柯①有實理。”

◎注釋

①茗柯,又作“茗仃”,連綿詞,即酩酊、懵懂。

◎譯文

簡文帝說:“劉尹外表看似懵懂,談起話來卻很有道理。”

(139)謝胡兒作著作郎,嚐作《王堪傳》。不諳①堪②是何似人,谘謝公。謝公答曰:“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裏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③,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唯舅。’是許允婿。”

◎注釋

①諳,熟悉。

②堪,即王堪,字世胄,曾任車騎將軍,後被害,追贈太尉。

③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譯文

謝胡兒擔任著作郎一職,曾寫過一篇《王堪傳》。他不知道王堪是什麽樣的人,就去問謝安。謝安回答說:“世胄也曾得到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兒子,是阮千裏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詩裏所說‘子親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許允的女婿。”

(140)謝太傅重鄧仆射①,常言:“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

◎注釋

①鄧仆射,即鄧攸,字伯道,渡江避難途中為了保全弟弟的兒子,拋棄了自己的兒子。後官至尚書左仆射。

◎譯文

太傅謝安敬重左仆射鄧伯道,曾說:“蒼天無眼,竟讓伯道絕後。”

(141)謝公與王右軍書曰:“敬和①棲托②好佳。”

◎注釋

①敬和,即王洽,字敬和,曾任建武將軍。

②棲托,即安身、寄托。

◎譯文

謝安給右軍將軍王羲之的信中說:“敬和有很好的安身立命的本錢。”

(142)吳四姓①舊目雲:“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注釋

①吳四姓,吳郡有張、朱、陸、顧四姓,三國時,四姓人才興旺。

◎譯文

吳郡著名的四大姓原先被品評為:“張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陸家忠誠,顧家敦厚。”

(143)謝公語王孝伯①:“君家藍田,舉體②無常人事。”

◎注釋

①王孝伯,即王恭,字孝伯。

②舉體,即全身。

◎譯文

謝安對王孝伯說:“你們家的藍田,所做的事和普通人不同。”

(144)許掾嚐詣簡文,爾夜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①中語。襟懷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②清婉,有逾平日。簡文雖契素③,此遇尤相谘嗟,不覺造膝④,共叉手⑤語,達於將旦。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許!”

◎注釋

①曲室,密室。

②辭寄,言辭、寄托。

③契素,情意相投。

④造膝,兩人膝相接,表示親近。

⑤叉手,即交手,執手。

◎譯文

許玄度曾去謁見簡文帝,那一夜風靜月明,兩人到密室中清談。抒發胸懷,這是許玄度最擅長的,這天他的言辭和寄意清和婉約,更超過平日。簡文帝雖然和他素來投契,這次會麵卻更加讚賞他,言談中兩人不覺促膝相談,執手共語,一直談到天快亮了。事後簡文帝說:“玄度這般才情,確實是不可多得!”

(145)殷允①出西,郗超與袁虎書雲:“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開美②求之。”世目袁為“開美”,故子敬詩曰:“袁生開美度”。

◎注釋

①殷允,字子思。

②開美,開朗美好。

◎譯文

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給袁虎寫信道:“子思要尋找好友,我將你介紹給他,請不要用‘開美’這樣的標準來要求他。”世人評論袁虎為“開美”,所以王子敬有詩雲:“袁生開朗有度。”

(146)謝車騎問謝公:“真長性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見耳①。阿見子敬,尚使人不能已②。”

◎注釋

①是不見耳,劉真長去世時,謝玄還是幼年,所以沒見過。謝安認為謝玄沒見過劉真長,所以這樣說。

②“阿見”句,指對王子敬尚且敬重,何況是對劉真長呢。

◎譯文

車騎將軍謝玄問謝安:“真長稟性最嚴厲,哪裏值得敬重?”謝安回答:“你沒見過他罷了。我看見子敬,尚且很敬重呢。”

(147)謝公領中書監①,王東亭②有事,應同上省。王後至,坐促,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膝容之。王神意閑暢,謝公傾目。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注釋

①中書監,官名,掌管機要,中書省的長官。

②王東亭,即王珣,字元琳,王導的孫子,封東亭侯。曾任黃門侍郎。

◎譯文

謝安兼任中書監時,東亭侯王珣有公事,要一同去中書省。王珣來晚了,由於座位緊挨,王謝兩家雖不來往了,太傅謝安還是斂膝留出地方給王珣坐。王珣神態閑適自在,謝安對他傾目注視。謝安回到家裏對妻子劉夫人說:“剛才看見阿瓜(王珣),確是不易得的人物,雖然和他不曾交往,還是讓人無法割舍。”

