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談善與性善
(1612年作 1625年增訂)
我認為“善”的意思就是造福於人的意向。希臘人稱之為Philanthropia(慈善),時下通用的“人道”(humanity)一詞表達,意思略嫌不足。“善”我稱為習性,而“性善”則是傾向,在一切精神的高風亮節中這是最偉大的,因為它是神的品格。沒有它,人就會成為一種碌碌無為、為非作歹的壞東西,並不比害蟲強。善符合神學上的“仁愛”精神,它絕不會走過頭,但可能進入誤區。過度的權力欲導致了天使的墮落,過度的求知欲造成了人類的墮落;然而仁愛卻無過度之虞。無論天使還是人類,都不會因它而涉險。
行善的傾向印在人性的深處,它就是不向人類而發,也要施與其他生物。這可以在土耳其人身上看得出來。土耳其人本是一個狠毒的民族,但是他們對禽獸卻很仁慈,對狗和馬進行施舍。按照巴斯貝克的記述,君士坦丁堡的一個基督徒小孩由於堵住一隻長嘴鳥的嘴玩兒,險些叫人用石頭砸死。
的確,在善或仁愛這種美德中,可能會犯錯誤。意大利有一句俗語:“善人不善辦善事。”意大利的一位大師尼古拉·馬基雅維利斷然用近乎直白的語句寫道:“基督教的信仰把善良人當魚肉奉獻給暴虐無道之人,任其割宰。”他之所以說這種話,是因為從來沒有一種法律、教派或學說像基督教那樣推崇行善。
因而,為了避免上述詆毀與危險,最好了解一下這樣一種良好習慣錯在何處。努力向別人行善,但不可照別人的臉色行事,因為那樣做隻是柔順隨和而已,而這種表現恰恰捆住了老實人的手腳。你不要把寶石給伊索的公雞,因為它如果能得到一顆麥粒反而會更高興。上帝的榜樣給我們真切的教訓:“上帝讓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然而,他不能像下雨一樣給人人平等的財富,也不能像日照一樣,給人人同樣的榮耀和德行。一般的好處人人有份,但特殊的好處卻有所選擇。而且千萬當心,不要隻圖畫像卻把原物砸了。因為上帝把愛己造成了原物,愛人隻不過是肖像。“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跟我走。”然而,除非你跟我,否則千萬不要變賣你所有的。也就是說,除非你有本事能用小錢跟用大錢一樣行善,否則你就在用竭源去濟流。
人們不僅有一種受正理指引的行善的習慣,而且有些人甚至在天性中就有一種行善的傾向。如同另一方麵,有一種作惡的天性一樣,因為在他們的天性中有不喜歡與人為善的傾向。輕微的惡性隻不過表現為愛作梗、死心眼、好頂牛、難對付之類。不過嚴重一些的就表現為嫉賢妒能和誹謗中傷。那種人好像總是幸災樂禍,又常常對人落井下石,連舔拉撒路的瘡的那些狗都不如,隻像那些總在爛東西上嗡嗡叫的蒼蠅。恨世者的慣技就是叫人上吊,但卻從來沒有像泰門那樣在花園裏種一棵樹供人上吊用。這種性情是違背人性的,但卻是造就大政客的最合適的材料,就像彎曲的木頭,適合於做備受顛簸的船隻,卻不宜造穩固挺拔的房屋。
善的方式多種各樣。如果一個人對異鄉人彬彬有禮,那就表明他是個世界公民,他的心不是與別的陸地隔離的孤島,而是一個與它們連成一片的大陸。如果他對別人的苦難懷有惻隱之心,那就表明他的心是一棵沒藥樹,為了提供香膏,必須傷害自己。如果他輕易地寬恕罪過,那就說明他的心靈淩駕於傷害之上,所以是傷害不了的。如果他對涓滴恩惠感激涕零,那就表明他重視人們的心意,而不是他們的財物。然而,至為重要的是,如果他有聖保羅的至善,他為了拯救自己的兄弟,而受基督的詛咒,那就表明他具有不少神性,與基督本人有一種契合。