(148)王子敬語謝公:“公故蕭灑。”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暢①。”

◎注釋

①調暢,精神愉悅,心情舒暢。

◎譯文

王子敬對謝安說:“您確實是風度瀟灑。”謝安說:“我不瀟灑。您稱道我說最得意,我隻不過是襟懷舒暢。”

◎注釋

①王文度,即王坦之,字文度。反對世俗的放縱和不學儒的風氣。

②愔愔(yīn yīn),安詳和悅的樣子。

◎譯文

車騎將軍謝玄初見到王文度,對人說:“見到文度,雖是無意中偶然相遇,他仍舊整晚態度溫和,舉止安詳。”

(150)範豫章謂王荊州①:“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注釋

①“範豫”句,範豫章指範寧,曾任豫章太守。王荊州,即王忱,曾任荊州刺史。王忱的母親是範寧的妹妹,所以王稱範為舅。

◎譯文

豫章太守範寧對荊州刺史王忱說:“你俊逸風雅,聲望過人,真是後起之秀。”王忱說:“如果沒有這樣的舅舅,怎麽有這樣的外甥呢!”

(151)子敬與子猷書,道:“兄伯蕭索寡會①,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

◎注釋

①蕭索,淡漠。寡會,寡合,即不與流俗相合。

◎譯文

王子敬給王子猷的信裏說:“兄長為人淡泊,不隨流俗,看到酒便盡興痛飲,流連忘返,確實可貴。”

(152)張天錫①世雄涼州,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聞皇京多才,欽羨彌至。猶在渚住,司馬著作往詣之,言容鄙陋,無可觀聽。天錫心甚悔來,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彌有俊才美譽,當時聞而造焉。既至,天錫見其風神清令,言話如流,陳說古今,無不貫悉,又諳人物氏族中來,皆有證據。天錫訝服。

◎注釋

①“張天錫”句,張天錫占據涼州,繼承前涼政權,後投降苻堅,在苻融手下任征南司馬。苻堅大敗時,他又逃歸晉朝。

◎譯文

張天錫世代雄據涼州,因為勢力衰微投奔京都,雖屬異族,卻也是邊疆地區的傑出人物。他聽說京都人才很多,很是欽慕。到了京都,還在江邊碼頭上時,司馬著作便去拜訪,司馬氏言語粗鄙,容貌醜陋,既不中聽,也不中看。張天錫很後悔來這一趟,認為在涼州那樣的邊遠地區還可以固守下去。王彌才能出眾,名聲很好,聽說張天錫來,就去拜訪他。到了之後,張天錫看見王彌風度高雅秀美,言談流暢,博古通今,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親戚關係,都有真憑實據。張天錫方才驚詫歎服。

(153)王恭始與王建武①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致疑隙。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嚐行散至京口②射堂,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注釋

①王建武,即王忱,字佛大,也叫阿大,曾任建武將軍。他和王恭很要好,且同樣有名望。後來袁悅在會稽王司馬道子麵前責備王恭,王恭以為是王忱假手袁悅來陷害自己,兩人間便產生裂痕。

◎譯文

王恭起初和建武將軍王忱很有交情,後來受到袁悅的挑撥,便有了猜疑。但每到興致很高時,還是會想起他。當時王恭服藥後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當時真是清晨,水露在陽光下閃動,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觸景生情,評論王忱說:“王大確實清朗明淨。”

(154)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①,阿大羅羅清疏②。”

◎注釋

①亭亭,聳立挺拔的樣子。直上,挺直向上,喻恭性直有節操。

②羅羅清疏,指清朗疏放。羅羅,形容清疏。

◎譯文

太傅司馬道子評論王孝伯和王忱道:“孝伯剛強正直品德高尚,阿大高潔疏放,清朗曠達。”

(155)王恭有清辭簡旨,能敘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覺為煩。

◎譯文

王恭的談論言辭清麗,意旨簡約,善於敘談,可是讀書少,多有重複的地方。有人說,王恭談論常有新意,不會讓人覺得煩悶。

(156)殷仲堪喪後,桓玄問仲文①:“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雖不能休明②一世,足以映徹九泉。”

◎注釋

①仲文,殷仲堪的堂弟。

②休明,德行完美。

◎譯文

殷仲堪死後,桓玄問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樣的人?”仲文回答:“他雖然不算一輩子都德行完美,可是也足以光耀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